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彝族文字是彝族古老文化及其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彝族文字字符中闪现着彝族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彝文字符内涵包含了彝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蕴藏着彝族哲学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成就。本文以彝族族名与彝文字符渊源,彝文字符蕴含的文化内涵,彝文字符的文化创意性,彝文字符中的文化变异表征,彝文字符中客观事物特征体现为内容,阐释了彝族文化在彝文字符中的表现情况。彝文不仅记录了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其字符本身的文化内涵也记录了彝族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2.
浅谈凉山彝文古籍的修复与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彝文古籍是深入了解彝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本文以凉山彝文古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从而探讨彝文古籍的修复与整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处于滇西地区的某彝族自治县的农村青年个案访谈,深层次地了解彝族青年的彝文和彝族语言使用的断层的原因:各民族杂居区被强势语言压抑,彝族语言和文字的不规范,当地政府不重视彝文和彝语,青年与外界交往频繁等.要使当代彝族青年具有民族认同感,当务之急是要培养青年人的民族意识,努力保护他们的语言、文化以及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介了历史悠久、内容浩繁的彝文文献,追溯了彝文文献研究的历史,分析了彝文文献翻译研究的现状,提出随着改革开放,彝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学术活动将会增多,对彝文文献的翻译将会更加广泛,研究也将更深入。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年,根据《共同纲要》的要求,有关部门为发展凉山彝区社会文化事业,特创制了拼音化的彝文(简称新彝文),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对彝族原有文字(老彝文)则重视不够。本文认为彝文的改革是必须的,但新彝文创制过于紧促,与彝族生产、生活脱节,由此产生新老彝文使用之争。经彝族民众的努力,借用拼音等方式,对老彝文加以规范,使之科学,从而促进彝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彝族历史文献,是中国古籍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中,彝文《指路经》是流传广泛,影响久远的一种有独特风格和特殊内容的少数民族古籍。这类彝文古籍名称繁多,如《开路经》、《指阴路》、《教路经》、《开阴路》、《阴路指明》等,书名虽异,但内容相同,都是彝族人民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为亡人念诵的记录,它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历史文化为一体,反映出二千多年前彝族六祖分支迁徙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彝文书法是彝文字体艺术化的直观表现形式之一,是彝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文书法承载着彝族文化 符号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凝聚着彝族人民的发明创造和智慧结晶。 彝文书法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意境美之间相互关联, 互为映衬,从而共同构成了彝文书法艺术的根脉和灵魂。  相似文献   

8.
彝族早就进入犍为地区,与当地土著濮人融为一体。在古蜀国开明王朝前,从朱提(云南昭通)到郫邑称帝的杜宇早已统治犍为地区。1997年,四川犍为出土战国时代的古蜀铜印3枚,有多个字符。本文认为,犍为印字符是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的彝文字符,并用彝文字符考释了铜印字符,译成了汉文。出土巴蜀土坑印字与古彝文的考释印证,将对彝族与古蜀族的历史文化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彝族的竹崇拜文化最丰富 ,有数量众多的竹崇拜文学和多彩的竹崇拜民俗事项 ,还有大型的古彝文手写本祭竹词。诸多的民俗文化材料表明 :彝族竹崇拜文化的历史记载最为长久 ,早在夜郎国前的彝族六祖时代以前就已盛行。夜郎竹王与彝族祭竹词里的竹君属同源 ,当是彝族先民“金竹九母子”的遗裔  相似文献   

10.
彝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悠久独特的文化传统。彝文,也称老彝文,在明清以来的汉文史志中,又称之为爨字、爨书或韪书。关于彝文的起源,目前还待进一步研究,由于古代彝文文献没有留下具体时间,所以彝文究竞起源于何时尚难确定。从目前发现的“以诺”铜印章和济火纪功碑的考古资料看,彝文约在东汉初期已经成熟,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当然,在此以前还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目前已发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理念与模式的重要创新,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启示.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同时强调档案知识的管理与知识服务的价值,更加注重对人的管理,从而有力地拓展了数字档案馆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带动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宋华强先生的《楚简数字卦的再讨论》一文认为楚简中的易卦符号是所谓数字卦,并反驳了李学勤先生对数字卦说法的质疑,但楚简中的易卦符号不是数字卦,而且早期出土材料中的易卦符号也都不是数字卦。研究出土文献中的易卦符号,应该区别经文和实际占筮,而不是以时期划分为数字卦和阴阳卦。  相似文献   

13.
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一种必然趋势。针对目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同时强调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真实性、优先性、安全性、标准规范性等原则,并对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档案馆将逐步向数字档案馆过渡.目前,我国档案界兴起了一股建设数字档案馆的热潮.本文对我国数字档案馆产生的现实背景、思想理论基础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档案馆将逐步向数字档案馆过渡.目前,我国档案界兴起了一股建设数字档案馆的热潮.本文对我国数字档案馆产生的现实背景、思想理论基础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6.
彝文规范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的统一以语言的统一为前提,没有基础方言的超方言表意文字是不存在的。就彝语的历史和现状来说,不具备统一文字的条件。因此,整理规范彝文不必追求全民族的书同文,应该考虑彝语方言的实际情况,分别在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语言一致性较强的区域内确定该地区的标准方言,使彝文的整理规范以该标准方言为基础进行。可以制定一套能够囊括各地方言所有音节的"大音节文字字符集",各地方言互相对应的音节,采用相同的字符,不能对应的音节,各取所需。  相似文献   

17.
彝族丧葬习俗积淀着彝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华,是古代彝族文化的缩影,在彝族宗教、彝族古代社会结构、彝族文字与文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过去的保护措施是对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文字和影音像记录,这种方法虽然搜集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但是仍然存在缺陷。对彝族丧葬习俗的保护可以采取旅游开发的方式,既能增加经济收入,又能实现民俗资源在原生态环境下良性循环,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档案的管理现状及增值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高校档案利用、开发不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档案特点、管理中的问题以及用户需求特点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档案增值服务的概念,通过对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分析和挖掘,建立基于历史记录和知识资源的档案信息增值服务,发挥高校档案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为用户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档案信息增值服务,提高高校档案利用率,发挥高校档案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实现高校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档案馆应重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高校原始馆藏的数字化、接收电子文件、获取相关网络信息,是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计算机网络、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体系及高素质复合型的档案工作队伍,是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实现保障.  相似文献   

20.
混成耕牧制在彝语地名中的反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成耕牧制是一种普遍流行于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生产方式。彝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甚至部分汉族和布依族都曾实行过这一生产方式,有的至今尚在延续或变形延续。然而, 对混成耕牧制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 文献记载又残缺不全。因此,通过对彝语地名含义的破译和诠释, 归纳这些地名定型的命名意图, 透视这些地名的命名取向, 从而揭示混成耕牧制在资源利用上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