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0 毫秒
1.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促使士族逐渐出现了官僚化和中央化的倾向。然而士族在官僚化和中央化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个地方化的过程。对隋唐时期有关居于乡里的赵郡李氏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考察,可以发现隋唐时期士族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主导权,而这正是造成唐代河北地区与中央之间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赵郡李氏是北朝重要世家大族,是河北大族的代表,其家族婚姻也关涉北朝很多高门大族,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进行系统考索可以发现,赵郡李氏大约与二十余家族有婚姻关系,现可知婚姻近百例,因地缘因素,与河北世族的婚姻占约一半。北朝后期,赵郡李氏通婚的家族面有较大拓展,体现其社会基础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为了提高家族政治地位,赵郡李氏与元魏宗室和高齐宗室有较多婚姻,北朝宗室愿与之通婚,也体现了赵郡李氏在河北旧族中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陇西李氏初论──北朝时期的陇西李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陇西李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著名的高门士族,也是唯一出于西州而影响于中土的大族。本文系统考察了四世纪40年代陇西李氏进入中土并在北朝100余年历史中的兴衰变迁,着重论述了陇西李氏在北魏中后期社会政治地位的上升,以及在北魏与东西魏交替之际动荡政局下的衰败情况。  相似文献   

4.
赵郡李氏,为魏晋南北朝以来所谓“崔卢李郑”四姓之一,至隋唐时代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和“优雅”的门风。其中赞皇李氏一支尤为突出,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孙三代,在中晚唐政治史上都是颇有影响的人物,李吉甫、李德裕父子更是两次拜相,且分别在“元和中兴”和“会昌之政”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李氏三代在行政作风、政治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文章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浓厚的传承性,正体现出华北世家大族所独有的家学门风。  相似文献   

5.
赵郡李氏是北朝重要的高门大族,亦是河北世族的代表。赵郡李氏家学渊源深厚,对北朝的文学与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有较多北朝赵郡李氏墓志出土,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可更进一步分析赵郡李氏东祖、西祖、南祖三房的文学与学术活动及其家学传统等,可为对北朝河北家族文学与学术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考察唐传奇的时代背景和其他传奇作者的影射习惯以及元稹的生平和崔莺莺的姓氏,我们有理由相信<莺莺传>可能是一部具有现实暗寓的作品,崔莺莺的家世境遇和她的姓氏可能是对唐代山东士族衰落的社会政治地位的真实写照.这种衰落主要是由于唐代的政治斗争中山东士族、关陇士族、新兴进士阶层和宦官集团等政治力量的较量和变化,山东士族虽然享有很好的社会声望,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政治集团,在各种政治力量的打击下,自中唐以后彻底走向了没落.考察元稹的家世和仕途经历,发现他与山东士族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而这一点也表现在张生对崔莺莺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7.
家族式的书法传统肇始于东汉中期以后,父子、兄弟相承授者不乏其人.魏晋时期,这种书法传统发展到了顶峰,其形成与士族注意家风的培养和家学的传承有关.魏晋世家大族在书法传承上的主要贡献有四:士族身份对书法的传播有重要促进作用;纸笔等书写工具在士族间的使用,对书法的传播有直接推动作用;世家大族在书法传承中曾经引领潮流;其时的书法理论著作主要产生于世家大族之中.从同为士族的河东卫氏与琅琊王氏的书法比较中可以看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既需要继承传统,又需要大胆创新,如此方能适应艺术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中两方关于唐代大明宫的新见墓志,分析唐代文学、皇室婚配和仕进制度。研究认为,第一方为《唐故邕管营田判官左骁卫兵曹参军崔公及夫人赵郡李氏合祔墓志铭并序》,志主为崔成务,志文不以士族门第自矜而强调其文学吏能,并与柳宗元、吴武陵等形成永州文人圈;第二方为《唐故太子洗马杨府君夫人宝应县主陇西夫人墓志铭并序》,志主为宝应县主,志文中唐文宗为其或者还有其他皇家女择婿而下的在指定的十八家里"宜择名士族子"的诏令,墓志还记录了元日朝会,皇亲国戚在大明宫面见皇帝时的具体情况,且提供了一个皇帝敕赐给官(武职)的实例,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官"一词自魏晋南北朝开始流传,历经隋唐至宋元,其含义主要有三次变化:从表现为士族门阀的门第到中央控制的官职再到社会认可的官德,即从表示门第、官职到官德,从以人分、以官分到以德分。这种演变与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转变、士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紧密相关,反映了时代进步。宋元以来清官所体现的清廉公正的品德,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0.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中央职官,其职能与地位与前朝制度无大差异,但职权大小略有不同,在法理上,其一直属于吏部长官,这点无可置疑.就其出身与入仕途径而言,唐代吏部尚书出身阶层相对都较高,多数通过科举等进入仕途,起家官相对也优越,在唐前期各朝几乎都有非郡姓出身吏部尚书,说明唐前期已开始摆脱南北朝门阀士族控制人事权力的局面,在用人上已表现出不拘一格的态势.而唐中后期士族出身者特别南北朝旧士族为保持其门第兴盛,必须倚仗科举入仕,加上科举入仕已为重要入仕途径,故而出自士族阶层者逐渐增多.科举出身者在吏部尚书担任者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前期吏部尚书起家官情况比较复杂,至后期较多起家为校书郎者,起家官中为地方官且为节度使属官的情况是后期独有现象,人数不少,乃后期可考起家官最多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李渔家班在清初享有盛名,它对李渔戏曲创作、戏曲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目前研究中,其成员组成、存在时间、戏曲活动等基本情况仍模糊不清。本文对李渔留存的诗、文、词、小说、戏曲及李渔友人诗文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年表形式对李渔家班作若干的考述。  相似文献   

