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粤方言作为汉语方言中的“强势方言”,以善于吸收外来词语尤其是英语词语著称。英语模因在粤方言中的不断复制和传播,说明粤方言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点,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粤方言词汇,增强了粤方言的生命力。本文以模因论和顺应论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探讨了粤方言中英语模因的表现形式、广泛流行的原因、及其在使用过程中顺应的因素,论证了粤方言中大量英语模因的存在和使用是交际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断顺应不同的交际意图和语境,进而作出语言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语言使用过程的实质是语言模因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选择、相互顺应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积淀于人们大脑之中的语言模因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程式性模因.简单地回顾国内以模因论为视角对语用学的研究情况,然后以国内外模因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模因论中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话的结果所形成的程式性模因,最后从礼貌语言的程式性模因论证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相似文献   

3.
双关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格,它以诙谐、含蓄的修辞效果被广泛的应用于广告语言创作中.本文结合模因论和顺应论,论证广告双关语是以模因的形式存在、在不断选择与顺应的过程中幸存下来的语言模因产物,具体的说,广告双关语得以广泛的流传是因为其凭借自身的模因属性有效地顺应广告受众的交际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从而不断的被选择、复制及传播,最终形成模因.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及公共话语交际中,语言模因和语言模因变体是宿主刻意选择和使用语言的结果,体现了宿主特定的语用意图。文章通过分析语言模因和模因变体在交际语境中的语用功能,指出语言模因及其变体的运用与传播满足了日常交往中的特定交际需求,是对交际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文章最后引出语言顺应论,对社会及公共话语交际中的语言模因及其变体展开顺应解读。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之一,有些学者致力于对某一特定地域的方言进行专门研究,还有一些学者对方言的语音、词汇或者语义等单一的语言层面进行研究,却忽视了各种方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共性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从模因论的角度对方言的发展与演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稳定性、传播范围和存活时间,方言可以分为强势方言模因和弱势方言模因。在此基础上,从模因论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方言发展和演变乃至消失过程中的普遍存在的共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语言使用中的模因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中的模因与认知语言学中的域的相互耦合、相互整合构建成一个能对语言使用中出现的不同语言现象做出一个更为统一的解释理念——模因域。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模因论中的模因概念,然后以模因论为视角提出语言使用中的“模因域”。它认为,从交际本质来说,人们是以“模因域”为单位来使用语言、认识与体验世界的。模因域具有五个主要特征:层级性、全息性、有序性、动态性与演化性。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语言的进化及特色——以模因论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互联网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流行是语言模因适应信息时代语言表达方式的结果.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研究中发现,网络环境对语言模因具有选择性;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理据主要是跨文化交流的需要、社会生活的新创及网络媒体的作用.因此,从模因论的视角解读网络语言的特色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模因在同一文化中的传播总是通过模仿、复制,尤其是通过语言进行传播。中国英语是一种跨语言文化传播活动,从翻译模因角度来看,其翻译活动是传播和复制过程,等值模因和等效模因是中国英语在新的文化中较为活跃的模因,中国英语主要是通过这两种模因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并在交流过程中不断进行复制和传播。中国英语得到异国文化承认、接受并流传就是翻译模因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其中,产生于网络环境中的特殊表达方式被频繁地模仿和使用。这种复制与传播和模因论的文化复制机理相似。在汉语的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是通过模仿与复制英语而来,即英语模因。从模因的类型来说,英语模因类型丰富,主要有同义同形、同义异形基因型模因,多为强势、简单模因;也有同构异义表现型模因,能与新的语境结合形成模因复合体。同时,由于英语模因的经济性、隐晦性、时髦性,英语模因得以反复被复制与模仿到汉语网络语言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