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盲妻     
稻香一生下来就有缺陷,又大又圆的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她的世界是黑暗的,她只能用声音去分辨一切,春天她能听见树木发芽的声音,夏天她能听见小虫子的叫声,秋天她能听见果子成熟的声音,到了冬天她能听见雪花飘舞的声音,她在这些声音里找到了快乐和寄托。她觉得耳朵就是她的眼睛,使她在黑暗的世界里并不感觉寂寞。  相似文献   

2.
也许具备这样的知识,在最关键时刻便可以施以援手。当他们陷入危险,我们能以对黑暗的洞察,在转瞬即逝的节点上挽留住生命。  相似文献   

3.
蜡烛与教师     
蜡烛,人人都见过,象电灯、油灯一样,它也是专供照明用的物品,越是在黑暗里,它越能发挥作用。是位驱逐黑暗的勇士,发放光明的使者。 正因其如此,也正因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蜡烛在社会生活里,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个美好的形象。你看它红则鲜红如朱,白则洁白似玉,一身没有渣滓,没有瑕疵;无论摆在哪里,总是光芒四射,亭亭玉立;它光明、温暖、晶莹、美丽,与黑暗坚决斗  相似文献   

4.
绍兴覆盆桥周家台门是1~18岁鲁迅的居住空间,作为一个视觉对象主要呈现出黑暗的色调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认为,鲁迅成年后的物象思辨受此"黑暗形象"的影响具有原发性的作用。我们还将从:(1)黑暗的房子内部看事物或站在天井中看黑暗的房子;(2)与黑暗有关的"审美趣味";(3)黑暗的"鬼怪"世界;(4)"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等四个方面,来阐述鲁迅早期居住空间这个黑暗的"视觉思维的原型",对鲁迅后天黑暗意象的辐射和指向。  相似文献   

5.
在鄂西北地区,传唱着一部神话叙事长诗《黑暗传》。《黑暗传》由歌师在丧葬仪式上演唱,属于丧鼓歌。除口头传唱外,《黑暗传》也经由木刻本等书面文本得以保存并流传。1983年,胡崇峻在编辑《神农架民间歌谣集》时辑录了500多行《黑暗传》唱词,  相似文献   

6.
门铃和梯子     
《阅读与作文》2009,(4):4-5
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我做事要更有毅力,决不因为事情艰难或者麻烦而撒手不干,我们要光明,就得征服黑暗。毅力在效果上有时能同天才相比。俗话说:“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黑暗/夜的概念在中国语境中的演绎进行了调查:首先对黑暗(darkness)和黑夜(night)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使用加以评说,然后讨论其在现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使用,最后着重讨论女作家翟永明(1955-)和她将女性精神理解为“黑夜意识”(nocturnalconsciousness)的观点。文章认为人们只有从夜里才能看到黑暗,从黑暗中才能见到光明。  相似文献   

