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学理论发展出发,认为现在已具备了建立一门作为"转型学"分支学科的"中国转型社会学"或社会转型学的条件,指出建立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科意义.文章继而对"中国转型社会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进行了学术梳理和定位,还对"中国转型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的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作了学理分析和前景展望.最后,提出了中国社会学家应抓住转型期社会创新所提供的学术创新的机会,发挥社会学家的想像力与社会观察力,以实现社会学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古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基于"身前身后的欧洲市民社会"提出了一种"共同体"理论。20世纪30~40年代,以吴文藻、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在引入和消化滕尼斯"共同体"概念的同时,基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变迁和经济社会转型,开启了一条滕尼斯"共同体"理论中国化的创新之路,这对于推进当今学界"共同体"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构建的创新发展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移民如何顺利融入主流社会始终是加拿大致力解决的问题.布迪厄尔的文化资本理论认为,人们在教育领域的投资与其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息息相关.尤其在加拿大这样的移民国家,文化资本实质上成为衡量新移民社会地位的直接标志.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遭遇却反映出一种文化资本维度下的排斥理论.该理论在华人新移民身上主要有三种表现方式:自我淘汰、过度筛选和贬值废黜.无论何种方式都对华人新移民同主流社会的融合造成障碍.  相似文献   

4.
学科意义上的社会学虽为输自欧美的舶来品,但从晚清民国时期开始,在如何消解西方社会学、读懂中国社会的问题上,包括费孝通在内的多位社会学家大力提倡社会学本土化。费孝通从"差序格局"、宗教、皇权与绅权等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做出富有新意的解读。他关于"小城镇"的研究,开辟出一条有别于欧美城市化进程的独特的道路。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大师级学者的谱系,这一谱系对于任何一位后来的研究者来说都是一笔无价的宝贵财富。通过对费老"发现中国"之旅的考察,我们从中可以寻找并深刻地体悟到"社会研究"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的成败在移民,移民中的社会稳定问题是移民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就三峡移民中社会稳定形势的新特点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重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协调、可控的状态"的稳定理论与维护移民中社会稳定的原则;建设维护移民中社会稳定的"三道防线",掌握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权等问题展开研究,对三峡移民工作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网络社会的研究和加深对信息时代的理解,深度理解信息社会学家、网络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的相关思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说明了研究曼纽尔·卡斯特的意义和作用;然后介绍了曼纽尔·卡斯特的学术历程及主要理论——新都市社会理论、信息社会理论和网络社会理论,评介了国内外对卡斯特研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对卡斯特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一定意义而言,社会学致立于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研究,早期坚持冲突论的西方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秩序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社会行动者在相互利益冲突、角色冲突基础上通过相互博弈而形成的.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运用卡尔·马克思(Karl·Marx)、齐美尔(Sim-mel)、马克斯·韦伯(Marx·Weber)、达伦道夫(Dahrendorf)等西方社会学家有关冲突理论的主要思想,对现实社会冲突的理论与现实剖析,阐述了冲突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形成的农民工研究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局限性。在回顾国内外有关人口迁移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移民研究的新思路在于以城市新移民概念为核心,摆脱城市-农村二元对立的思维,将移民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方式来看待,重点关注城市新移民通过社会融合所引发的城市社会重构,从而带来城乡二元结构消解,最终实现城乡和谐社会的过程。"城市新移民"研究思路的转变对理解我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对策意义。 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拓深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一词来源于西方的发展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家们借用生物学中的"transformation"(生物物种间的变异)这个概念来描述社会结构中具有进化意义的转换和质变,说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换,其基本内涵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  相似文献   

