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同盟会和南社的早期成员,叶楚伧在民国初期展开了颇为活跃的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研究,名闻一时。叶楚伧早期文学活动以历史情怀、精神启蒙为创作向度,小说理论着重于对小说创作特性和读者接受心理的审美探讨。叶楚伧的《小说杂论》为小说文类进行定位,强调小说创作既要把握大众读者的接受心理,又不能一味迁就大众的"迷信化"与"谐俗化",提出"勘察一般人之心理而善为之诱导"的独到见解。叶氏的小说理论体现出近代市民大众文化的世俗性诉求和文学价值观,因而在近代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社社友虽然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自民国成立后便开始消沉失落。新文化运动中,为了重振南社昔日的雄风,迎上革命的新潮,柳亚子与叶楚伧等共同发起成立了新南社,制定章程,选举柳亚子为社长。国民党改组后由于柳亚子忙于党内斗争以及国民党右派的反对,新南社只存在一年即告停顿,却在宣传新三民主义和动员群众投身国民革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汾堤吊梦图》取材于晚明高士叶绍袁之《午梦堂景》,画面内容为汾湖春夜的景色。本文记述了叶楚伧与《汾堤吊梦图》的关系,以及《份堤吊梦图》成画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4.
唐代佛寺所在考异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民先生《唐五代佛寺辑考》附录"所在待考佛寺"中列有皎然诗中的"报德寺"和《唐鍪藏寺碑》中的"鍪藏寺"。其实皎然诗题中"报德寺"所在有两处:其一为唐淮安郡枣阳县,今属湖北省襄樊市枣阳县境;其二为唐润州上元县,今属南京市白下区内。而"鍪藏寺"即为古新罗国鍪藏寺,所在即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暗谷洞山。  相似文献   

5.
旧邦新命,革命功成;文化高潮,媲美建设,此朱翊新兄学习词典所由作也。余识翊新,在二十世纪之三十年代。当是时,翊新居吴县之贞丰里,里有巨人长德,曰陶先生小沚,曰沈先生仲眉,咸负一乡重望。文人墨士,如陈巢南、叶楚伧、王玄穆、凌昭懿、费一瓢、朱灵修、徐弘士之伦,复奔走而疏附之。陶先生外孙陈蕺人,侄孙岷原,沈先生哲嗣君崇、君匋,尤与余昵。尝集里中卖浆家曰迷楼者,酣歌痛饮,穷日夜忘返,予季率初则刻其诗为《迷楼集》行世矣!而翊新偕其表侄唐庐锋教授梁溪,岁时休假,萧然不与文酒之会;  相似文献   

6.
“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这副对联端立在六榕寺正门两侧,把这座广州著名的寺院同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公元1037年-1101年)联系起来。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拜相,  相似文献   

7.
一、《过龙泉寺精舍》非孟郊佚诗而系孟浩然诗中华书局1981年版《全唐诗外编》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汝州部》所载,辑《过龙泉寺精舍》五言七韵为孟郊佚诗,误。此篇显见于宋蜀刻本、明铜活字本《孟浩然集》(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文同,仅题别作《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当系孟浩然诗。另有三证:其一,诗中“远公”、“虎溪”二典并出自庐山,前者见于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晋庐山释慧远》,后者见于《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考孟郊一生并无  相似文献   

8.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小传》云:“樊州诗四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樊川诗四卷,加上外集一卷,别集一卷,明明只有六卷诗,何以编为八卷呢? 经检核,《全唐诗·杜牧集》前三卷,与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以下所引《樊川文集》,均用此本)前三卷所载诗同,编次与《樊川文集》亦同。不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国时期,存在过一个以词坛名家陈曾寿为核心的湖北蕲水陈氏词学家族,其成员至少还包括陈氏从伯父恩澍、师关棠、次子邦直、从子邦武及婿周伟等五人。《烟沽渔唱》是民国遗民词社"须社"唱酬所结之集,载陈曾寿词十五首,其中有六首为张寅彭、王培军校点本《苍虬阁诗集》所未录,另九首未为《苍虬阁诗集》所取校,兹为补遗、补校,并对《苍虬阁诗外集》辑补自《采风录》的一首《六丑》略事辨正。陈恩澍、周伟二人词,最早似亦仅见载于《烟沽渔唱》,今一并辑出。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很多同学都曾被一张独特而别致的社团海报所吸引——"古有姜太公愿者上钩,今有网集社网集精英。如果你想网集朋友,如果你想网集快乐,如果你想网集经验,如果你想网集活力,如果你期待能发现自我、发展能力、规划未来,网集社愿者上钩,网集社的未来由你做主,你上钩吗?"不少同学就这样成了网集社的一员。"网集社"又称职业生涯规划社团,旨在通过一系  相似文献   