8.
在闻一多的诗集《死水》中,黑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死水》文本的分析,探讨了闻一多面对黑暗的情感变化,包括闻一多在国外时的心史以及他在国内时的情感变化过程。最后分析了闻一多在诗中对黑暗以及丑恶进行艺术提炼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闻一多的诗集《死水》中,黑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死水》文本的分析,探讨了闻一多面对黑暗的情感变化,包括闻一多在国外时的心史以及他在国内时的情感变化过程。最后分析了闻一多在诗中对黑暗以及丑恶进行艺术提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黑暗传》自三十年前发掘出来,被誉为"汉族神话史诗",一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集中研究。随着《黑暗传》的出版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出现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成果。汉族神话叙事长诗的新界定,成为目前学界对《黑暗传》做出的新结论。近期,《黑暗传》入选在第六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证明了它的价值与意义。为推动学术讨论、总结汉族民间叙事长诗的理论成就,本刊特地约请国内重要学者参与《黑暗传》的学术讨论,最早研究《黑暗传》的故事学家、三十年来不断深化《黑暗传》性质大讨论的著名学者刘守华先生不吝赐稿,为这次学术讨论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更好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仫佬族民歌的黑暗意识具体表现为对黑暗事物尤其是对死亡的忧惧,对光明的崇拜与向往,以及将黑暗视为具有生命属性的时空。它的形成与仫佬族的诗性思维、非理性生命观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居住空间有关。黑暗意识是仫佬族人的心灵习性,是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它不仅使仫佬族人面对黑暗与恶劣生存条件时实现了诗意的栖居,还提升了仫佬族民歌的审美格调,使其自然意象和道德意象都表现出崇高的审美个性。对黑暗意识的追寻正是一次仫佬族古老精神文明的寻根之旅,是当前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仫佬族现代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简单的心灵     
智者把小孩、数学家、物理学家同时请到一个房间里。黑暗中,智者吩咐他们:“请你们用最廉价又最能使自己快乐的方法,尽快把这个房间装满东西。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主义作家,康拉德非常关注人性及人的生存状况,在其代表作《黑暗的心》中尖锐地批判了西方现代社会的荒谬性及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通过分析该作品中"象牙"、"丛林"和"死亡"等象征意象,探讨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如何以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演绎人由善至恶的嬗变过程,可以解读《黑暗的心》的异化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上天让我失去了光明,但是善良的人们却让我在黑暗中看见光明。感谢这群好心人,是他们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便遇到了坎坷,也能挺得过去;即便遇到了危险,也能化险为夷。”24岁的盲校女教师祝艳媚,在自己的日记里,记下对3位好心“的哥”的肺腑感言。  相似文献   

15.
姚兴略论     
十六国时期,是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地区的黄河流域遭受严重破坏的黑暗时期,是充满着战争恐怖的黑暗时期。象石赵的石虎,苻秦的苻生那样的暴君,在十六国的好一些国家里,几乎都代有所出,而且一个比一个暴虐无道,一个比一个荒淫无耻。然而,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另一面,即在黑暗中尚有光明,在倒退中尚有进步,在破坏中尚  相似文献   

16.
从海洋文学的角度考察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在整个英国海洋文学体系中,《黑暗的心》是众多文本的集大成者。凭借其对欧洲入侵者在非洲殖民活动细致而耐人寻味的刻画,《黑暗的心》凸显了海洋在殖民活动中的角色。具体表现为:马洛的听众“我们”在泰晤士河口所发的思古之幽情很显然勾连起了海洋在英国对外扩张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也为下文马洛对非洲之行的叙述作了主题预设;同样作为陆上的主要交通动脉和母亲河,泰晤士河和刚果河在历史命运中的遭遇发人深思。海洋和大河在《黑暗的心》中明暗对照,前后呼应,共同推动了小说主题的呈现。这一主题关乎海洋与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虽然作者罗琳将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归结于伏地魔的控制,其实真正的黑暗源于人物内心,人人内心都有黑暗一面,都有"本我"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控制需要"超我"监督和指挥"自我"来控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8.
多数生物是以24小时或近似24小时为周期而显示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控制着觉醒与睡眠的更替,即使在全天照明或黑暗的环境条件下也照常运行。尽管在无光照条件下,昼夜节律也能自由运行,但光照对于该节律的设置调整则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温度改变、人工光照或人工黑暗条件,监测生物的生理、生化等活动是否会随昼夜节律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文主要就纤细裸藻在温度或光照等条件的改变下,其细胞分裂周期、酶活性、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等生理生化活性变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黑暗之心》于1899年写成,它取材于作者约瑟夫·康拉德本人1890年在刚果的一段亲身经历--在非洲中部丛林中他所亲眼目睹到的可怕景象.在小说中,康拉德描绘出了欧洲殖民主义统治者道德上的堕落,他们试图把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强加于非洲人民头上,同时进行大肆掠夺.当时的非洲处于殖民主义统治的最黑暗时期,非洲人民经受着历史上最黑暗的殖民主义剥削和压迫.  相似文献   

20.
在陶渊明的身上有着人生真谛的统一.他的性格是多样的:对于自己的人生信念他执着追求,但在黑暗现实中他又潇洒地放弃;在仕与隐的矛盾冲突中,他又能圆融地化为统一;他有着平和的个性,但其中又有着叛逆的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