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VAR模型的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运用VAR模型,构建了原油价格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失业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着重探讨油价波动对我国一些重要经济变量,特别是经济增长的影响规律。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表明,油价波动是引起经济增长率、物价水平、货币政策等经济指标变化的Granger原因。通过VAR(2)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油价上升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有:不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但会使经济增长速度变缓;通过对总需求的拉动及成本增加这样两条途径使物价水平上升;长期内会使失业率增加;增加了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整体来看,尽管国际油价及我国的经济变量复杂多变,由国际油价、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失业率这五个变量所构成的经济系统是稳定的,也就是说,通过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和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我国的经济能够平稳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在宏观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往往为传统的货币政策文献所忽略。本文将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纳入能够反映时变特征的TVP-VAR模型中,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时变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的提高扩大了内需,并通过影响货币政策中介变量推动了宏观经济的发展。(2)公众会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对未来进行预期,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能够影响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进而对内需产生影响。(3)从时变角度看,企业家信心的单位正向冲击在整个样本区间内均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货币增长率的提高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率有促进作用,在长期内会阻碍经济的增长,消费者信心、利率与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呈反向变动的关系,在长期内呈正向变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两国开放经济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模型包括家庭、厂商、货币当局三个部门,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模型的动态参数进行估计,货币当局采用两种货币规则,一种是利率规则,另一种是货币供应量规则,分别在两种货币规则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两种货币规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变量的溢出方向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溢出大小方面还是有差异的,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的利率下降对美国利率的溢出明显大于在利率直接下调情况下对美国利率的溢出;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平滑性明显不如中国利率政策,中国在利率规则下对通货膨胀、产出、汇率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在货币供应量规则下的关注程度。因此,从中国货币政策的国内目标以及国际货币政策协调角度而言,泰勒规则比较适合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能够在实现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国内目标的同时,降低对美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多角度选取了影响我国物价增长率波动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用阿尔蒙多项式回归对各个经济指标波动的影响强度进行了分析。从波动趋势来看,人均收入和PPI的增速上扬将给我国消费价格水平增长带来持续的压力;从影响强度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动的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表现在银行超额储备过多,具有很强的放款能力。2006年末,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增幅比上年高出5.7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同年GDP的增长速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多尺度GARCH模型研究货币增长对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M2同比增长率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指标,从收益的波动性与分布出发,运用GARCH—GED模型对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和橡胶期货数据进行检验,求得收益的波动序列。同时,运用小波db(4)对波动序列进行小波分解,得到反映长期趋势的低频数据。通过对低频数据和M2同比增长率之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会加剧期货市场的波动,从而为流动性过剩对期货市场产生影响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从2006年起,流动性过剩成为困扰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去年2月上旬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对冲过剩流动性仍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并将"加强和改进流动性管理"列为2007年货币政策取向七大措施之首。今年3月23日央行公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去年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  相似文献   

8.
金融园地     
<正>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9.
谢威 《决策与信息》2010,(11):188-189
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对国家的货币、信贷以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是考察货币政策作为能动的政策变量,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能否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也就是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没有影响,即货币供给变化是否导致实际经济变量变化的问题,这实际上涉及到货币中性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作为金融政策的核心,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和其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来分析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徐斌 《经理人》2008,(12):32-32
1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行长办公会上提出,央行将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分析,深入研究制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切实做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央行提出,要切实按照“快、重、准、实”的要求,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金融服务。概括为一句话:央行彻底对市场开闸放水。  相似文献   

12.
2002年2月26日 ,人民银行公布了稳健货币政策有关问题分析报告 ,论述了稳健货币政策由来、内涵、实施效果及取向 ,并对当前金融运行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报告的第一部分是为什么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一条理由就是我国货币供应存量偏多。1978~1999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年均增长9.7 % ,零售物价年均上涨6.2 % ,广义货币 (M2)年均增长23.6 % ,贷款年均增长20.6 % ,广义货币年均增长比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高出7.7个百分点。由于货币供应量多年高速增长 ,广义货币量 (M2)与国内生…  相似文献   

