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斐伏尔继承了马克思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的城市空间以及城市进程与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组织的联系进行了深入考察。资本批判是其“空间生产”理论的基本维度和着力点,空间生产实质是资本主导的社会空间积累过程,因此,随着资本积累方式的转换,资本批判逻辑也必定发生转换。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资本批判理论形态立足于空间生产资本化批判,运用社会空间辩证法重点考察了空间生产资本化的悖论及其克服路径,强调要变革社会生产关系,就要进行空间革命,创造出理想的社会空间结构,因此,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也蕴涵着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2.
论列斐伏尔对空间生产的政治学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进行了政治学批判,认为空间生产资本化必然导致空间结构和空间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空间政治崛起。资本支配的空间生产也是政治空间的生产过程,列斐伏尔由此转向对空间政治的考察,他考察了空间生产和政治的关系,批判了空间生产的政治意识形态化,要求清除空间霸权意识,争取空间权利,建立差异政治空间。  相似文献   

3.
列斐伏尔总体上沿袭了马克思的资本及商品拜物教批判,但毕竟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他更看重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日常生活空间的思想异化现象,而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没有太多抱怨。空间拜物教实质是商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凭借空间拜物教在全球散布,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空间拜物教批判的理论目的就是将人从空间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列斐伏尔呼吁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和节日化以克服空间拜物教的悖论。  相似文献   

4.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于国内学界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引进和深入以及对日常生活研究的展开,列斐伏尔的一些重要思想,逐渐被介绍进来;说陌生,是因为20多年来,虽然有一些关于列斐伏尔的论文,但列斐伏尔思想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何以形成,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所针对的是何种社会,他的思想在前后期是否存在着变化等,  相似文献   

5.
1968年文化革命的退潮是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批判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为日常生活批判的深化和拓展,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后现代艺术理论和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等多种合力影响的结果。全球化的空间生产及其引起的问题要求学者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列斐伏尔把空间作为社会批判的切入点,并将理论焦点由日常生活领域转向空间生产领域,由此形成了艺术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列斐伏尔创造性地提出并构建了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范式,成为当下研究后空间地理社会学、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以及解构神秘意识形态等问题的重要学术资源。但是学界对列斐伏尔本人及其空间思想却有更多的不解甚或误解,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理论的力量和实践的效能,因此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拟对列氏空间理论进行溯源并考察其研究路径,以谱系学思路力图还原其本来面目,为今天全球化都市空间新样态提供理论视角和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7.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政治批判蕴涵的理论主题是对空间生产政治现象形态的批判.他考察了空间生产与政治的关系,认为空间生产与政治是互动机制:政治影响空间生产,空间生产执行政治功能;其理论方法是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阐释空间生产政治化的悖论及其克服路径;其功能特质在列斐伏尔看来,要拒斥空间政治霸权,就要凭借总体人和身体革命实现空间政治权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政治批判能够展现政治意识形态和空间生产的互动效果,其中蕴涵着对日常生活微观领域的考察,从而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8.
针对学界对于列斐伏尔晚年思想的重大转变,即空间哲学的提出所产生的歧异,遵循列斐伏尔整个思想的发展脉络,运用体系内比的方法,对其晚年思想重新加以厘定。分析认为:空间哲学并不是一个新的独立的思想架构,而是日常生活批判体系内的研究重心的转向;空间哲学是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推进,是日常生活批判的空间批判。  相似文献   

9.
魔幻马克思主义是都市马克思主义者安迪·梅里菲尔德在《魔幻马克思主义》中提出的一种政治理论,其主要特点就是对想象的强调。首先,面对资本主义都市化时代带来的城市空间景观化和非现实化、日常生活异化、个体丧失主观认知能力等问题,在充分吸收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梅里菲尔德建构了以想象为主要方法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城市化的空间辩证法,以此作为颠覆性政治的理论基础;其次,梅里菲尔德主张以假想党作为政治主体,借助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日常生活革命以及与各种抵抗运动结盟的方式彻底颠覆资本主义;最后,梅里菲尔德描绘了他基于想象的理想社会。魔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表现在:丰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充分论述的城市、空间问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在新的条件下,努力探寻超越资本主义的革命方案。但是,魔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它背离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对想象的过于强调赋予了这种政治理论的空想性特征,使其最终不能成为指导假想党进行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假想党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和变革力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资本主义消费领域相对自主性的加强,马克思的物化-拜物教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交换价值统治的批判,与其对生产活动优先性的强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裂痕,因为前者暗示着交换价值以金钱或资本的形式获得某种独立。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框架中已经注意到的商品交换的符号性和象征性,逐渐在列斐伏尔、鲍德里亚那里发展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但是大的方面列斐伏尔没有脱离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框架,鲍德里亚则走向对马克思思想本身的背离与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