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从形式类型来说,只有AA式,不见AABB式、ABAB式、ABB式,这是与其他词类不一致的.并且,在AA式内部,A为副词的占多数.从副词的意义类型来看,在<朱子语类>中除否定副词外其他类别的副词都有重叠现象,这反映了汉语重叠式副词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2.
荆楚方言中的一般否定格式含“N都没V”、“没得……的”、“一个不V”等形式;含“不是”的否定式判断句包括“NP又不是那别个”等形式;对比句中的否定格式含明比和暗比两种形式;拷贝格式中的否定格式含“要(得)A不得A”等形式。  相似文献   

3.
《元曲选》宾白中的正反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曲选>宾白中的正反问句一共有四种形式"VPNeg"式,"VP不VP"式,"有(O)也/也是无"式,"可VP(么)"式."VPNeg"的主要格式是"VP不曾",它是元明时期表示已然体的常见形式."VP不VP"式有"V(也)不V"VO(也)不V"、"VO(也)不VO"三种小类."有(O)也/也是无"是运用于谓语动词"有"的一种正反问句形式,它应是前代"也无"形式的一种遗留."可VP(么)"式由于多数句末有语气词"么",因此其正反问意味较弱,可以看为是一种不太成熟的正反问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嫉妒>的叙述结构的构建、叙述者的构成和叙述语式的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从而揭示了这一小说的新奇之处.文中指出,<嫉妒>采用了非线性的网状结构法构建整个作品,从而使文本产生独特的阅读效果;这部小说采用外视角为主、辅之于俯视视角的手法,使文本的叙述者别具一格;作品以竭力排除叙述中的人工因素和主观性词语的方法,构成非人格化的叙述语式,从而使文本留下众多的情感色彩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接受者参与创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A不AB”是一个较为灵活和半开放的语法格式,嵌入成分“AB”绝大多数是动词、形容词和动宾式词组,其中又以动宾结构关系的词和词组为主。该格式内部语义关系主有选择关系和并列关系两类;在外部联系上具有较大的兼容性,几乎可以充当所有的句子成分,其中充当述语较为常见,是上陈述性较强的格式。在语体方面是个口语色彩较浓的格式,节奏匀称,语音和谐,表义清晰,简捷明快,具有很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既A,又B”句式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格式.根据A、B间的关系,可以将这个句式分为三类:A、B具有顺向制约关系;A、B具有非制约关系;A、B具有逆向制约关系.分别讨论了这三种关系在大脑思维中的两种不同认识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  相似文献   

7.
"一量名"构成的否定结构有两个语序:A:一量(名) 否定/B:否定 一量(名),二者都表达质的否定或者说完全否定的句式语义。它们的语序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一是韵律制约。当动词为单音节的"没"或"一量名"中有复杂定语时要选择B语序;二是凸显度和主观性。为了突出焦点或展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或评价,倾向使用A句式;三是语法化。A式是个正在语法化进程中的格式,在定语、状语等分布位置以及使用更加虚化的"一点 否定"格式时,必须选择A语序。  相似文献   

8.
罗耀华 《南都学坛》2002,22(1):79-81
“不A不B”格式有能自由成词、语素自由应用和非自由成词、语素不能独立应用的语形特点 ,有其特有的功能 ,有其双核线性离散式、单核聚焦式、双核聚焦式、单核凝结整合式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9.
“无A不B”构式可表达全称肯定命题SAP,也可表达必要条件蕴含命题?A→?B,其不同逻辑意义是构式常项和变项互相作用的结果。常项“无”“不”以双重否定表达全量肯定,A项保持体词性或被强制体词化,B项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其逻辑意义为SAP。A项、B项同时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常项“无”“不”和A项、B项或谓词化A项、B项分别结合为?A、?B两个小句,构式强制赋予两个小句以蕴含关系,其逻辑意义为?A→?B。识解区分其两种逻辑意义可根据构式的语块、A项的语义、A项和B项的语义关系、A项和B项的词性组合、语境和百科知识等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简论“有A有B”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本文所讨论的“有 A有 B”式既包括 A、 B为单音节时较固定的格式,如:“有情有义、没大没小、有山有水”等,也指 A、 B为双音节时的较灵活的格式,如:“价钱有贵有便宜”、“那真是一个特别有意味特别有文化的幌子”等。我们把后者看作以前者为原型的格式的拓展。   1.“有 A有 B”式的结构分析   1. 1“有 A有 B”式的结构类型 根据 A、 B的特点,“有 A有 B”式可概括为两大类型,即分化式和组配式,其中分化式又可细分为单纯词分化式和合成词分化式。   1. 1. 1单纯词分化式   AB为一个并列式单纯词, A、 B…  相似文献   

