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针对实现我国"十二五"期间减排目标的现实背景,构建了一个省际排放权交易模型,重点探讨了在实现各省减排目标的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发挥的成本节约效应。研究设置了无碳交易市场(NETS)、仅包含北京等六个碳交易试点省市的碳交易市场(PETS)和全国范围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CETS)三种政策情景。通过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为实现"十二五"碳强度减排目标,扣除自然下降率,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减少约6.39亿吨,占当年总碳排放的6.65%;无碳排放交易时全国需要付出约157.62亿元的减排成本,占当年GDP的0.04%;六省市参与碳交易情景下,全国总的减排成本约为150.66亿元,节约减排成本4.42%,碳交易量为0.22亿吨CO2,占总减排量的3.39%,均衡碳价约为70.55元/吨CO2;全国碳市场情景下,全国总的减排成本约为120.68亿元,相比于无碳排放交易情景节约减排成本23.44%,碳交易量为1.21亿吨CO2,占总减排量的18.98%,均衡碳价约为38.17元/吨CO2;(2)碳交易市场对参与交易的省份的成本节约效应各不相同,总的来看,东、西部地区成本节约较为明显,部分西部地区能够在完成自身减排目标前提下,通过加入碳交易市场而获取正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对于参与减排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减排决策从而降低减排成本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有效市场下,参与减排企业的边际成本将直接影响碳排放权价格的走势。以往研究大多基于连续时间模型,运用动态优化原理解决此类问题。而事实上,企业的决策过程是离散的,这是由于碳排放权不能跨期交易,如果简单连续化会使得企业有过度减排的可能,与现实不符。基于此,本文以电力企业为例,运用动态优化方法,建立电力企业的离散减排决策模型,从而得出企业的最优边际减排成本,为政府调控碳排放权市场提供理论指导。为了验证模型,本文采用深圳碳排放权的相关实际数据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企业做出离散减排决策时,企业的减排成本及边际减排成本与初始排放量、配额、单位惩罚成本、减排决策次数等因素相关。企业的离散决策会使得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波动加大,进而可能引起碳排放权市场的动荡,但企业的离散决策更有利于企业完成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3.
通过坐标平移的方式,在天津市边际碳减排成本曲线的基础上,估算天津市28个重点排放行业的边际碳减排成本曲线,推导出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及交易后总成本的计算过程,比较28个行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前后的成本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黄帝  陈剑  周泓 《中国管理科学》2016,24(4):129-137
随着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在碳排放约束下逐步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水平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中长期约束性目标。本文在一个多周期决策模型中研究了配额-交易机制下企业的最优动态批量生产、碳排放权交易和减排投资联合决策问题。生产商在整个决策周期期初决定是否进行减排投资以及投资规模,根据每个周期的生产计划决定减排设备的运行计划。根据节能减排技术的特点,本文假设生产商运行减排设备时不仅降低了产品的单位生产碳排放量,而且降低了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本文基于广义Benders分解法对模型进行了最优性分析,得到了最优生产决策和最优减排投资决策的一些基本性质,并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权价格对生产商总成本、总排放以及减排投资决策的影响。本文的数值实验分析结果发现:(1)当碳交易市场上的碳排放权充足时,减少碳排放配额或改变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方式并不能影响生产商的碳排放水平;(2)碳排放权价格是影响生产商的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投资规模的关键因素;(3)随着碳排放权价格的上升,即使拥有足够的碳排放配额,生产商仍会不断提高减排投资规模以获得减排收益。研究结果对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生产企业进行减排技术投资具有较强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态CGE模型构建了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政策模型,根据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的政策属性,设计了单一碳税、单一碳排放交易以及碳税与碳交易相结合的复合政策等不同情景,模拟分析了不同政策的减排效果、经济影响与减排成本. 结果显示: 1) 碳税的GDP损失率 最小,减排成本较低,但不能确保2020减排目标的实现; 2) 碳排放交易情景下机制覆盖行业承受的减排压力较大,受到的冲击过大,减排成本较高; 3) 碳排放交易与适度碳税相结合的复合政策,一方面可以确保减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使较为分散的排放源承担一定的减排义务,降低机制覆盖行业的减排压力,减排成本适中,是较优的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6.
碳配额交易体系下企业低碳产品定价及最优碳排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额交易体系(cap-and-trade)是目前使用最广也是最有效的一种通过经济激励促使企业采取减排措施的机制。本文主要研究以配额制为基础的碳交易体系下单个企业低碳产品最优定价及碳排放策略问题,具体讨论了企业加入碳交易体系时,面对外生给定的碳交易价格以及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低碳度的不同偏好,基于政府免费分配的碳排放配额,如何最优地确定其生产周期内的目标碳排放量及其所生产的低碳产品最优价格,以使自身利润最大化。模型分析所得的性质与算例部分给出的数值结论反映了企业产品定价、减排边际成本与目标排放决策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对企业及政府决策都皆有一定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生物物理经济学思想的碳排放权价值区间测算模型,使用温室气体环境容量价值解释碳排放权内在价值,以区别于使用企业边际减排成本或一级、二级市场价格等博弈结果的解释方法。虽然气候与经济动态综合模型(DICE模型)使用碳排放的社会成本(SCC)概念部分地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如果模型经历“排放—碳循环—气候变化—经济损失”的传导后对贴现率过于敏感,那么结果可能会包含较大的主观性。本文首先研究温室气体环境容量的价值形成过程,通过概率分布描述所有影响碳排放权价值的因素;其次使用蒙特卡洛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10000次试验,最终得到碳排放权价值概率分布和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本文还提出了碳排放权参照价格模型,用于评估每单位碳排放应为本国环境容量生产以及国际碳机制对本国的货币损失所支付的货币量。参照价格是符合《巴黎协定》中“公平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的理论碳价,考虑了不同国情。本文的模型计算完全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获得关键参数和数据,为中国碳市场健康发展以及气候变化谈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常威 《经营管理者》2015,(1):230-231
碳排放权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成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已成为我国缓解国际舆论压力和转变国内经济增长模式的迫切需要。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正在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欧盟碳排放体系的政策设计及对我国的启示认为,切实依托我国国情,遵循由自愿减排向强制减排、由重点地区向全国范围逐渐过渡的原则,科学设定排放总量并进行合理分配,制定完善的市场监管及法律保障体系是建立符合我国发展利益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除了国家直接管制外,征收碳税、实行碳排放权交易,是减排的有效政策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那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借鉴这两种模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全球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和实施用基于市场的经济手段来控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具体就是基于污染总量控制的排污权交易政策,即碳排放交易政策和基于价格的税收手段或排污收费政策,即碳税政策。  相似文献   

10.
