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两个都是"的提出,让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必将越来越大。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民营企业的日益发展壮大也预示着思想政治工作在民营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只有做好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保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本文试图结合当前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对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4,(22):30-31
正与粤、苏、浙等经济大省相比,山东这个以"大工业、大农业"为主的经济大省,未来山东要保持竞争力,除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动力也是关键因素。"两区一圈一带"框架是当前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深入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发挥东部地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发展蓝色经济、高效生态经济。推动各种资源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构建经济紧密型和一体化发展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激活和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力促全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冯仑 《经理人》2014,(2):42-43
正民营企业的传承及富豪们的财产分配,历来都是重头戏,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家族分裂以及企业败落的定时炸弹。回顾中国历史,财富都没有成功传承过两代,而现在又能做到吗?民营企业的传承及富豪们的财产分配问题,历来都是重头戏,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家族分裂以及企业败落的定时炸弹。那么民营企业如何传承?富豪们以"亿"做计量单位的家产该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上面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其实,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私企),由于传统共产主义反对私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便将它们命名为"民营企业"。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苏庆赐 《领导文萃》2012,(10):138-139
今年1月30日泉州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召开,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从此踏上新的征途。一、如何看待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二次创业"是民营企业历经30多年高速发展之后面临的一道必解之题。改革开放以来,鲤城的民营企业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的"一次创业"道路,在完成企业资本原始积累的同时,也支撑了整个鲤城经济的腾飞。目前,鲤城民营企业有5200多家,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几近百分百,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98家、产值282.33亿元,超亿元企业51家,上市  相似文献   

6.
一枝梅花开     
<正>恍然间,2007年就这样从指间溜走。回望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增长点加速形成,一大批民营企业得以茁壮成长。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经营"和"管理"依然制约着无数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国民营企业仍然存在后劲不足、后继乏人等问题。与此同时,融资难依旧困扰着中国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为我国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当前民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1999年3月15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锤定音,结束了二十年来始终困挠中国经济发展的关于民营企业地位问题的争论,为完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迈进决定性的一大步。在"九·八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前夕,本刊作为贸洽会授权指定媒体推出"民营企业特辑",有意为宪法修正案这一规定衷心地欢呼,有意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推波助澜,有意要作为民营企业的挚友、诤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相似文献   

9.
在转型经济体制下,政府环境构成了我国民营企业外在环境的重要部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应对政府环境成为民营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方面。本文以2010~201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异地并购事件为样本,基于匹配的视角考察了民营企业风格与政府环境的匹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风格与本地政府环境越不匹配时,越倾向于进行异地并购;并且,"关系导向型"民营企业更倾向到"清廉度低"政府环境中并购,"市场导向型"民营企业则更倾向到"清廉程高"政府环境中并购,从而不同类型企业偏好到与其各自风格更匹配的政府环境中进行异地并购。此外,民营企业到与其风格相匹配的政府环境中异地并购能显著提升并购绩效。本文研究表明,最好的制度环境并非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最合适的,只有与企业风格相匹配的才是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所谓的"草根经济"——民营企业在开放的环境中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产业大军中的一支生力军。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民营企业的发展面对着资金、人才和管理瓶颈等问题。本文以经济特区——厦门的民营企业为例,分析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民营企业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正>一、小微民营企业的参政议政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民营企业的政治地位也有了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升。然而,仔细研究这些参政议政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委员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来自大企业,甚至是企业集团。《权势与企业家参政议政》一文就指出,企业家参政议政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来自规模较大、历史较久企业的、年长的企业家更可能成为各级人大代  相似文献   

12.
总体来看,目前有两个省份最能反映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个是山东,一个是广东。在区域经济发展"这根最难把握的经济平衡木上",山东正跳出一系列精彩的"自创动作":龙头带  相似文献   

13.
河南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形式。鼓励并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河南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本文在对河南部分地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调研基础上,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县级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由于受"企业老板"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初放,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举步维艰,在生存线上挣扎,如何提高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是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率先进入"五万亿俱乐部"的粤苏鲁三省,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强省的代表,三省之间的激烈竞争是互为对手又互相促进.随着江苏的强势崛起和山东的奋力赶超,粤苏鲁三强的竞争格局即将生变,处于转型中的广东,将面临经济总量被江苏和山东超越的可能. 但博弈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广东、江苏和山东既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各自的"短板",而经济总量的数字比拼,无法抹掉内涵和质量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致力前沿创新,实现汽车尾气回收从跟跑到并跑;传统产业开出创新之花,实现重大装备填补空白;搭上互联网快车,创造坚果销售商业奇迹……从一簇簇劲草到一棵棵参天大树,从传统行当到新兴经济,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政府解难减负纾困举措,安徽民营企业正日益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速度"。"解难""减负":助企业轻装上阵2018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数据显示,营收百强的营收总额创出历史新高,达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营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迅速发展起来,民营企业的管理也逐步规范化,从早期的"人治化"管理过渡到现行的"法治化"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引进职业经理人,转移企业的内部矛盾成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ISM建立了一个结构分明的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系统,指出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的文化障碍是最根本的因素,信任问题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分析十分重要,分析了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的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关键时期。调结构、促转型、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廊坊民营企业为视角,探讨其在残酷经济改革中如何生存发展问题,在调研分析廊坊民营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廊坊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给出一些对策建议,助力廊坊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与其他经济形式的企业相比较,由于其"先天不足"一直在融资借贷领域中,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局面。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民营企业的项目融资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融资方式的渠道也在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梁婷婷 《经营管理者》2014,(34):247-248
正1978年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开始产生。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民营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对国民经济有益的补充"一举跃居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生力军。民营企业在吸纳劳动力、促进就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民营经济还是推动经济变革的主要力量。因此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看到我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个不能令人忽视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