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鹏  张梅青 《社科纵横》2004,19(3):124-125
北京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应在以下几个途径做出努力 :(1)教育资源优质化、均衡化、开放化 ;(2 )对教育结构做出调整 ;(3 )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 ;(4 )实现教育信息化。本文论述了在奥运背景下 ,北京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将面临新的机遇。奥运会的举办将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化、均衡化、开放化 ;对教育结构调整产生推动作用 ;为高等教育产业化提供机遇 ;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这些将促进北京教育发展与改革。  相似文献   

2.
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呈现出以下发展方向:"中心-外围"架构的金融体系短期内难以改变,长期美元地位是否下降取决于美国未来技术的领先水平;"头脑-肢体"的国际分工体系可能因碳关税在国际间的推行而深刻改变;两极增长体系可能因美国纠正"过度消费"而失去内在动力.面对世界经济这种发展潮流,中国应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业化水平,促成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教育财政充足的内涵是在保证教育服务均衡和学生学业成就基础上的财政投入量,这与北京市优质义务教育均衡的政策目标基本一致.教育财政充足度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显示,目前北京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不充足的问题.利用Odden-Picus指数计算北京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充足性水平和实现充足的资金缺口,结果表明:小学的财政充足性低于初中,学校层次的财政充足性低于区级层次;实现区层次的义务教育财政充足还需增加投入180.97亿元.以朝阳区为例,实现学校层次的义务教育财政充足还需增加投入28.43亿元.面对财政投入缺口,北京市政府应筹划总量,优化结构,保证财政投入的绝对增长;细化规则,透明管理,绩效问责,实现财政投入相对增长.  相似文献   

4.
李群芳 《学术交流》2007,(7):183-186
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体现了教育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和平等享用的价值观念与准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内在要求。目前,我国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缺失,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因素,阻碍了实现教育公平的进程。对此,我们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配置教育资源,并且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特性以及存在的不公平的实际,公平合理地配置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加快实现教育公平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既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迎接挑战走出困境的有效手段,还是展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特点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从感知实践向参与实践发展;从注重思想进步向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从"单向结合"向"多向结合"发展;从无序实践向有序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教育中的瓶颈问题,信息社会的发展为教育公平理念的重新解构提供了外部环境.纵观当今信息社会,技术的发展、理念的变革、新教育模式的产生等都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的条件.然而,公平是相对的概念,它并不会在某段时间内达到最后的实现.基于信息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存在着数字鸿沟加深、教育与技术不能有效整合、"孤岛效应"浪费资源以及信息伦理缺失等潜在问题,国家应实施宏观调控,协调地区之间教育信息化,完善信息网络行为的法规建设;学校应致力开发教育资源,自主创办特色文化与品牌,并赢得企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及规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技术产业化,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风险.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市场营销风险、团队领导风险、财务风险、体制风险、政策和法律风险;其特征有双刃性、不确定性、高投入性、知识密集性、高风险性、高投入性和高难度性.规避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应该是发展风险投资,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杰  邹英 《社会工作》2021,(2):60-68
自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内地恢复重建以来,其发展路径呈现"教育先行"的特点,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专业性、本土化以及社会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从"教育先行"的发展路径来看,高校中的社会工作教育恰是这些不足的症结所在.从中国社会工作转型发展的内涵来看,社会工作应具备专业性、本土性与社会性"三性合一"的特性,实践教学是实现"三性合一"的重要手段.但在现阶段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单一方面.本文认为,有必要在高校社会工作教育中构建"全程融合式"实践教学体系,摆脱"教育先行"专业发展路径中的片面性困境,实现"三性合一".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们用有限的投入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如果不摆脱传统教学法的禁锢,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不能尽快地实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以学为中心,重视非智力因素,运用启示式教学法.并进行整体性改革,我们也放会与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拟从观点认识、教学推行等方面发表个人见解,以推行山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中国社会利他主义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他主义行为是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付出增进他人效用的行为,可分为彻底的、纯粹的、指望获得某种形式回报的和互惠的四种类型.其中,后三种类型具有普遍意义,并潜藏着些许利己动机,从而使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了支点.现阶段中国社会利他主义行为稀缺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制度增加了行为主体的行为成本,投入产出率的下降弱化了行为主体利他的动机和动力;以道德和利他为基础的位置权利竞争规则和个人发展规律受到市场竞争规则的挑战;社会处于发展的初、中期,利他主义行为数量正处于U型曲线的最底端.弘扬优质的利他主义行为应采取的举措为: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即在位置权利分配上注重德才兼备,减少市场竞争规则的作用,形成"利他"最终能够"利己"的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改革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就决定着我们加快发展教育,并把"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这一正确的轨道上来,提高全民族素质,乃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必有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育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产业化意味着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教育活动要商品化、企业化、市场化和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高等教育产业化意味着高等教育的微观组织和宏观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引擎,是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研发是技术创新的源头,龙头企业研发组织虚拟化运营对于推进技术创新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优势。保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组织虚拟化顺利运营的制度措施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构建农业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加强政府对农业研发组织的组织与协调,建立研发投入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产业结构升级.从时间上看,我省的产业升级是"快"的,但从实际内容看又是很"慢"的.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需要政府克服过去发展第二产业时的弊端,强调投入要素的转变和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24日到29日,广州市委党校由陈秀源巡视员带队、一行五人,在青岛市委党校进行了异地培训.本文着重就传统的专题教学和新出现的项目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专题教学应是实现"完整的人"同"完整的知识"的联系和结合的教学活动 如何实现"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培训研究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王馨 《学术交流》2013,(2):223-225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的交叉性学科,它从"教育环境学"和"课堂生态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借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深入地分析教育现象、探讨教育系统内部规律。教育生态学对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思路,较好地说明了教育生态学原理可以指导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因子——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建设应从课程设计价值取向、课程设计结构、课程设计内容等方面入手,使课程设计的因素符合一定的生态规律,实现研究生课程生态系统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王莹 《社科纵横》2012,27(12):144-145,158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普遍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三个不同层次.研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图谱,不仅有利于我们从宏观层面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实质内涵,还有利于从微观层面上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对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大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力度,加大农业科技产业化步伐,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民增收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取多予"的农业政策,难以保证长效的农民增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升农民增收的关键.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不足,导致劳动力素质低,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致使农民收入增长徘徊不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对于提高农民农业技术的运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挖掘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创新农村教育、农民培训模式,采取学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卫生保健和医疗保险等措施.同时,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发展:回归生活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在破解发展的理论难题中,从元理论上确立正确的发展本体论前提具有首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其发展告诉我们,生活是人特有的现实的生命活动的展开和生命存在形式,是社会的本体.并将是社会的终极形态;社会是为了人的生命、生活活动的展开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因此,社会以生活为本体,生活又以社会为场域和实现形式.基于生活本体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形态和基本事实,我们要树立的社会观、发展观和认识感知世界的方式应是"生活本体论"的.马克思关于生活本体论的重要思想为社会发展研究设定了生命和生活、生活和社会、生活和生产、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四大理论关系.依据生活本体论,我们可以把发展的本质内涵界定为在不断增进社会生产的基础上以社会的方式提升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文明的过程.以生活本体论界定发展的本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建构功能在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发展要用人民的生活福祉状态来衡量.而不能用GDP来定义;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但基点是以"每个人"的个体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生活本体论的科学发展.要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特质出发,按照"美的规律"和"需要上升规律"实现社会生产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生活本体论的角度看发展,会看到在具体而细微、无比丰富的生活活动之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动力,这种动力就是"生活力";由科学发展的本质内涵决定,为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必要条件就是充分发挥生活方式作为"软件系统"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