10.
法律系统的自治——论卢曼对法律自治理论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自治是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它的理论解说却是远不够充分的,特别是那种将其相对化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对这一概念的澄清,反而使其变得更加模糊.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阐释了法律的自治性,他的这一理论不仅克服了相对自治理论在解释这一问题上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避免了在强调法律自治性的同时将法律与社会隔离开来的弊病,对于我们理解法律自治、乃至于理解法律本身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形态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性变革与社会学理论范式转换的新趋向,为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问题背景与理论背景。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形态的建构,需要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学理论的进展及其问题进行反思。只有以和谐现代性为主题,通过中西社会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与交往对话,系统整理、总结与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体现的社会学思想成果,创新社会学理论的思想范式,才能真正塑造现代性社会学理论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中国境界。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微观和宏观社会学理论存在明显的分歧,它们各执一词,难以在解释共同的社会现象上达成共识.社会学知识的无序状态日益严重,社会学理论也陷入危机与困境之中.这些阻碍了社会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不少学者致力于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探求一个完整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以解决当今社会学理论所面临的危机与困境.吉登斯与柯林斯就是其中两位.吉登斯提出了结构化理论,以结构的二重性取代二元论,并以此来弥合宏观--微观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分歧;柯林斯则从微观的个体互动入手,通过所谓的"互动仪式链".着手构筑微观与宏观社会学理论之间的桥梁.二者的努力为缓解宏观--微观社会学理论的对立以及社会学理论的综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法学是与自然法学、分析法学并列的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社会学法学从社会的视角来观察研究法律现象。历史研究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法学研究方法。考察社会学法学的流变,可以使我们了解该学派的主要理论的起源、变迁和发展,为研究该学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将社会学法学的流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社会学法学萌芽时期、社会学法学确立时期、社会学法学的深入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古典社会学时期,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见解促成了日后社会学不同传统的形成.齐美尔提出了一种有别于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社会学研究对象,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齐美尔关于社会观、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独特见解赋予社会学理论崭新的视角,但也存在着局限.  相似文献   

15.
论潘光旦的社会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潘光旦先生的主要社会学思想,认为位育思想是其社会学思想的总框架,并认为以此为框架的社会学研究抓住了社会学史上一直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问题.作者认为潘光旦的社会学思想对今天的社会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付不确定性: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学研究中,从传统的经典社会学开始,就对社会环境做了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社会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从杜尔克姆、马克斯·韦伯到现代的贝克、吉登斯,他们力图解决的,都是人类是如何应付不确定性的,尤其是应付不确定性的社会制度安排,所以应付不确定性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传统。  相似文献   

17.
从词源学、概念发展史与概念特征三个角度论述哲学理性和社会学合理性的关系,从词源学来看,理性偏向于哲学上使用的本体论、认识论概念,合理性更多地指一种和人的思想、认识、评价相关的社会学概念。从概念发展来看,二者经历了五个阶段:古希腊、中世纪本体论理性,近代认识论理性,启蒙运动社会合理性,现代合理性和后现代合理性;五个阶段是一个逐步由哲学理性走向社会学合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价值观是主体对高等教育事实与思想的内隐或外显的,对"什么是值得做"的一种构想,包括哲学和社会学层级。在哲学层级上则有认识论和政治论两种不同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而以大学为典型高校研究对象在社会学层级上则有大学作为社区和科层组织两种不同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哲学层级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为社会学层级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提供指导,同时两个层级上的两种取向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在实践中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今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单视角和简单化的做法 ,倡导多视角观察问题和从关系的角度思考的研究方法 ,并对该方法的概念、特点、注意事项和分析步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以期提高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审视古今中外社会学的价值诉求,不难发现,致力于社会和谐是大多数社会学家的主流性和本质性的价值诉求.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际和谐和心物平衡,并把个体和谐人格的塑造作为重点.二战后以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的大多数西方社会学流派都继承了孔德、斯宾塞等人的"社会有机论"中蕴含的基本的和谐理念,致力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中的和谐社会价值诉求集中体现在其社会历史观中,并影响到西方社会学思想演进.中国现代化历程表明,和谐社会价值理想诉求是一个由抽象、单一、间接到具体、综合、直接逐渐展开的过程.现阶段和谐社会价值理想诉求,必须以马克思的"类特性理论"为分析工具,把强势人群的人格完善价值诉求和由此衍生的社会关怀价值诉求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