11.
高棅《唐诗品汇》卷44选温庭筠《桂州经佳人故居》云:桂水依旧绿,佳人今不还。只应随暮雨,飞入九嶷山。题下注云:"一作李群玉诗。"经检,《全唐诗·温庭药集》未录此诗,《全唐诗》卷57。《李群玉集》收有此诗。"佳人今不还"的"今"  相似文献   

12.
黄庶,是黄庭坚的父亲。历代评述黄庭坚的家学渊源,有云:“庶为山谷之父,江西诗派之所从出,读山谷诗者,不可不溯其先河也。”(李之鼎跋《伐檀集》)又有云:“公,山谷公父,今读其诗文,雄奇峭拔,令人意境一新”,“愈识渊源之有自”。(胡镌德《伐檀集》跋)但黄庶宋史无传,仅《艺文志·集类》书目中载,“黄庶集六卷。”而元、明以后,公私藏书都无此书目,可见早佚。今只有他的《伐檀集》二卷传  相似文献   

13.
中唐诗人,元、白齐名。《白氏长庆集》完整,而《元氏长庆集》缺四十卷(原一百卷,今存六十卷)。我留心搜集元稹佚诗,得若干首,今选择比较重要者,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4.
王维诗《过香积寺》中的"香积寺"一直被各家注释为"长安香积寺"。根据实地勘查,长安香积寺不具备王维诗中的各种自然环境,而且王维不可能不知道寻访长安香积寺的道路。而诗中特征,汝州香积寺全部具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确认:王维所访当为汝州香积寺(今风穴寺)。  相似文献   

15.
黄霄龙 《肇庆学院学报》2013,34(3):25-29,96
在中央集权难以实现的日本中世社会,寺院、神社也呈现出相似的发展动向,加强与地方社会的联系。北陆地区自古宗教氛围厚重,寺社是民众信仰上的依靠,而民众的信仰心对寺社来说则是扎根社会并且寻求自身发展不可或缺之因素。另外,寺社依靠当地当权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6.
读杜随笔     
诗为五律,全文如下:“何恨倚山木,吟诗秋叶黄。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这是杜甫的佳作之一,李子德评为“盛唐正声”。前代注家解释这诗有过争论,仇兆鳌说:“首句陡然而起,言我亦何所愁恨,而倚木吟诗乎?正以草木黄落之时,蝉声鸟影,秋景堪伤,而风物登临,故人足念也。且己之栖宿寺中,漂流更可叹耳。此诗句句含恨意,必裴诗原有恨字,而和之如此。赵、单二注,将上六句作述裴语,说得全无意义矣。游子,指裴”。仇氏所说“赵、单”、指赵次公和单复,他们是否如仇氏所言,都把前六句看作“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诗歌是文聚社成就最高的创作.在文聚社刊物上发表诗歌的作者有冯至、卞之琳、李广田、程鹤西、杨刚、姚奔、李慧中、赵令仪、穆旦、杜运燮、罗寄一、陈时、许若摩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称为20世纪中国文学代表作的有<十四行六首>、<诗八首>、<赞美>、<滇缅公路>等.由于论题和篇幅所限,本文选取文聚社社员的代表作品<赞美>、<诗八首>、<滇缅公路>、<诗六首>等进行分析,所得观点多为新论,有的则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优秀的爱国诗人。“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刻《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除集杜诗二百首大多算不得创作外,他的重要诗作都收在《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中,加上早期诗作,计七百首,是一笔值得珍视的文学遗产。他  相似文献   

19.
月泉吟社是民间的一次文人结社,首次采用了寓名形式征诗比赛。寓名是月泉吟社形式上的最大特色,也给后世研究留下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月泉吟社采用寓名征诗的原因,二是月泉吟社部分成员的考证,三是《月泉吟社》的版本传承源流。对邓草径与田起东进行重新考证,二者实为同一人。通过目验比较和文献分析,《月泉吟社》自元至清在刊刻流传过程中版本传承脉络为:元代在吴氏家族中流传,明代及以后则是正统本→正德本→嘉靖本→汲古阁本、诗词杂俎本→丛书集成本。  相似文献   

20.
《寿宁待志》收录了冯梦龙在寿宁期间创作的8首诗.冯梦龙有诗集《七乐斋稿》未见,今仅《冬日湖村即事》一首编入朱彝尊《明诗综》.早年与韵社社友唱和诗收入《郁陶集》,内有冯的《乱离诗》30首,今仅见其最末一首.宦寿期间,有《游闽咏草》一卷,曾请闽中文学家、藏书家徐(火勃)作序,亦未见,仅余4个“摘句”.清兵入关,冯曾刊印几种宣传抗清的小册子,郑振铎说:梦龙也是一位爱国的热情诗人,今所见抗清小册子,有2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