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汉魏六朝陆氏声名赫赫,得益于深厚的家族文化。论文通过对陆氏的家学与家风、江东文化对陆氏家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陆氏家族文化的转型与发展等的分析来考察陆氏家族的家族文化,借以管窥汉魏六朝的家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对两晋南朝南阳范氏家族的发展历程进行整体考察,明晰该家族总体发展脉络;论述了南阳范氏家族是两晋南朝时期名门士族之一,其势力一度达到顶峰,在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人才辈出,影响深远。指出其发展历程虽然起起伏伏、潮起潮落,但俊杰辈出,并留名史册;从“亲近皇室,审时度势”“尊崇儒学并与时俱进”及“尚文多才,成就博杂”三方面分析了南阳范氏家族的家风家学,提出南阳范氏家族在政治、文化上的的杰出表现,与他们的家风家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纳 《东方论坛》2017,(5):52-55
以徐搞、徐陵为杰出代表的东海徐氏家族以文学、政事彰显于世,家族名人辈出,多有文献传世,乃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文化望族之一.南朝时期东海徐氏家族家学绵延,以经史、文学传家,文献相承.同时,东海徐氏家族忠孝传家,子孙不坠家风.厚重的家学、良好的家风是东海徐氏家族振兴、维系的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4.
常熟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家族之一。赖以代代传承的家风熏染,翁氏家族以行动上的自觉,通过科考而仕途进身,由耕读之家酿成了文化世家,即以读书力学、著书立说为职志,透过家学、家教、家风等因素,重视自身的文化积累与建设,凸显家族的品行修养与文化传承,秉承了清廉自律、志在报国的优良家风。由此经年累月,终于在江南大地上坐实了一个赋有社会资望的文化型望族,堪称地域文化的独特精神坐标。  相似文献   

5.
隋唐赵郡李氏家学家风略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以中古著名士族赵郡李氏的家学家风为研究对象,具体对赵郡李氏在新的政治社会环境下所发生的家风家学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对他们政治及社会地位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赵郡李氏在隋唐家学家风主要分化为两种,它们因为在不同方面与现实政治相契合而有利于一部分赵郡李氏保持其政治社会地位.这种情况不仅发生于赵郡李氏中,也是出现于隋唐山东旧士族中的普遍现象,而到唐中后期则扩展到一些新兴的官僚家族层面.而这一现象与唐中后期的"牛李党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为晚清经学大师,是定海黄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就使舟山人走进了中国近代学术史。本文从家族文化研究视角,探讨黄氏家学、家风的流风余韵与"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治学风范及其影响,以期更好地继承黄氏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定海黄氏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宗族诗歌总集将诗歌总集与宗谱、族规、家训的意涵合而为一,具有复合意义。清代皖人大量辑纂宗族诗歌总集,集中在徽州府、宁国府、桐城县等地,他们在反复刊刻中注重文化传承,将家刻堂号作为宗族文化的符号。族人在宗族诗歌总集中对内部成员注重诗教训诫与家风承继,维系伦理秩序;又向外昭扬家声,超出文学作品范畴,体现出跨文学性的、更多是社会性的彰扬作用。清代皖人名门硕族依靠刊刻本族诗歌总集,将家风、家学、家脉代代相传,使得诸文学世家构建完善。  相似文献   

8.
世族是中古时期据有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以家风、家学为主要内容的世族文化 ,是当时各大家族延续其家世、维持其门第、提高其门望的关键性因素。世族之家风 ,即其家族之精神传统 ,其表象虽然纷繁 ,但其核心则是儒家礼法规范 ,讲求孝义 ;至于世族之家学 ,其最重儒家礼学 ,并且包容文史、杂艺等 ,以增强世族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9.
福州通贤龚氏家族是一个以科举、藏书显赫一时,被后人尊称为循良世家、藏书世家的文化家族.这其中靠的是龚氏“孝友忠厚相传”的家风,和子孙恪守修谱、刻书、藏书的传统家学,注重家藏、诗文传家的强烈意识.观其现存作品,通贤龚氏文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亦呈现出它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10.
家族教育作为私学的一种形式,在唐代并未衰微,仍有新的发展。本文从家学与家风的方面考察关中士族的家族教育,并侧重指出其强调文学教育的特点,解释了形成此一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明代的前后“七子”尊唐诎宋,而胡应麟在《诗薮》中更进一步,全盘否定了宋诗。实际上,胡应麟基于其盛衰相继的诗史观点,认为“衰世”也蕴含了勃发的生机,对宋诗在否定中又有所肯定,对宋诗的代表黄庭坚诗歌也多有论评,特别对其学杜与用事进行了多向度的考察,较早地打破了明代对黄庭坚诗歌“缺席审判”的坚冰,直接导引了明末的宗宋诗风。  相似文献   

