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欧阳修并不反对早期西昆体诗文风格,尤其肯定其善“用事”的创作特点。后世评论者之所以有欧阳修反对西昆体的误解,主要是与后期西昆作家创作风格蜕变有关,即由善“用事”、求雅正到艰涩怪异的转变。论者未能洞晓前、后西昆作家诗文风格的变化,将西昆体看作是一个风格不变的整体笼统论述,这是造成欧阳修反对“西昆体”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苏轼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不同,他没有明确反对过西昆体,甚至推崇、欣赏昆体诗人杨亿、钱惟演等人。苏轼还善于融汇昆体之长,吸收昆体有益成分,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丽藻和典故两方面。语言风格方面,苏轼部分诗作呈现出清丽特色。这些无不是苏诗"阴效昆体"的体现。苏轼与西昆体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他的"绚烂之极,乃造平淡"的美学命题,辩证地论述了"绚烂"和"平淡"的关系,可视为他对西昆体优秀成果创造性的接受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宋初西昆体掀起了盛极一时的传播热潮.西昆体的群体唱和导致了诗歌内容的类型化及其诗歌风格的单一化,而受众的大规模模仿则最终使得诗歌创作流于因袭,日趋僵化.  相似文献   

4.
"活法"说是中国古典诗学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命题,最先提出"活法"说的是北宋西昆体诗人胡宿,至吕本中"活法"说得到更为系统的阐释.这中间,苏轼的一系列主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说,苏轼是"活法"说的完善者和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5.
西昆体在宋初与白体、晚唐体鼎足而立,但是三者之中,对前者的研究最为不足。本文通过对西昆体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和《西昆酬唱集》中其他十四位诗人的具体分析得出:杨亿最早宗李商隐,但是首先进行西昆体风格创作的却是钱刘二人,并且三人对西昆体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余十四位诗人在西昆体的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但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宋祁是宋初文坛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士,作为西昆体转型时期的诗人, 其诗歌题材丰富多样而自成一格,从题材来看,其宴饮唱和诗、咏物诗、感怀诗都各具特色,展示了后期西昆体诗人的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杨亿诗之本、诗之用以及诗歌的表现形式、创作类型诸方面的挖掘分析,提炼出杨亿主张"风雅并举"、"雅正深邃"的诗歌美学理想,再现了杨亿集学者、"博闻推君子"、清忠鲠亮之儒家诗人的才情气质,并试图解答西昆体兴起、衰弱及误读之原因.  相似文献   

8.
西昆体与江西诗派是宋代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清代以来,论诗者往往以为这两派的创作和理论针锋相对、判若水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如《四库提要·李义山诗集》就说:自宋杨亿、刘子仪等沿其流波(指李商隐)而作《西昆酬唱集》,诗家遂有西昆体.……元祐诸人起而矫之,终宋之世,作诗者不以为宗.后江西一派渐流于生硬粗鄙,诗家又返而讲温李.《提要》的作者显然认为: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与宗尚温庭筠、李商隐的西昆体为宋代诗坛中两个对立而交替的流派.故于黄庭坚之父黄庶《伐檀集》的提要中说:“庶当西昆体盛  相似文献   

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杨亿、刘筠、晏殊都曾经作为"文宗"执掌文坛。与前代文坛领袖或有名无位、或有位无名的情况不同,北宋前期的"文宗"兼具了"宗师"和"盟主"两重身份,杨亿的出现标志着这种新型"文宗"正式形成,其本人也表现出了鲜明的身份自觉意识。杨亿去世后,刘筠和晏殊相继成为"文宗"。彼时西昆体正遭受着来自皇权的打压,在二人的努力下,皇权与文柄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形成了一种良性合作的关系。仁宗朝后期继任为"文宗"的欧阳修所领导的古文运动的成功便从这种合作关系中受惠良多。  相似文献   

