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扎染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疆阿斯塔拉古墓出土的东晋的绛地绞缬绢,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绞缬实物。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在民间又被称之为"疙瘩花布"、"疙瘩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当今时代,随着工业化的兴起,传统手工制品逐渐被机绣所代替,扎染等传统手工艺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将扎染这种传统工艺进行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并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2.
纯棉扎染花布,是云南大理白族群众的手工艺品,也是我国纺织品中的一枝独秀.扎染,古称"绞缬染",俗称扎花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扎染原料为纯棉白布或混纺白布,染料为植物蓝靛.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3.
扎染布俗称扎花布,是中国云南大理白族民间的传统布料,也是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4.
蜡染、扎染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手工印染工艺,在现代多元化的审美情趣背景下,其本色的、最触人心弦的艺术精髓之美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借助于蜡染、扎染手工印染技术,与现代设计创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蜡染、扎染作为当代设计创作载体,运用当代设计符号和设计语言来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使当代艺术设计语言和民间美术的精神元素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5.
蜡染、扎染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手工印染工艺,在现代多元化的审美情趣背景下,其本色的、最触人心弦的艺术精髓之美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借助于蜡染、扎染手工印染技术,与现代设计创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蜡染、扎染作为当代设计创作载体,运用当代设计符号和设计语言来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使当代艺术设计语言和民间美术的精神元素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时尚潮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牛仔作为一个流行的元素,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前牛仔的处理方法虽然多样,但是手法仍然较为传统,不利于对牛仔产品的新型创作。而对于和牛仔工艺处理方式有着相似性的中国印染工艺夹缬,却因时尚与工业化的冲击而逐渐失传。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牛仔产品后处理与传统手工艺夹缬相结合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应用牛仔其后处理水洗褪色的特性与夹缬夹染上色的原理,使牛仔保留其休闲个性并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呈现牛仔的不同表现力。本文展示了传统夹缬手艺在现代牛仔产品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蓝夹缬是唐代彩色夹缬的遗存,是我国雕版印染的活化石。本文是作者在浙闽山区独立坚持五年蓝夹缬田野调查的结晶浓缩,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蓝夹缬的工艺流程、戏曲纹样及民间应用文化圈等。  相似文献   

8.
手工绣花鞋垫是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来源于中国文化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反映了人们心中共同的审美理想。随着历史的变迁,手工绣花鞋垫纹样从传统的吉祥图案到新生事物、寓意和织绣方法等方面都随着时代发展发生了变化,需要我们传承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将中国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大笛绞》亦名《老镲》或《笛绞》,原是一首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民间传统曲牌。该曲牌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笙、打击乐为伴奏乐器,采用民间鼓吹乐特有的"即兴式"手法发展而成,被广泛运用于民间婚丧节庆等民俗仪式中。2013年,由王展展改编并演奏的《大笛绞》在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中获最高演奏奖,并作为本届比赛的优秀曲目参加颁奖音乐会;同时入选中央民族乐团文化部直属乐团的优秀剧目展演作品。2017年,该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修订原则基于目标、问题、创新导向;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达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是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艺术实践围绕“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本案例基于新课标,解读新课标视域下关于初中美术“传承传统工艺、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我们与设计同行”等学习内容,以扎染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为切入口,通过传统技法的学习、生活媒介的创新、扎染艺术的宣传等课题体现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帮助学生达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传承非遗是我们的光荣使命.招远网扣绣花技艺是一门传承了一百多年的民间纯手工艺,属于国家非遗的重要元素.这门技艺如今濒临失传,我们理当尽力挽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传统工艺成就辉煌。我们能够了解到的珍贵文物,都是古代精湛手工艺术的存留和历史的再现。工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的承载与技艺传承的双重体现。一度走向衰败的传统手工艺在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号召下,经过无数手工艺人对工艺艺术价值的探索和努力,使其更好地彰显了它的生命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也对银器的手工艺形态起到了引领和启迪的作用,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对手工艺价值观念的逐步转变。传统手工艺逐渐被重视起来,银器工艺尝试以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与体现其自身价值。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社会产品工艺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手工艺的的存在来自古老的社会形态需求,而在现代社会中的起源动力来自高科技的生产技术。不同动力下诞生的不同产物其文化观念和审美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现代社会价值观念与传统工艺的相互碰撞中,如何在当代体现出银器的艺术价值,这种价值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是本文将要分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湘西民间印染传统悠久,花样繁多,流传甚广。用天然植物树叶沤制而成的染料,在家织的土白布上染成花鸟、龙凤、麒麟、雄狮等各种图案,制成门帘、被单等花布用品,特别精致。制作技法有印染、扎染、腊染、拔染等种类,它们各自充分发挥不同工艺手法的特殊效果,疏密、虚实、点线巧妙结合,简洁明朗,朴实大方。在湘黔边陲古城凤凰,有一位神奇的苗族印染大师刘大炮。凤凰刘氏“染匠世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刘大炮是“刘氏染匠第四代传人”,今年六十七岁,本名刘贡鑫,祖籍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岩坳村。祖辈为了躲避匪患,迁到苗族聚居的凤凰县城,以柒…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传统工艺成就辉煌。我们能够了解到的珍贵文物,都是古代精湛手工艺术的存留和历史的再现。工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的承载与技艺传承的双重体现。一度走向衰败的传统手工艺在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号召下,经过无数手工艺人对工艺艺术价值的探索和努力,使其更好地彰显了它的生命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也对银器的手工艺形态起到了引领和启迪的作用,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对手工艺价值观念的逐步转变。传统手工艺逐渐被重视起来,银器工艺尝试以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与体现其自身价值。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社会产品工艺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手工艺的的存在来自古老的社会形态需求,而在现代社会中的起源动力来自高科技的生产技术。不同动力下诞生的不同产物其文化观念和审美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现代社会价值观念与传统工艺的相互碰撞中,如何在当代体现出银器的艺术价值,这种价值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是本文将要分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民间手工艺根雕与现代产品结合进行阐述,分析根雕艺术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提出根雕与现代产品结合发展的对策,希望对民间手工艺根雕的现代化发展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间工艺美术植根于民间,在集体劳动和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是生长于民间社会背景之上,承载着民间文化内容,与本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而呈现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对于我们研究民间艺术文化有很高的价值.我们在欣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时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南京云锦具有的实用功能、审美内涵、象征意义等多元综合价值是因传统社会的特定需要而形成的.进入当代,云锦所附带的神圣、权贵等象征意义失去了原有的社会生态,实用功能亦随之弱化,审美属性逐渐凸显,甚至成为云锦的主要特征.然而,唯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云锦传统的连续性和生命力的整体性,导致其在当代传承过程中矛盾重重.这是很多传统手工艺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依据传统手工艺要素特点营造审美空间,涵育新的人文生态,助使当代人获得连续、完整的审美经验,实现传统和当代的"连接",在充盈当代人精神空间的同时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8.
民间蓝染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瑰宝。本文就其发展起源、图形特点和艺术内涵作了详细分析和论述,这对于多层次、多方位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汝阳刘毛笔为例,运用文化艺术人类学理论,分析传统手工艺汝阳刘制笔工艺的文化价值,采用田野考察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思想和观念,对汝阳刘毛笔传统手工艺产业的现状及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探索出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给出有效传承和品牌振兴的策略,以实现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文化、医学文化和精神民俗学等方面入手,论证了塔里木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悠久的狩措、畜牧业、农业、园艺、手工艺业和商贸业文化;第二,因东西方文化交[而形成的文化的多元性;第三,以"艺术街"为重要文化载体;第四,音乐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五,民间口头文学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以爱国主义,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文化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