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薇 《经理人》2004,(3):87-89
在美国,财富500强中女CEO仅有6位。据薪酬咨询专家表示,在实际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中,拥有公司前5位高层职位的女性只占其中的5%,首席执行官中只占2%。在中国,根据上海一家策划公司曾经在针对都市职业女性的一个调查中发现,在公司经理层中,男性为57.9%,女性为42.1%,基本平衡。但是在总经理的职位上,男性比例约为83.4%,而女性则锐减为16.6%。商业需要区分性别吗?——“请别。”惠普CEO费奥莉纳坚定地回答。“商业不应该像体育那样,把男人和女人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
宋丽  刘伯良 《经理人》2005,(3):90-92
美国吉恩N·兰德勒姆在他写的女性传记《改变世界的13位女性》一书中总结到:如果女人要像男人那样有所成就、她必须具有男人般的性格,视事业目标高于一切包括高于家庭。这对于女性来说,就意味着要有超常的付出。成功的事业需要女性在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将自己的角色定义成经理人,以公司为家,于是,便往往忽略了作为母亲、妻子、女儿,朋友等众多女性的身份。那么,加班是否是女性经理人必不可少的成长代价?  相似文献   

3.
李胜利 《决策探索》2014,(19):86-86
研究发现,男性怕热,所以“冷”点的男人活得久:女性怕冷,所以“热”点的女人更长寿,男冷女热是长寿之道。澳大利亚曾公布了该国最长寿地区排行榜:女性最长寿地区是昆土兰州的阳光海岸,平均寿命84.7岁;男性最长寿地区是较凉爽的墨尔本与堪培拉一带,平均寿命80岁。从统计数字上来看,生活在温暖、阳光充足地区的女性寿命较长,而在气候凉爽地区居住的男性则活得更久,这一规律在全球范围内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阴盛阳衰,男人越来越女性化,似乎是个不争的事实。报载:抱怨丈夫性欲太强的女人日益减少,而对丈夫性冷淡不满的女人却日益增多。现代医学给男人会诊的结果是:“平均寿命比女性少5岁,男人自杀几率是女性的4倍多,男人死于交通事故和谋杀的几率是女性的2倍,男人血液循环容易发生障碍,易得冠心病、糖尿病、溃疡病,被诊断出艾滋病的几率是女性的3倍多,患色盲症的男人是女人的80倍……”等等,等等。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复杂,其中有一条,恐怕跟笔记本电脑大行其道不无关系。不错,模糊性别差异——主要是模糊男性特征,笔记本电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徐辉 《经理人》2004,(8):96-98
在房地产界,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职业经理人。在这个以男性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她们,就如一片绿叶在汪洋中点缀的朵朵红花;她们,以不输于男儿的豪气驰骋拼杀,翻波弄潮:她们,温柔与刚强共存,家庭与事业并重。在房地产业,她们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改变着这充满刚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女性的观念里,她们往往很容易倾向于认为她们的成就和技术不如男人,她们常常也没有足够的信心来相信和认知自己的能力,她们也认为在信用方面远不如男人。如果你是女性,你在求职时是否也犯了以下这11条常见的错误?1.不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女人容易过高地(有时是不合情理地过高)要求自己。甚至那些很优秀的女人也有可能过低的评价自己。举例来说,我认识的一个专门做房子清洁服务的女士。她用自己的劳动养活了自己以及她的家庭。但是,当我问她,她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职业妇女的时候,她说,她没有那样想,因为她的主要工作只是清洁房子…  相似文献   

7.
金薇薇 《领导科学》2001,(20):42-43
千百年来,女性与“美丽”、“善良”、“温柔”等词语紧密相连,包蕴着许多浪漫的光环,更构筑了许多美好的梦幻。但男性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事实,使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的权利和声望,女性则按照男性所给予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慎重赴约     
在人际交往中,女性免不了要与男性接触,其中就有男上司。要说难应对的,莫过于男上司热情邀请女秘书同赴晚会或共进晚餐。这其中也许有工作的需要,但也可能是为了感情的发展,如果贸然拒绝,势必有损上司的自尊心,但倘若不明上司的用意和用心就欣然应允,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是身心的伤害。因此,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应慎重应对上司的晚约。  相似文献   

9.
李里平  卢颖 《经理人》2006,(4):112-114
女性经理人要以能力建自信,同时也不要失去自己作为女人的美丽市场份额的竞争,高级职位的谋取,客户业绩的抢夺……场上商家为瓜分仅有的蛋糕明争暗斗,职场中同事为争取晋升和培训拼得你死我活。有些外企的女性白领“明哲保生”,惟恐生育归来而地位不再。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女性难道唯有披上男性化的外衣,端着一副强悍的气势以及咄咄逼人的姿态才有和男性角  相似文献   

