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信托法深受英国信托理念的影响,但其在信托法制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范体系与法典化内容。美国在商事信托实践、信托当事人权益的司法平衡和信托管理变革等方面的新发展,使得其价值基础在法律制度的变迁中呈现出一种在财产法与契约法之间,围绕信托当事人权益平衡进行动态协调的状态,为中国解决当前信托制度难题提供了思路。中国的信托实践及创新应当在信托的立法框架内进行,重视信托立法条文、信托法律属性与信托架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托法》制定时,国内法学界对信托制度的研究总体上比较薄弱,缺乏对信托制度的本土化及信托法系统性构建的深入思考,导致《信托法》存在许多问题,除了目前已被法学界关注的一些制度设计上的不合理或不妥当之外,还存在一个为当前学界忽略但又颇为突出的问题,即《信托法》自身的逻辑自洽性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托法》内部存在彼此冲突、前后矛盾或规则之间不统一的现象。逻辑自洽性是衡量一部法律是否完善的基本标尺,欠缺逻辑自洽性的法律会影响其自身的科学性,还会影响其对社会生活的有序及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3.
论信托法与物权法的关系——信托法在民法法系中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法法系引入信托法,面临一些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托法与物权法的关系上:民法法系所有权概念是否排斥信托法?信托法是否颠覆民法法系物权法定主义?本文主要从概念与逻辑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这些问题。本文认为:所有权绝对性原则不能成立,信托法与物权法定主义不存在根本冲突,信托法的引入不会破坏我国现有的法律概念与逻辑体系。目前,在理论和制度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信托公示领域。  相似文献   

4.
法国信托法近年来的修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信托正式走进法国民法典和法律生活。由于立法的过度干预和疏漏,带来了2008、2009两年对2007年信托法的密集修改。修改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2007年信托法的信托主体范围的修正;另一方面是对2007年信托法遗漏的担保信托的具体规则进行增补。其中修正增补的信托保护人和担保信托制度对我国相关法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7年信托正式走进法国民法典和法律生活。由于立法的过度干预和疏漏,带来了2008、2009两年对2007年信托法的密集修改。修改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2007年信托法的信托主体范围的修正;另一方面是对2007年信托法遗漏的担保信托的具体规则进行增补。其中修正增补的信托保护人和担保信托制度对我国相关法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台刊《国立台湾大学法学论丛》第29卷第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各国法学界对于信托法的性质素有重大争议。鉴于传统分析方法并不能澄清此争议,本文乃从经济与功能观点,说明信托法的基本原理,并剖析商业信托的相关法制。首先讨论国际公约与外国法制的发展经验,以突出有关信托法律性质的各项争论焦点(如授权行为的法律定位、信托财产的权利归属、受益权的具体内涵、受托人的注意义务等);然后采取交易成本的分析架构,说明信托法律关系的契约的属性;进而逐一检视信托的各项基础法律关系(包括当事人间的内部关系、当事人与债权人的外部…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信托法非常完善 ,而学界对美国信托法的发展历程却不甚了解。我国已于 2 0 0 1年 4月颁布了信托法 ,因此有必要对美国信托法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 ,明晰经济发展与信托法律制度发展的关联 ,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信托法律体系。美国信托法的立法历程历经早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个人财产的不断膨胀,代人理财领域出现了无序状态.此时制定信托法意义重大,它不但可以填补信托方面法律上的空白,而且必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托关系的核心在信托财产 ,而信托财产最显著的特质则在其独立性。我国《信托法》第 16条确立了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原则。本文正基于此 ,就信托财产独立性法律拟制的原因、具体表现、实践价值及与相关制度设计的联系展开论述 ,以期有益于我国《信托法》在实践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0.