12.
唐代的渤海国 ,是唐代羁縻州中的一员。该国中的高氏是继王室之后的第一大姓 ,其族人有不少在唐朝政府做官。为了维持自身的利益和发展 ,高氏族人采取了与中原望族联姻的做法 ,以寻求发展。其结果是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了解 ,促进了大唐帝国的繁荣与昌盛  相似文献   

13.
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传统的形成是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四种思想源流形成的历史合力的产物。在湖湘经世文化传统的熏陶下,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及葛健豪、蔡庆熙等成员紧随时代潮流,逐渐接受激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启蒙,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不断受到社会主义思潮滋养,特别是受到十月革命及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在赴法勤工俭学过程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从<礼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家礼的实质就是将个人固定在家族的宗法关系之中,贯穿家礼的是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的等级思想,这种宗法等级观念对于维系整个社会的等级秩序有重要作用.家礼的各种仪式都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尤其是家礼的核心观念孝,与政治伦理忠是一致的,这也反映出古代家国同构的历史事实,齐家就可以治国.家礼培养的是孝父尊君的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 ,在改革开放的巨大革新力的影响下 ,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反映在家庭结构上 ,表现为家庭类型多样化 ,家庭规模小型化 ,家庭职能新发展 ,家庭关系与家庭观念新型化。改革开放对家庭生活的巨大分化与整合给家庭两性构成造成一系列困扰。家庭结构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与冲突 ,预示了新世纪家庭结构的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农村家庭经济生活的显著变化,植根于这个经济基础之上的农村婚姻家庭必然地大受影响农村青年的婚姻缔结方式和决定权趋于多元化;家庭功能中生产、消费、精神生活等功能不断增强,生育功能逐渐减弱;家庭结构由繁到减,家庭规模由大至小;家庭关系民主平等气氛加强,家族观念日渐淡化。重视和研究这种变化将会有力地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宋代金紫胡氏家族文化的集大成者,胡仔的学识品性继承和发展了胡氏的家学家风,既呈现出甘贫守静、敬祖崇德和博学好文的特征,又表现出与家族成员同中有异的学术兴趣,反映了家族文化在代际传承中演变轨迹.他对北宋诗歌发展史的思考与探索超越了家风家学,对后代诗话和诗歌评点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8.
家族构成及其社会功能是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重点讨论了家族现有概念界定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北穆斯林家族组织形式和制度特征,重点归纳了近百年来穆斯林家族社会的新发展,突出中国广大乡村从家族政治向社会政治的演绎过程,揭示家族与社会的互动规律。  相似文献   

19.
家庭发展能力:农村家庭策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鄂西农村与华北农村的差异出发,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探讨了家庭发展能力的有效基础。鄂西农村相对薄弱的半工与半耕、低度的代际合力以及有限的人生任务,与华北农村相对充分的半工与半耕、紧密的代际关联以及近乎无限的人生任务存在鲜明差异,最终体现为家庭发展能力的差异。根据家庭发展能力的不同,农民家庭可以大致划分为发展型家庭、维持型家庭和救助型家庭等三种类型。农民家庭的“分类治理”是激活家庭发展能力,实现家庭政策落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对李大钊的研究视角,探究李大钊教育思想精华,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对李大钊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含理想教育、生活作风教育、学习教育三方面。其思想来源,一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和祖父的言传身教;二是李大钊自身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三是李大钊丰富的教育实践。李大钊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他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份极其珍贵的思想遗产。认真研究和学习李大钊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家庭教育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