10.
以唐末宋初盛行的唱和诗风为着眼点,解析唐末宋初诗歌中不断强化的交际功能以及愈加盛行的创作竞巧意识和娱乐风习,通过多方位的文化考察,探讨西昆体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沙里淘金的眼光和态度对西昆体的佳作给予挖掘,力求对之作以全面、公正、审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西昆体”与宋初朝廷提倡文治的文化学术风气之间的渊源,可以吴淑《事类赋》及丁谓《青衿集》为个案证实。与之相应,“西昆体”的绝大多数作品只是“白体”的精致形态,难以企及“义山体”的艺术及思想高度。西昆体步武“义山体”后尘却终告失败的结局,表明宋代诗歌处于一种与中古政治文化、学术氛围都有本质不同的新局面,已经不能再遵循唐暨唐前诗歌独特兴象境界的路径延续发展。这个转折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唐音、宋调之分野。  相似文献   

12.
宋人尚"平淡".但用"古淡"二字概括梅尧臣的诗美理想和诗歌风格更为恰当.所谓"古淡"是为了反对晚唐五代以来时体之情思浮靡、形式雕绘而提出的一种审美主张,它是宋初以来"笔下追怀三代风,祛尽浇漓成古道"的复古主义思潮在审美上的反映.其主要内蕴正在于形式上反对西昆体的雕镂浮侈,内容上倡导先王古道、骚雅风骨.是儒学复古主义、现实政治情怀影响诗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北宋西昆体后期诗人胡宿有独树一帜的诗学观,他提出“状物无遁形,舒情有至乐”的创作纲领,赞赏“天质自然美”的“平淡”诗风,更推崇胸纳云梦笔走风雷的诗人诗作。他的诗在对西昆体的继承中开拓创新。其边塞题材之篇情调昂扬豪放,音韵铿锵,确是盛唐遗响;山水诗与田园诗意境清逸旷朗,诗情画意浓郁。颇为历代诗论家称赏。  相似文献   

14.
宋祁是宋初文坛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士,作为西昆体转型时期的诗人,其诗歌题材丰富多样而自成一格,从题材来看,其宴饮唱和诗、咏物诗、感怀诗都各具特色,展示了后期西昆体诗人的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15.
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宋宣城诗人梅尧臣,早年受西昆体诗派的影响,后突破西昆窠臼,积极参与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写了不少关注国计民生、抨击社会时政的好诗,后被陆游誉为"名家",更被刘克庄尊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16.
宋初诗歌有“三体” ,其中西昆体影响最大 ,它分为前后两期。要深入地了解西昆体在宋代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 ,就很有必要探讨后期西昆派诗人对前期文学思想的因袭和创变。而在后期西昆派诗人中 ,宋祁的文学思想是最为丰富的。本文拟通过探讨宋祁文学思想中对前期西昆派的继承和发展的一面 ,来看后期西昆派在宋代文学思想发展史上所起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唐末宋初盛行的唱和诗风为着眼点,解析唐末宋初诗歌中不断强化的交际功能以及愈加盛行的创作竞巧意识和娱乐风习,通过多方位的文化考察,探讨西昆体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沙里淘金的眼光和态度对西昆体的佳作给予挖掘,力求对之作以全面、公正、审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梅尧臣是宋代诗学“平淡”论的首倡者,被誉为宋代“平淡”诗风的开山鼻祖。在批评晚唐五代以来西昆体之流弊的基础上,梅尧臣一改西昆体诗风浮艳、内容空虚、语言晦涩的缺点,倡导了平淡的风格,并在丰富的诗歌实践基础上,对“平淡”的地位、内涵和本质等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建构了其独特的“平淡”理论,是宋代“平淡”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开启有宋一代文艺之“平淡”风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杨亿和西昆体是宋代文学史上有分量的文学人物和有地位的文学流派.作为昆体四六的代表人物,杨亿奉行追述三代之风,归正汉唐雅正之气的四六文创作宗旨,其四六文创作的做法是“凡文皆骈”,其四六文显著特点是用典繁密精当、用语绘藻雕章.昆体四六承上启下,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到了先行的作用,为其后宋体四六的定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路易斯.德.贡戈拉.伊.阿尔戈特桀骜不驯、风格多变,有"夸饰主义之父"的头衔。其前期作品大多清新俊逸,充满幻想与唯美之风。弗朗西斯科.卡斯卡莱斯称贡戈拉"先是阳光王子,后为黑暗主人"。文中试图通过对贡戈拉早期作品的分析来探究贡戈拉早期写作的内容、特点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