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出台了新的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巴黎协定》。这一国际文件采用了“协定”,而非“议定书”的条约名称,这与国际环境条约中普遍适用“公约-议定书”的方式迥然不同。尽管这并不影响其法律效力,但从条约法的角度来看,二者仍存在一定差异,广义上的“协定”具有比“议定书”更宽泛的适用空间,而且从“议定书”和“协定”的国家实践来看也存在不同,且这种差别对未来全球减排仍会有制度性的影响。对此,中国应积极利用国际法,充分发挥《巴黎协定》赋予的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国内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2.
对“WTO协定”中基本法律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协定的法律框架、我国成为WTO成员国后的基本法律权利和义务及其他 ,最易引起法律争端的若干因素 ,都是我们认识WTO协定最基本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际上现有的双边税收协定最终应发展到多边税收协定的形式。本身就是多边谈判结果的OECD税收协定范本可以作为多边税收协定的谈判基点;当今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国家更可能考虑他国的利益。世界主义可以作为多边税收协定的伦理基础,世界主义主张个人在本国边界以外寻求发展和完善。多边税收协定为此提供了更大的机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多边税收协定有助于塑造缔约国集体主义身份以及世界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4.
刍议欧共体对外关系中的混合协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共体型协定和混合协定是欧共体缔约实践中两大基本条约类型。与欧共体型协定相比,混合协定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且在欧共体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文章首先就混合协定的概念,在欧盟体系内的法律依据以及产生的具体原因问题作初步阐释,在此基础上,以欧共体型协定为参照系,重点剖析混合协定在欧盟体系内的法律困境,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双重影响。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混合协定法律上的不确定性根源于欧盟体系内权能划分的模糊性,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类型条约仍将在欧共体对外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战后国民政府对英外交最大的成果即是香港关务协定的达成,这是一个在字面上几乎是中国单方面受益的协定.然而,协定签订后英方故意拖延,以附图划界争议拒绝实施.中方坚持强硬立场,最终迫使英方退让,获得在香港境内征收关税和巡逻缉私的权力.关务协定的实施却招致粤港工商界的共同抵制,原因在于当局严苛的进出口管制与民争利、祸及营生.此外,关务协定的实施绩效亦受到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经济统战工作的削弱.协定实施一年不到,时局风云变幻,1949年10月,九龙关响应人民政府海关总署号召,宣布起义,“外交成果”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6.
TRIPS协定调整范围的形成经历了比较曲折的过程。TRIPS协定的适用范围 ,就是适用该协定的知识产权所包含的类型。TRIPS协定在第一条第 2项框定了其所适用的知识产权的具体类型。知识产权的两种基本类型是版权及其有关的权利和工业产权  相似文献   

7.
双重税收协定是跨国软件交易支付税收认定的最重要法律依据。从现有双重税收协定中相关认定规定及案例判决可见,涉及软件交易的特许权使用费认定仍存在争议。争议点表现为:跨国软件交易性质均为使用或有权使用"软件版权",还是也存在使用或有权使用"软件版权产品"。这一认定争议直接影响协定特许权使用费的准确认定,从而影响缔约国征税权的合理分配和纳税人经济利益的维护。在税收公平、中性原则、轻形式重实质原则的指引下,跨国软件交易的性质应作"软件版权使用"与"软件产品使用"之分,并基于此按照软件交易实质探寻其区分之策,对现有协定文本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侵犯著作权犯罪"营利目的"要件存废问题,大致有取消论和保留论的对立。TRIPS协定中"蓄意"规定不应排除成员采取"营利目的"实施方法,"蓄意商业规模"一般可意味着以营利为目的,故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营利目的"要件与协定具有符合性。基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因特网条约"在我国的适用,"传统——网络二分论"应成为"营利目的"要件在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中存废与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刑事手段介入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结合“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案例”的专家组报告,论证TRIPs协定第61条规定的知识产权的刑事措施介入程度问题,明确TRIPs协定对刑事措施介入的限度和成员的最低义务,提出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中国政府一直在为实施TRIPS协定而努力,但是仍然时有美国等少数国家对我们的诚意和所做出的努力予以否定的评价,而且,国内的一些知识产权权利人也担忧我们的知识产权法制现状。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实施TRIPS协定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日本“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透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洲石油资源丰富且产油国经济是一种以石油出口为主的依附性经济,以及世界大国的全球石油能源博弈,是石油能源极度匮乏的日本出台"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的主要原因.为实现"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日本对内联合和扶持国内大石油公司,改组合并石油公团,以提高其在非洲竞争的能力;对外则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建立并强化与非洲产油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区域主义"打破了原有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平衡。美国作为区域主义的倡导者在这一历史时期经过不断摸索,发展出了美国模式的自由贸易协定,它体现了美国本身的主题和贸易协商规则。作为经济快速崛起的中国,我们应辩证地汲取美式自由贸易协定的宝贵经验,在新区域主义时代下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3.
