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发展中,每个民族和地区的民俗文化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地域等方面的因素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决定和影响着民俗文化的发展。在此,本文通过论述社会发展对西藏地区民俗文化的影响,对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西藏传统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是一个社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时代变迁和社会高速发展,人类社会的进入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社会,对民俗文化也产生了影响.文章从民俗文化的扩布性与传承性阐明现代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回族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融汇了伊斯兰文化后,形成的鲜明特点的回族民俗文化.回族妇女是民俗文化传承的主角.她们从家庭到社会,用自己的智慧、辛劳和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丝不苟地坚守自己民族先民所开辟的一片绿地.传承和发展了回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刘世哲 《民族学刊》2010,1(1):120-126,166-167
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形成的历史久远,而且,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有关民俗的记录和搜集整理,历代志书也非常重视民俗方面的内容。民俗形成的因素复杂,除了历史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之外,地理因素、气候因素、民族因素、宗教因素、语言因素等,都对风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恒定不变的风俗是没有的,这些因素的变化必然导致风俗的变迁,风俗流行过程就是其本身的变化过程。鉴于以上认识,对待民俗文化,我们要持既传承又保护的态度。一方面,传承有价值、有意义的民俗文化,赋予其新的内容、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广泛收集,着力保护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回族是一个勤劳、善良、勇敢、吃苦耐劳的民族。在悠久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回族在生产与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灿烂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个性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回族内在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生活状态、社会风尚、礼仪规范、宗教信仰、生活情趣的真实反映,也代表着深刻的民族文化思想内涵,是回族不断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历史写照。充分体现与凝聚着整体的民族精神风貌、民族思想感情,蕴含着深途的民族思想结晶,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力量所在。民族民俗文化的创作与发展,不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并…  相似文献   

6.
一、题论。 任何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必然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关于民俗文化,似可这样定义:民俗社会中民间风俗、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的总和。如年节文化、婚丧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诸文化形式及其所包含的诸多内容均属民俗文化的范畴。民俗文化虽然与官方倡导的官方文化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但仍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人民群众出于一种完全的自觉自愿,自发地创造、应用这种寄托思想,表达愿望的文化形式,并使之世代相传。在传承中依据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演变。民俗文化对社会成员具有特定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其传承与维系取决于心理信仰、传承力量、习惯势力和从众心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民俗文化圈及其本位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文化圈是在各民族所居住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世界上的各个集团、民族、国家相应地形成了不同于其它集团、民族和国家的民俗文化圈。在一国之内,由于民族不同,地域环境有别也形成了许多民俗文化圈。各文化圈之间自然就会产生许多偏见甚至诋毁,这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又有害于民族间的理解和信任。本文就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流传千载,但是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其发展面临着民俗文化人才缺失、民俗文化遭受经济冲击和民俗文化遗失严重等问题.文艺工作者若能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出合适的应对之策,定会让民俗文化之花遍开于整个祖国大地.  相似文献   

9.
在泰国一国之内,由于民族文化成分和地域环境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民俗文化圈。泰国北部地区因受到特殊地域环境和众多民族的影响,在国内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圈。本文将运用人类学的文化圈理论,提出泰北民俗文化圈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浅析和初探。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壮族、藏族、蒙古族等在我国拥有众多的人口,而且这些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对于这些民族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而蒙古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拥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并且富含深刻的精神元素,集中体现在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对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为了对蒙古族的民俗文化特色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对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对于当代的启示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杨娜 《中国民族博览》2017,(14):219-220
甘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为甘南州民族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民族地区博物馆应紧紧抓住发展民族博物馆事业的良好契机,充分发挥民族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最大可能地收集、保管好民族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做出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地区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建设呈现散而弱的局面,跟不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文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就民俗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进行了总结,这对于发挥文化生产力、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荣 《西北民族研究》2012,(1):208-211,188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其当代价值日渐凸显并受到重视。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于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在文化领域,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的源泉与基础,对于形成文化认同也功不可没;在经济领域,民俗文化作为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成为一种无形资本,创造着经济效益;在社会领域,民俗文化的维系、团结、教化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土族民俗文化是土乡人民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通过研究土族民俗文化与土乡经济发展互动作用,分析了影响土族民俗文化与土乡经济发展互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构建长效机制实现土族民俗文化和土乡经济的双赢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贵州六盘水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创造了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多姿多采的民俗文化,体现在其衣食住行、文化艺术、民族节日、伦理观念等诸方面;在长期的文化演进过程中,各民族民俗文化呈现出悠久性与多元性、独特性与交融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等基本特征,形成了六盘水多元的地方文化体系,为繁荣六盘水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社会,网络技术广泛渗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催生了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结构.民俗文化也在网络技术的“催化”下,衍生出一种“他”俗文化,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现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保护工程基于开发和利用的立场,以民俗文化为主体,迎合商业文化和消费主义的需求,激活了民俗文化的应用性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理论上民俗文化资源观的形成.这种理论表述,不等于商业化,而是在认同和尊重民俗文化内价值①的基础上,站在广大民众现实需要的出发点上,拓展民俗文化的现实服务功能,从而推动民俗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旅游地区的环境也会被经济的发展所影响,其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可以通过对旅游地区居民的态度进行调查了解。在现有的民族旅游地区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民族旅游地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点在民族旅游地区传统文化风俗方面,对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积极引导居民发展、创新传统民俗文化,是帮助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积累,它象征着一个民族的信念,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以新的设计态度结合时代元素、现代特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更好地创新发展,形成更具内涵的"新"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9.
郭爽  薛洁 《民族论坛》2012,(10):63-6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在党和国家民族文化政策的引导下,兵团民间文化和新疆民俗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兵团民间艺术。本文通过党和国家的民族文化政策来分析兵团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保护现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解决途径,旨在为兵团文化建设、文化兴边提供理论支撑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积累,它象征着一个民族的信念,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以新的设计态度结合时代元素、现代特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更好地创新发展,形成更具内涵的“新”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