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研究,对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实现"贸易畅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量贸易数据,梳理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出口各行业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历程;并分行业和地区分别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内各省区积极谋划将自身成熟及过剩产业向中亚五国转移,而中亚五国也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中国投资。本交通过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互补性以及影响产业转移的其他因素分析,就中国产业向哈萨克斯坦转移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两国工业产业间存在一定的发展水牛梯度和结构互补性,部分产业客观上存在转移的可行性,但同时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需要两国间在充分沟通与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促进产业转移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崔连标  孙欣  宋马林 《管理科学》2016,29(1):147-160
新丝绸之路是中国当前实施的一项重大的对外战略,而贸易畅通是中国推进该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已经宣布将积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区域合作潜力。 为探讨贸易自由化视角下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经济影响,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新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区(中国和中亚五国)为分析对象,从实际GDP、居民福利、进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①新丝绸之路推进会给沿线国家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福利改善效果,是一个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战略。受益于关税减免,中国和中亚五国总GDP增长0.011%,总的福利水平改善671.065百万美元。②新丝绸之路会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改变参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通过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增长31.402%,中亚五国向中国出口增长14.143%。③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会带来复杂的行业分布效果,中国纺织业受益较大,但农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均会遭受一定的损失。与之不同,哈萨克斯坦钢铁金属业产出增幅最高,吉尔吉斯斯坦受益最大的是农业。 从贸易畅通视角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符合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中国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影响,针对那些受损严重的行业可能需要出台一定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新加坡的贸易总和占"一带一路"65国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厘清这4个贸易大国的贸易特征及其贸易关系,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互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最新的基于《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2012)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数据,基于近10年90多类、5299种分类商品,比较分析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和新加坡货物进出口增长、出口结构及产品的比较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Network Analysis)研究了2005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竞争互补关系及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近1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关系日趋增强,贸易网络密度增加,贸易集中化趋势明显,贸易竞争加剧,但贸易互补大于贸易竞争。(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两个重要贸易板块,一是由俄罗斯、中东欧等国家组成的内部型板块;另一个是由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组成的内部与外部贸易关系都比较密切的兼顾型板块。(3)还有一个主要由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组成的贸易互补板块,这一板块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三足鼎立"的贸易竞争局面:第一竞争群体是以俄罗斯为首的石油资源国家;第二群体以印度、新加坡为首;第三群体以中国为首,由部分中东欧国家和独联体国家组成。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并成为迄今最受欢迎和期待的国际  相似文献   

7.
世界贸易环境自GATT及WTO等建置后,从降低关税、促进贸易,到形成全球局部自由贸易市场的过程中,两岸经济都深受影响。一方面,中国大陆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市场,另一方面,台湾是贸易导向型经济,贸易占GDP极高的比例;因此,两岸已在新的贸易环境下,面向"赚全世界的钱"的贸易经济中。回顾过去,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台商曾致力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建设,而台湾在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中也维持着经济的增长与稳定。展望未来,"一带一路"的发展,两岸可在沿线基础建设、文创服务世界化与服务业携手化等领域建立战略联盟,互补互惠合作,以巩固和深化"一带一路"之丰硕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近200年来首次提出的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合作开发框架,将深刻影响亚欧非地区的发展进程,而如何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和促进协作一直是其核心问题。通过引入协作治理理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签署协议方式解决跨域公共问题与实现经贸合作进行了探讨。以"一带一路"协议治理的实践为客观基础,对"一带一路"协议应用过程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考察,即对"一带一路"协议的"缔结—实施—争端治理—评估"这一应用过程进行以"谈判—协商—承诺—执行"为模型的缔约主体行为分析与考察,解释"一带一路"协议治理应用过程的现实运行机理和区域协作治理关系的生成逻辑与发展,并提出"一带一路"协议治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严重是时代课题,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彻落实《巴黎协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碳达峰、碳中和"虽与绿色"一带一路"异曲同工,但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地缘发展、社会分工、能源结构、国际贸易等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借鉴发达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做法,本文从绿色战略、绿色能源、绿色经贸、绿色技术、绿色政策等"5个深化"入手,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和"一带一路"的双赢之举,打造绿色革命与国际合作的范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朝着更加绿色、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唯有开放才能进步,唯有包容才能让进步持久。以"中国新时代·西部新作为"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9月20日—24日在成都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专门向大会发来贺信,对西博会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国西部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发挥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并寄予殷切希望。八方宾朋齐聚蓉城,聚焦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西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交往  相似文献   

11.
<正>"一带一路""互联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深港通、创客、双引擎、智慧城市、中国制造2025……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16个新词汇。1."一带一路"原文: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解释:"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相似文献   

12.
中亚诸国改革进程与中国之对策曹远征中亚五国是中国的邻国,它们的发展状况以及政治取向,对中国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90年代以后,原来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转轨是渐进式的,而苏联东欧都是激进式的。对这两种转轨形式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前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北海,了解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广西的发展潜力很大,发展后劲也十分强劲,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讲话,尤其是在广西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广西的优势,主动作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写好21世纪海上丝绸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南南合作发展都是中国政府加强对外合作、实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该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南南合作战略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厘清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是我国重大的全球化战略,生物质能是国家确定的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之一。2016年,"一带一路"亚太地区的生物燃料产量增长7.2%,是全球生物燃料产量增长最快的区域。随着我国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迫切又广阔。通过对世界生物质产能数据的对比与分析,选取"一带一路"中的印度尼西亚、泰国、波兰、印度四国,探讨其与我国在生物质能源方面的国际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6.
陈鹏 《决策探索》2014,(22):46-47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高铁外交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突破口,是更加紧密地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泰国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泰一家亲”早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正>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其中,一带一路、东盟共同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东亚经济共同体等亚洲区域合作议题格外引人关注。"一带一路"对中国自身而言,它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经济外交的新平台。对于在这一新机制建设中需要优先处理哪些重大关系,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国际国内的情况相结合,构建符合世界需要和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从整体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在观念、目标实现途径、内容三个方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些创新和发展对于当今新常态下构建中国的对外开放体系,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面临着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公共产品价值的基础上,从参与主体异质、治理对象模糊、治理机制缺位、环境复杂多变等方面,分析"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面临的潜在风险。基于此,系统提出弘扬先进理念、讲清政策内涵、建设伙伴关系、加强安全建设、推进文明互鉴等"一带一路"国际公共产品风险韧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意味着中国外交的转型: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乃至奋发有为。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政治性的区域或次区域是历史形成的。就中国周边而言,区域性大国有:北边的俄罗斯,西边的哈萨克斯坦,西南部的印度,东南部的印尼与东北部的日本。这四个国家与中国一道,构成笔者所说的"亚洲五强"。亚洲的格局将越来越明显地受到这五强的影响。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并且与中国一样属于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又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