12.
北宋西昆体后期诗人胡宿有独树一帜的诗学观,他提出“状物无遁形,舒情有至乐”的创作纲领,赞赏“天质自然美”的“平淡”诗风,更推崇胸纳云梦笔走风雷的诗人诗作。他的诗在对西昆体的继承中开拓创新。其边塞题材之篇情调昂扬豪放,音韵铿锵,确是盛唐遗响;山水诗与田园诗意境清逸旷朗,诗情画意浓郁。颇为历代诗论家称赏。  相似文献   

13.
《苕溪渔隐丛话》是以文献价值著称的宋代诗话总集,胡仔在书中以扶持"诗道"为己任。前人对其"诗道"之所指尚未及探究。其"诗道"即诗学批评之道,即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唐宋诗人及其诗歌,意在给陷入发展困境的宋代诗学指出向上一路。他主张创新,兼取唐宋,提出"师少陵而友江西"的观点,这些至今仍闪烁着宋代诗学批评的理性光芒!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国民的生活方式、大众消费需求与习惯等均发生了巨大变革,加上外国资本输入与现代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作为小农经济支柱之一的中国传统手工业之生存环境日渐艰难。徽墨业,中国典型的手工制造业之一,亦要面对如此状况,尤其要面对国民书写习惯发生变革,传统书写工具被取代等不利因素,力图在困境中求得发展。而作为徽墨最大的生产者,安徽胡氏家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抗逐步走向没落的局面。胡氏家族没有意识到徽墨已经由大众消费品转型为小众消费品,所采取措施中亦没有考虑到如何更好地为小众服务,因此无法与衰落之势抗衡。  相似文献   

15.
胡风的诗论构成了其文艺理论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他的诗论注重诗人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重视诗人的主观战斗精神和战士身份,并推崇和鼓吹无拘束的奔放的自由诗歌体式,对诗艺和其它诗歌体式则相对忽视,对诗人身份的认定也有偏颇之处。胡风的诗论正是在合理与偏颇之间同时展开与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胡适倡导白话诗,源于他对中西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创造。但就诗歌理论而言,白话诗更多地是与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湖畔派诗歌等西方资源有着明显的关联。在诗歌语言上,华兹华斯主张“散文的语言”,胡适强调“自然的音节”。文章通过对前述两条诗歌主张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胡适白话诗与华兹华斯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仅月余,诗人学者胡怀琛撰文对之发难,并替胡适改诗,由此引发一场笔墨官司。嗣后胡怀琛搜集相关书信文章汇成《尝试集批评与讨论》一书出版。细读《尝试集批评与讨论》史料可见:胡怀琛对胡适的态度平和低调,而胡适对胡怀琛的态度则轻蔑傲慢;胡怀琛评改《尝试集》的目的是打磨新诗艺术。胡怀琛的诗学观念亦新且旧,学人对胡怀琛的评价不高,但胡怀琛对《尝试集》的评改,从批评实践层面为五四新诗建设提供了诸多诗学启示。  相似文献   

18.
胡宏卒年大致有两种说法,绍兴三十一年说与绍兴三十二年说.仔细考辨朱熹<跋胡五峰诗>,把胡宏卒年确定在绍兴三十二年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胡适词史观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词史观的基础有两个 :一是文学进化论 ;一是文学形式起于民间 ,死于文人的循环论。其词史观在宏观上基本符合实际。解放后的词学研究仍能感受到胡适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胡怀琛的《小诗研究》是第一本系统研究小诗的专著。胡怀琛强调小诗的"中国"血统,不认同"小诗来源于日本短歌和印度泰戈尔"之说,由此淡化小诗的"新诗"身份。胡怀琛在理论探讨中未把小诗提升为一种独立的诗体,而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看待中国新诗的固有文化传统。胡怀琛的小诗研究力主"调和"新旧文学观,理论立场模糊,故容易被人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