权能分割:论我国《信托法》之信托财产所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法上信托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与大陆法财产权制度的冲突引发了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争议。我国《信托法》中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质是信托财产所有权权能的分割,是在借鉴英美信托财产所有权理论基础上,对信托制度进行的诠释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信托的合并与分立属于信托变更范畴,具有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和实现规模经济等效用,在域外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由于信托的合并与分立关系到受益人、信托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比较法上多比照公司合并与分立时的规定,规定相应的通知公告、异议程序。中国《信托法》第5章不仅未规定信托变更的一般条款,也未在此基础上对信托合并、分立予以规范,未来应予完善,以适应信托效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制定《信托业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托引进国,信托业法是关于金融信托业务的基本法,与《信托法》并列为信托法制的基石。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已日益显现出专门制订《信托业法》的必要性:第一,理财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建立需要通过制订《信托业法》来统一市场准入和经营规则,并增强监管的一致性和权威性;第二,明确信托业应有的市场地位、确认实践中信托业由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为信托业发展提供交易模式指导等,都需要《信托业法》提供正式制度安排;第三,我国立法体制中法律位阶的实际作用也要求必须专门制订《信托业法》才能实现信托市场规则的统一、配套制度的完善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管理本质上是对其形态转换过程的管理。信托可以实现其价值形态有效转化,它通过其独特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可以很好地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在国有资产信托中,可根据国有资产的不同特点和需要,采取财产信托、国有股权信托、表决权信托等不同形式。我国已有的信托立法,为国有资产信托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是存在很多不足,应该在基本法律和国有资产信托专门法律两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出现了大量的融资借贷的经济现象,债权债务关系复杂.为保证这种经济行为的有效运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就需要担保制度的保驾护航.我国<担保法>在这方面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担保法>本身的缺陷也使一些有担保的债权得不到实现.而我国刚颁布的<信托法>则因各方面的原因而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与此相对,美国的信托制度则恰巧能为我国所借鉴,并能产生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被增设于我国信托法中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托"一章应当规定:社会保障基金为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法人且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托以这种基金为委托人与受益人,这种信托的投资对象限于股票与金融资产,有资格担任这种信托的受托人的人限于信托投资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这种信托的有关当事人负有分散投资义务与确保投资收益不低于法定的最低收益率的义务,对这种信托的国家监督适用存在于其他法律中的关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国家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证交易中信托收据下进口押汇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交易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上对其各环节融资的法律性质认定有分歧,对发挥其优势不利。发端于英美法系的信托收据在我国亦有大量实践,但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信托法》、《担保法》尚不足以为通过它形成的进口押汇提供法律依据。信用证的法律性质是担保和借贷的结合,以此为前提,进口商在付款赎单环节上通过信托收据进行的进口押汇则当定性为让与担保,以发挥其资金融通和动产用益相结合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就对信托受益权性质的研究而言,联系英美信托法对该权利的内容的规定来进行为英美法学界在方法论方面的特点,学者持有的对人权说、对物权说与折衷说均能够在该法中寻找到支持;通过对想像力的发挥来进行为日本法学界在方法论方面的特点,在学者持有的债权说、四宫说、大阪谷说与田中说中仅债权说能够在1922年日本信托法中寻找到支持;无视我国信托法对该权利的内容的态度、将该法规定由委托人享有但可以由受益人行使的若干权利视为该权利的内容并联系这一规定来进行为我国法学界在方法论方面的特点,学者持有的物权说、物权债权并行说与物权债权与监督权集合说在该法中均不能够寻找到支持,基于其这一态度该法中的该权利为债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金融技术,是崭新的公司理财模式。运用它可以解决我国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比重高、流动性差、运作效率低等问题。但具体采用哪种模式来实现之,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我国信托市场的融资功能、信托产品的收益优势和实施证券法以来的效果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资产证券化信托运作模式在我国目前的制度下是可行、有效的,并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 ,迫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战略要有一个较大的转变 ,发展跨地区、跨国界之间的网络战略联盟日益重要。要从重视合约发展到通过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来稳固一种非完全信息合约。西方企业网络理论对此做了有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全新解释。只要存在不确定性、脆弱性和非完全控制权 ,任何一种形式的企业网络都会产生信任问题。信任的产生可以经由制度安排 ,合作过程或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产生。信任的程度会由于网络内部成员长期互信和外部竞争的加剧而由低到高发展。我国已经加入WTO ,国内企业之间和国内外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也会结成各种形式的企业网络 ,认识到网络战略联盟中建立信任的重要性 ,有助于一些企业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 ,公平参与国内外竞争 ,使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成为扩大自由贸易并给双方带来互惠互利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