李治国  车帅  王军 《管理评论》2023,(12):308-318
基于中国各省份200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与合成控制法以及空间双重差分方法综合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就平均效应而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试点地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政策的动态影响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存在“倒U型”特征;利用SCM方法进行个案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实施后湖北、天津、重庆等省份碳排放量明显减少;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减排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范围分析发现,碳泄漏问题的存在导致试点政策的整体减排效果显著降低。鉴于此,各试点省份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低碳发展,加强区域联动以推动协同减排。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的价值分配研究——基于中间产品定价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义飞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4,1(3):260-263
通过建立价格决策的静动态博弈模型,简化各企业的成本函数和市场需求函数等假设条件,对独立企业、且不存在统一"权威"的供应链的中间产品的价格确定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了不同企业分别拥有中间产品价格和产量决定权,即不同的博弈权力的分配,如何影响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利润分配,从而得出了谁具有价格决定权,谁将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独立的定价权力使得供应链整体利润不能达到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李让辉  胡斌 《管理学报》2005,2(Z1):35-38
定性模拟是以非数字化的手段处理信息输入、建模行为分析和结果输出等模拟环节,通过定性建模推导系统的定性行为描述.为了使定性模拟技术在管理领域得到广泛推广,针对公司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根据定性模拟理论,在一般激励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定性关系条件下的经营者激励过程的综合模型,并运用QSIM算法来模拟经营者激励过程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运用EBO模型计算了不同企业不同年份终端隐含价值的基础上,对影响终端隐含价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预测期盈利能力、行业市场占有率、负债/资产比率、固定成本结构对终端隐含价值有显著正的影响,证明了代理理论适合我国国情,企业负债有利于企业盈利的长期可持续性;而企业规模、投资规模对终端隐含价值有显著负的影响,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井润田  左齐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383-386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是各类组织提高其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内外人力资源信息化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具体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人力资源信息化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论文在最后提出了若干发展的策略与建议,这些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成功实施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阐述了突变现象的研究,探讨了突变的形式和突变点寻找所涉及的问题。通过对影响企业组织规模因素的讨论,给出了非线性企业组织规模的一般函数。探讨了非线性单主元企业组织规模函数的近似问题。结合例子,应用突变理论,就其折叠型、尖点型的突变判定进行了研究,并就突变点寻找的方法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企业竞争活动反应特性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竞争活动特性的实证分析论证了竞争反应数量及竞争反应迟延与各竞争特性、企业性质以及部分行业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一项竞争活动影响竞争者的数量以及该活动对于竞争者的战略重要性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正相关关系;战略活动和高竞争执行条件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反,战术活动和低竞争执行条件却与竞争反应数量和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对于竞争活动的反应无论从速度和数量上都低于私有企业。  相似文献   

17.
一类企业组织竞争中的复杂性表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企业组织在周期态的表现,提出复杂性表现评价概念.通过一个双寡头产量竞争演化模型的分析,用数值仿真展示了决策参数的大小和初始条件的不同取值对博弈收敛到Nash 均衡快慢的影响.以累计利润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取值方法对该模型的在周期态、混沌态的表现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参与者的最优战略组合位于 Nash 均衡点的稳定域内;累计利润对在 Nash 均衡产量的某邻域内的初始产量、对在 Nash 均衡稳定域的较大范围内的决策参数的取值是不敏感的;决策参数对初始产量收敛速度的影响及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问题是形成3维仿真图中坐标轴两侧不平坦区域的主要机制;Nash 均衡产量的实际稳定区域可能比一般意义上的稳定区域要小。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结构的评价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企业的技术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价,不但可以促进企业各种技术因素(技术装备、人力、信息、组织)的协调发展,而且也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指明了途径.本文在探讨企业技术结构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广西工业企业技术结构状况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管理科学部2008年度基金项目绩效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振  刘作仪 《管理学报》2009,6(2):165-169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对277个资助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管理科学部资助项目完成质量持续提高,青年科研工作者在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另外,在对不同类型项目、不同学科项目和不同依托单位项目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的不足,结合管理科学部近年来项目受理与资助中的新变化,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领导职务“长任”或“终任”,无论怎样衡量都是弊多利少实行领导职务任期制要避免出现新的“领导职务终任制”要实行三种互依互补的任期制模式,即任中淘汰制、任期限届制、到龄退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