10.
沈亚萍  杨晓伟 《经理人》2006,(1):106-108
女性经理人转行,需要对自己的认知,需要学习能力, 更需要信念和精神支柱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是中国的老话,而在女性已基本独立生存发展的今天,女性对行业及职业的选择和重视相比男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女性的特质,有些行业女性的进入和发展会受到限制;也因为女性的特质,有些行业和职业的从业机会女性多过男性,并且容易做出成绩。机会主宰人的很多东西甚至命运,转行也同样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最  相似文献   

11.
邵海燕 《经理人》2008,(8):84-84
1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了女性更多的机会,曾经有一段时间,“女强人’成为女性成功者的标志,但那时的“女强人’不过是照着男人模式塑造出来的工作狂人,她们在男人的思维中寻找自己的空间,她们工作生活严重失衡,远离了真正的幸福。而时代的转变使管理的发展正好符合女性的特质,聪明的女经理人开始懂得用自己的智慧和特长来缔造自己的优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发挥女性的特点,用自己的长处来取得更好的上升空间,来取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过得更幸福,这也将成为女经理人职业群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职场女性的职业能力同她们美丽的外表时常处于一种不太和谐的状态,当她们事业有成的时候,人们总是将成功归功于她们的容貌,她们的工作业绩在人们的眼里会因其美丽而大打折扣。职场美女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常常会因美丽而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在办公室里她们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相似文献   

13.
尽管当今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可否认,在职场中女性的角色仍不时受到各种主观想法的钳制,它们有时来自女人,但更多的是来自男人。通常,男女工作者在办公室里相同的行为表现却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男人的粗心往往被容忍,因为男性看的是大处,而女性的大而化之则被视  相似文献   

14.
女人做生意垮掉不多,但做大的很少;男人做生意垮掉的不少,但做成大老板大企业家的也多。原因之一是女性的优点,可能也是她们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我为什么要理财?理财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在事业和家庭中扮演着双重角色的女性经理人们,随着职位越高,薪水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心理和身体双重压力的增大。女性经理人们,为了将来的生活和家庭,正在用年轻提前透支自己的健康和美丽!如何将现在的资产最大化的保值和增值,来规避通货膨胀和资产缩水的风险?如何未  相似文献   

16.
社会     
《领导文萃》2012,(20):135-136
女性推迟或放弃婚姻的趋势在一个几世纪以来都把女人结婚视为规范的国家,受教育程度最高和经济独立的城市女性最可能晚婚或单身。中国社科院的李银河教授说,结婚难的一大障碍就是中国的门当户对传统,即女性要往上嫁。岁数越大、越有成就的女人,约会对象选择面就越窄。尽管中国男性人数比女性多出几千万,但社会金字塔塔尖上的女性依然不好找配偶。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玫瑰  部落 《经理人》2007,(11):128-131
不会因为肩膀柔嫩,她们承担的工作压力和对业绩的要求就会减少几分;不会因为她们在工作上与男人一样风风火火,在家里就能逃脱做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女高管们就是这样特殊的一群人——与普通女性相比,她们有事业的重担与男性高管相比,她们又要用更多的精力关注家庭。那么,她们如何休闲?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细软时光”来自哪里?她们怎样提高“细软时光”的质量?在美丽的羊城广州,5位性格各异的女性高管欢聚一堂,畅谈她们的休闲时光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青文 《决策》2010,(8):96-96
在政界,女人的口红相当于男人的领带,大红色的口红、领带的政治意味太强了,而希拉里本身的气质已经很强势,需要变得更柔和、更女性一些。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吉恩·N·兰德勒姆在他写的女性传记《改变世界的13位女性》一书中总结到:如果女人要像男人那样有所成就,她必须具有男人般的性格,视事业目标高于一切,包括高于家庭。这对于女性来说,就意味着要有超常的付出。成功的事业需要女性在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将自己的角色定义成经理人, 以公司为家,于是,便往往忽略了作为母亲、妻子、女儿、朋友等众多女性的身份。那么,加班是否是女性经理人必不可少的成长代价? 养成了加班习惯在国美电器担任总务部经理、连锁发展部经理的李晓聪,同时还要负责工程装修这三大块内容。因为国美的快速发展,加班便  相似文献   

20.
在1964年毛泽东说过“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没有实现,在性别权力的关系中,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始终没有多大的改变。过去和现在,女性都受到一种特别的关注,但这种关注是来自于男性世界的“观看”。女人就像一道被观看的风景,被动地承受着男人的目光。这是一种看与被看、审视与被审视的关系,其中始终是男人处于主动,女人处于被动,女性的主体形象在这种关系中模糊了,被无情地等同于“物”。尽管世界范围内的女权主义运动此起彼伏,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仍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商业社会的各种文化文本,都在强调这样的事实。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