“同类产品”的界定关系到判断一国补贴措施是否符合WTO《SCM协定》。而《SCM协定》中“同类产品”定义非常抽象和模糊,加上WTO实践对“同类产品”的认定没有统一标准,这不利于WTO成员准确地履行《SCM协定》下的义务。通过分析欧美大型民用飞机贸易争端中WTO争端解决机构对“同类产品”的理解,结合《SCM协定》“同类产品”条款的法理解释,认为:《SCM》协定下“同类产品”的界定首先应满足《SCM协定》注46的规定。其次,在“相关市场中产品之间的竞争关系”是认定《SCM协定》中“同类产品”诸多因素中尤其值得重视、提倡和采用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独联体国家与欧盟及其成员国之间的双边经贸关系出现了积极发展的态势。欧盟主要是利用“伙伴与合作关系协定”的形式对双边经贸关系进行调整。协定的内容不仅涉及关税减让、数量限制措施、保障措施等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双边政治对话和人权保护等政治问题,这些协定对于中国积极应对入世后的挑战,起草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加速两岸三地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世界贸易组织多边协定的宗旨,是通过逐步减少和消除由成员方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置的关税和数量限制等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协定的义务主要是依靠成员方政府的国内措施来实现。成员方要从多边贸易协定中得到更大的利益,必须做到:一是遵守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协定的规则;二是修改国内立法,使之与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接轨。我国作为成员方,当前最首要问题是,修改国内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智利签订和实施自由贸易区协定结束了中国与拉美国家没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与其他自由贸易区协定相比,其结构是体例上更为严谨,内容表述上更为精炼,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提供了范本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WTO协定的法律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WTO协定法律解释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行使WTO协定法律解释权的主体、法律解释的立足点和标准等问题。指出部长级会议和总理事会的专有解释属立法解释,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解释属法律适用的解释;在解释时应以文意解释为立足点,遵循合理预期、有效性、不溯及既往原则,开展WTO协定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18.
州际协定是美国各州自主解决地区乃至全国性问题时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的合法性由《联邦宪法》第一条第十款第三项赋予。在联邦体制的不同阶段,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该条款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在1893年的“弗吉尼亚州诉田纳西州”以前,所有的州际协定都需要国会的批准;此后,只有那些触及到联邦权利或可能改变联邦体制内力量平衡的政治性协定仍须国会批准,而其它的非政治性协定则不再需要国会明示批准。在放松对各州缔结协定的限制的同时,联邦最高法院对成员州及其公民遵守协定的约束却越来越加强,使州际协定的法律地位愈加巩固。  相似文献   

19.
由于南海岛礁主权和划界争端悬而未决,周边国家之间的渔业纠纷此起彼伏。加之过度捕捞和欠缺养护措施,南海渔业资源日趋衰竭,甚至有些鱼种已经绝迹。屡见不鲜的渔业纠纷和不断衰退的渔业资源使得南海渔业合作已势在必行。渔业合作协定的模式选择是达成协定时的关键问题,鉴于南海的实际情况,划定临时渔业边界难以实现,白色区域协定模式和轻灰色区域协定模式均非最优选择,而灰色区域协定模式是周边国家短期内应努力争取达成的。但从长远来看,以生态系统方法为导向的区域合作模式才是南海渔业合作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0.
WTO体制中的食品安全争端可能适用的法律规则包括GATY、《TBT协定》和《SPS协定》。虽然上述协定都可能适用于食品安全争端,但在具体案件中,则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选择规则,但也并非没有例外。在最近的澳大利亚苹果案和美国禽肉措施案中,由于系争措施的技术性质,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适用了《sPs协定》予以规范。从长期来看,《sPs协定》适用于食品安全争端会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