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共“六大”对苏维埃政权建设问题给予空前重视的原因,主要是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以及根据现实斗争需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六大” 苏维埃政权理论的提出有重大现实意义,也存在许多左的错误;“六大” 苏维埃政权理论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秋迪 《北方论丛》2015,(4):108-11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开始在全国“凯歌行进”,远东地区也汇入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在苏(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远东各地至1918年5月,经过四个发展阶段,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了十月革命在苏(俄)的全面胜利。远东苏维埃政权是在严酷的国内外环境下建立起来的,有效的斗争策略保证了革命逐步推进,但是,苏维埃和地方自治管理局两个政权并存、苏维埃政权建设实行“一刀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东地区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动员妇女参加选举,是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当时,苏维埃政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妇女机构、实施多种类型的政治动员、开展教育培训等方式为妇女参加选举提供政治保障,极大地推动了中央苏区的妇女解放,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4.
论苏区邮政检查的执行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根据地出于获取情报、打击敌人、保卫苏维埃政权、加强对白区的政治宣传、扩大党和苏维埃的政治影响以及反制敌人邮电检查的需要,对敌人进行了邮政检查。邮电检查的执行者主要有红军、各级地方苏维埃政府及革命团体、各级政治保卫局和赤色邮政。在苏维埃根据地政权比较巩固的地方,其邮政检查权逐渐向政治保卫局集中,这合乎邮政检查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系列指示和中国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历史过程,论述了中国苏维埃政权的历史作用,并对中国最早建立的红色政权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清末民初,尽管政权频繁更迭,但对农村地方基层政权的建设一直十分关注。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企图将其权力伸入到社会基层以有效地控制乡村社会资源。民国时期奉天省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是通过推行区村制度来实现的。其实质是省政府努力将其权力在乡村中扩散,从而推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早期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社科新视野》2001,(3):45-47
党的政权建设。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一个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巩固和不断发展政权的奋斗历程。其问所积累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已成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学习、借鉴、继承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我们撷取党的政权建设指导思想的确立与发展,切入对党的政权建设的思考。是想通过政权建设的层面解析来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才有希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东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它不仅较早地经历了武装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而且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建设政权的伟大斗争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使新生的红色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了八年之久。探讨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对研究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评价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正> 列宁的政权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其发展脉络看,可分为确立、发展和逐步成熟三个时期。从1905年至1918年,是列宁政权建设思想的确立时期。其思想特点是实行直接民主制。从1919年至1921年,是列宁政权建设思想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由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转向通过无产阶级先进组织即布尔什维克党,代替人民对国家事务实行间接管理。从1922年至1923年,是列宁政权建设思想逐步成熟的时期。列宁在总结苏维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权机关的新思想。其核心是实行党政分开,加强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监督,彻底改革苏维埃政权体制。在他生前口述的《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章中,提出了许多完善苏维  相似文献   

10.
多党合作不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具体的实践问题。在苏维埃政权初期,俄共(布)首次实行了在其领导下的多党合作、联合掌权的制度,这是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但随着俄国客观历史条件的变化,同布尔什维克合作的伙伴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形成了布尔什维克一党执政、一党独存的状况。这种局面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政时期更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如何看待俄国从苏维埃政权初期的多党合作到后来的一党执政?它给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带来什么影响?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番探讨,并求得史学界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制约了雅典国家农业的发展。从量的角度看 ,雅典国家的农业在城邦社会经济生活中不据支配地位 ,难以维持城邦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从质的角度看 ,雅典国家的农业已在很大程度上商品化了 ,属商品经济范畴。因此 ,雅典国家的农业不足以说明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不足为论证城邦社会农业特征之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民族问题的发展将呈现出七大趋势:民族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无法避免的重大问题:民族问题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城市社区将成为民族问题发展的基本单元;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成为民族问题发展的重要变量;少数民族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国际移民新群体的身影逐渐显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构将进一步走向深化.综合来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会出现大的民族纠纷.  相似文献   

13.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4.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频发,死亡人数和惨烈程度在近代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一现象的发生,除了该地区较为复杂的气候和地质、地理环境外,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则是农民的耕地不足与普遍贫困、频繁的战争、政治腐败以及鸦片的大量种植,导致西北地区百姓防灾、救灾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6.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确立共青团工作的一般原则包含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共青团工作自身作为系统的内部条件。二是构成共青团工作环境的作为系统的外部条件,即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宗教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人。马克思的人,也不仅仅是现实的人,而是现实人和抽象人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灵魂和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都是从人出发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和人类的解放。肢解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大量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从实践上看,其危害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20.
唐代小说落第士人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屡屡落第,有坚持不懈而终成正果者;第二类是落第后,饥寒交迫漂泊他乡,甚至魂归异乡者;第三类是经受落第的打击后,归隐或甚至出家者。其中第一类主要出现在盛唐到中唐的小说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后两类主要出现在中唐以后,特别是晚唐的小说中,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走向衰败过程中士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