11.
词的拆用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常用手段和方法,其中否定格式的拆用主要有"无X无Y"、"不X不Y"、"没X没Y"和"非X非Y"四种形式,通过从构成、语义、句法、语用以及来源等角度全方位立体地考察,说明否定拆用格式是语言单位拆用和组合两种机制的结合,具有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词话》中,正反问句的正反两方面用“不”和“没”的占大多数,但变化形式没有现代汉语丰富。另外还有句尾加“否”、“未”、“无”字等文言形式的正反问句。《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可VP”形式问句,本文认为不是反复问句。  相似文献   

13.
口语性概数词"来"主要有四种使用格式。本文分析"来"的又一格式"数+(量)+来+的"。文章描写了该格式的形式和语义特征,论证了该格式的语法化路径,认为"来的"在北方口语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趋于词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讨论首字为"不、无"的双音节词的结构类型.我们认为,多数情况下,"不"后跟动素和形素,构成偏正型合成词,"无"后跟名素,构成动宾型合成词;但"不"后也可以跟名素,"无"后也可以跟动素、形素,其结构类型应具体分析;还有一些语素意义不明的双音节词不宜讨论其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5.
副词“不”和“没 (有 )”同谓词的组合 ,首先要受到广义时态已然与未然的制约。已然状态下既可以用“没”否定 ,也可以有条件地用“不”否定 ;未然状态下只能用“没”否定。其次也受到主观与客观的制约 :“不”都能用于主观否定句 ,“没 (有 )”多用于客观否定句 ,或有条件地用于主观否定句。此外 ,活动与非活动、实现与非实现及与动词相关的“量”都会制约到“不”和“没 (有 )”同谓词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否定副词"不"、"没"的使用情况、学生在具体的使用时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有X没X”是现代汉语框式结构的一种较为典型的语法构式。当前,学界的研究大多是探究“有X没Y”的句法及语用表现,而对于变项“X”属同一形式的现象尚未涉及。通过外层的形式描写和深层的语义分析,鉴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的用法,指出客观叙述性和主观评价性是区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的主要方法。同时,利用句法功能的差异,描绘出现代汉语中“有X没X”所有类型的特点,即“有NP没NP”“有VP没VP”“有一Q没一Q”和“有的没的”4类情况的共性及个性。另外,深入诠释转指性和描述性语义特征的不同是“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区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不奉诏”乃至于“奉诏不谨”是汉代的政治罪名,但在政治运作中,“不奉诏”却有着实际上的生存空间。“不奉诏”可以划分为“军中权宜”、“拒绝任命与赐予”、“为国持正”、“政令失御”等四种类型。它们各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社会意义,特别是其中的“为国持正”型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关键的问题在于:当皇帝的意旨明显有失误的时候,朝臣的异议能否得到事实上的合法存在权。古代“开明政治”的标志之一,就是当政者对“异议”有较高的宽容度。  相似文献   

19.
汉代时期美刺思想已渐渐深入当时文人的创作中,而汉赋作为汉代重要的文体之一,其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带有"美"、"刺"思想的烙印.但是由于汉代大一统的形成使士人地位转型,加上汉朝统治者的影响,因此使得汉赋中"美"的比重不断加大,而"刺"的功能逐渐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劝百讽一"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沈约是发明四声的重要奠基者,也是将"四声"引入诗歌理论的首创者。"用四声以制韵"是"永明体"诗歌的核心特征,其具体内容是指:一句之中,必须避免同声同韵的字重复使用,并以"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为标准达到字调的相间。"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不仅不是"病犯"而是"用四声以制韵"的"韵",它只有在并提时才具有意义。沈约没有提出过"八病"之说,"八病"是后人基于"八体"言论而产生的一种附会,而将"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归入"八病"则是附会之上的附会。沈约的《答陆厥书》等文章廓清了"四声"与"五音"的区别。他的"声律论"建立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过渡的桥梁,也导致了"拘声韵"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