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出现过三次高潮,进入二十一世纪亦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网络小说盛行的今天,后宫题材的网络小说日渐流行,女性话语亦掺杂其中。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含蕴了女性建构的独特性,在女性形象、小说话语建构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对当前女性精神的真实关怀与虚拟表达,古典意味中现代意识的呈现,是女性主义在小说文学中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2000年,电影《第一次亲密接触》首次采用了网络小说作为剧本,打破了单一的传统文学改编局面。自此,网络小说开始登上影视剧舞台。历经十几年的发展,终于在2012年达到繁荣局面。网络小说在故事的丰富性、情节的生动性、受众的参与性等方面具备着天然的改编优势。然而,在题材的庞杂、内容的自由、剧本的改编等方面也存在着种种弊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下,不断提高网络小说创作者自身文学素养,强化文学网站及媒体的文化传承重任。  相似文献   

3.
网络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有别于传统体制文学的青春性。网络小说在主体方面的青春性主要表现为网络写手与网络读者的年轻化;在小说文本方面的青春性主要表现为:在题材方面突出表现爱情题材的盛行以及校园暴力题材的书写,在主题方面表现为"成长"主题的盛行,在小说文类上则表现为网络尚虚类小说与网络耽美小说等小说类型的出现。而网络小说意识形态的青春性,既表现在审美意识形态立场的超越性与包容性,又表现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介既为网络小说提供了传播的平台,其特点也影响了小说的创作与接受模式,造成网络小说中情节高速发展,时间随意切断和压缩,包含于漫画化的小说空间中。网络小说创作趋向图像化与空间化,并在一个想象的异度空间中对当代的现状加以选择性地呈现,并反过来刺激了这一现状中的当代逻辑,使受众在看似游戏轻松的接受状态中,潜在地接受了这些价值常常显得暧昧不清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情绪在网络小说的创作、传播中有重要的意义。情绪是传播者(作者)创作的驱动力,是网络小说的重要传播内容,是受传者(读者)的审美对象。已有研究对网络小说情绪传播现象的关注不够。受传者借助于传播者塑造的文学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同经历痛苦、喜悦、恐惧等不同的情绪,对这些情绪的审美,有不容忽视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有助于受传者不良情绪和压力的释放,有助于受传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现今,大量以“穿越小说”为名的网络作品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了一个颇为醒目的现象。这种穿越小说在玄幻的土地上诞生,却掀起了一股独立于玄幻小说的阅读狂潮。探索网络穿越小说的发展演变、类型和其内容上的文化特质,为研究网络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也为网络小说的研究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7.
现今,大量以"穿越小说"为名的网络作品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了一个颇为醒目的现象。这种穿越小说在玄幻的土地上诞生,却掀起了一股独立于玄幻小说的阅读狂潮。探索网络穿越小说的发展演变、类型和其内容上的文化特质,为研究网络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也为网络小说的研究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8.
“迷文化”是大众文化的强化形式,而网络小说“迷文化”更具有其独特性。网络小说“迷文化”的研究始终离不开网络小说社区,这是由网络小说的性质决定的。网络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一直影响文本的创作与发表。网络小说迷读者在网络小说社区进行文化实践活动,使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并直接影响到网络小说的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小说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成为当今文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几年的创作之路上,网络小说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叙事模式:“自我”式的叙事角度,“散文”式的叙事结构,网络化的叙事语言,多样化的叙事符号等。  相似文献   

10.
网络小说的全文本由其小说文本本身及伴随文本共同构成。链文本是伴随文本中重要的一项,网络小说链文本的数量众多。通过对起点中文网网络小说页面设置的考察,发现较之于小说阅读界面,小说首页的链文本更为丰富且多样。在首页的各种链文本中,最突出的两项为书评区和互动信息。前者为作者和读者群体自由发表见解,由此为寻找意义社群提供了场所,后者由网站设置了很多链文本框架,旨在将读者询唤为消费主体。两者都为作者读者群体寻找和制造存在感提供了新的方式,是网络小说除其文本价值之外交际价值的重要来源,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受众群体的符号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1.
数字叙事只能在计算机环境下存在和体验,主要表现为互动小说、超文本小说、虚拟现实叙事以及具有叙事性的电子游戏.数字叙事学是对数字叙事的诗学描写,首先要处理故事和游戏的关系.故事和游戏可视为建构虚拟世界的两种不同但互补的模式,背后的符号意指过程分别是表征和模拟;其中故事呈现为游戏的脚本,而游戏则是潜在的故事.叙述和互动作为虚拟世界的体验方式,可以经过重构达到恰当的结合.故事的空间化逻辑为数字游戏实现叙事潜力提供了可能,叙事学的人物观可以成为计算机人物创作的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2.
由于网络写作平台的开放性与匿名性,武侠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大量女性作者。在她们笔下,女性角色摆脱了传统武侠小说中男性附庸的地位。同时,女性作者对原有男权主体的武侠世界进行了解构,通过女性的独特视角观看世界,展现对人生的别样感悟。这些都给武侠小说带来了新的元素,并吸引了一批原本回避武侠题材的新读者。  相似文献   

13.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之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通过"自叙传"方式将个人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重现于其小说世界中。拟以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生涯为时间轴,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等人生体验,以此揭示郁达夫小说与人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不仅是自然界面临的一场危机,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信仰危机、道德危机等精神危机的外在表现。敏感的生态小说作家敏锐地捕捉到了现实生态的痼疾,通过小说集中揭示出生态危机在人们心灵深处留下的精神创伤和困扰人们的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在"小说界革命"的倡导下,大量科学小说译入中国,随后本土作家开始积极从事科学小说的创作。但是,自科学小说译入中国起,译者和作者对科学小说的误读却屡见不鲜。无论是译者还是作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科学小说科普读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乡土文学的传统中,陈映真是极为独特的个案。作为乡土文学的主将,他却进行着都市题材的创作。“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显示了陈映真迥异于其他乡土派作家的创作姿态。陈映真介入乡土文学的独特方式,暗示着乡土文学的式微。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以其特殊的审美视角和写作风格给文坛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他的小说不以故事的曲折见长,而是以内蕴的丰厚别具一格。他的小说运用了寓言以此喻彼的思维模式和夸张、讽喻、变形、荒诞等寓言的写作手法,才使其能在先锋派诸多优秀作家中脱颖而出,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在读者中也是好评如潮。从寓言化的角度来观照余华的小说创作,分析他的小说与寓言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此为突破口,找到一个新的理解余华小说的视域。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人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他们努力挣脱传统的约束,追求自由的欲望化的生活,但同时他们又感到了身体下坠、灵魂撕裂、纯真丧失的痛苦.实际上是他们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积极自觉地进行社会文化接受、改建和创造等主体性行为的结果.因此,70年代后的"另类写作"尽管令人瞠目结舌,但却有着推进中国当代文化创新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学江南作家塑造了一系列江南乡村女性民俗形象,并将婚姻、生育、信仰等民俗巧妙渗透于女性形象刻画之中。对女性的发现与民俗的书写一方面反映出现代文学江南作家对吴越文化精神的深刻体悟与承继,另一方面也可透视现代文学江南作家深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幻文学作品对外传播也日益重要,而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则一直处于文学作品翻译的边缘地带。为促进中国科幻文学对外传播,文章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三体》英译本译者主体体验性和译者多重互动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科幻文学翻译研究应从译者出发,兼顾翻译活动中各因素。翻译活动前译者应加强与双语世界的体验,翻译过程中应更多关注读者需求,主动向读者靠拢。文章还对科幻文学翻译以及科幻文学译者队伍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以期为我国科幻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