13.
国事要闻     
《决策与信息》2009,(2):76-77
央行力打组合拳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三位一体 近期召开的央行年度T作会议再次向市场传递出2009年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作为最受市场关注的数据,其广义货币供应量M2将增速17%。央行强调,要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4.
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对于货币供给是如何内生决定的这一问题,后凯恩斯学派内部存在着适应主义、结构主义、流动性偏好3种不同的观点.以中国为例检验内生货币假说,可以拓展内生货币假说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误差校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得出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存在从贷款到货币供应量的单向因果关系,所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本质上是内生的.长期内中国的GDP与货币供应量、贷款与基础货币、贷款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内存在从贷款到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的单向因果关系,这充分证实了结构主义的观点,但结果并未支持适应主义和流动性偏好的观点,这些结论对中国的宏观调控具有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投资与经济增长--关于宏观调控背景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货膨胀一直以来都作为衡量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有益于投资从而也有益于经济增长。因此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往往都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本文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入手,结合我国的实际数据围绕通货膨胀和投资、产出、过度货币供给等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计量分析。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得到,投资增长是产出增长的原因,却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原因。本文建立了通货膨胀率的ARMAX模型发现,通货膨胀率上升并不是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结果。同时本文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这些结论说明了,通货膨胀并不会抑制投资并损害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面对通货膨胀,央行一般会采取一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其进一步恶化,例如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是政府和学理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在心理上的作用比在实际影响货币供给的作用上要大得多。社会公众对央行下一步即将采取的措施的预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际效益,如果央行采取的措施在社会公众的预期之内,那么货币政策的效应将会被公众进行"心理消化"而降低了效果。可以说政府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社会公众的接受或者预期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本文将从博弈的角度出发探讨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将“经济增长率偏好”显式地引入到效用函数,从理论上分析这种因喜欢高增长率的偏好对经济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许多结果与直观想象是有差异的.它对稳态消费的影响并不像预期那样是单调递增的,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偏好才可以使得稳态消费超过传统模型中的稳态消费;如果初始资本存量已经比较高,那么经济增长率偏好的上升反而会使得总效用降低;经济收敛速度在稳态附近随经济增长率偏好的上升将变得更缓慢;时间偏好等参数对稳态资本存量的影响也不再具有单调性.研究结果说明,政府过度地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或不顾发展阶段一味地偏好经济增长率,都可能会带来产能过剩、总效用降低等负面影响;通过诸如“晋升锦标赛”等反映经济增长率偏好的激励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其作用可能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8.
国债兼具财政和金融功能,对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意义重大。从政策角度看,国债和货币是反映宏观政策调控行为的核心变量,从流动性角度看,两者又是经济体中最具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本文创新性地将货币和国债同时引入资产流动性摩擦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以期基于更丰富的信息集来刻画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用以分析流动性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运用中国数据对模型系统进行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发现:在流动性冲击下,单独使用盯住资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会引发公共流动性供给总量收缩和流动性溢价攀升的问题,而盯住流动性溢价的税率政策不仅能够通过增大国债供应提高公共流动性供给总量,还通过缓解经济体对流动性的需求稳定了流动性溢价,因此能够配合货币政策更好地应对流动性冲击。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单一宏观政策在应对流动性冲击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给效用与最优货币供应规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中国的货币供给、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分析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 试图理清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不同的货币供应量层次(信贷总量、M 0、M 1、M 2 等) 和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物价与经济增长(或国民收入) 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 第二, 根据货币变量与物价、经济增长变量的动态因果关系, 利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分析计算我国货币供应量最优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20.
要素投入、货币供应与中国经济波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表明,资本投入波动是经济增长波动的主因,货币供应量波动次之,技术进步引致的经济波动则更为平缓、持久。在较短时期内,资本存量和货币供应波动更易引致宏观经济波动,且波幅较大,而技术冲击则从更长的时期内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我国技术进步并不内生于经济增长的结论及货币供应非中性的推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