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阐述了其对哲学的基本认识,并且通过对哲学的表述把他的哲学观与康德、谢林等人的哲学观区别开来。黑格尔的“哲学”既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想象的产物,也不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客观精神自身运动和发展的一个过程;是本体论、辩证法和方法论三者的统一;是孕育了黑格尔庞大哲学体系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2.
对康德哲学、美学的批判 ,是黑格尔哲学、美学的重要出发点和环节。本文从黑格尔紧扣近代哲学寻求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普遍与特殊等一系列矛盾这一独特视角出发 ,论述其对康德哲学、美学在调解上述诸矛盾方面的巨大努力和进展所作的充分肯定与赞扬 ;同时 ,论述他对康德哲学、美学的种种局限性、特别是主观性的深刻批判 ,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创造性发展 ;从而揭示两者之间的继承与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3.
康德和黑格尔各自代表着辩证法研究中两种有着重大区别的出发点。康德把理论理性层面的辩证法称为幻象逻辑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提示了辩证法超越理论哲学视野并走向实践哲学的理路。黑格尔没有认真对待、理解与吸收上述康德哲学中深具启发性的思想内涵,以一种纯粹思辨的、理论哲学的眼光,使辩证法重新回到了康德试图避免和禁止的思辨理性的立场上。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理性层面上的、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辩证法。以往我们强调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学理渊源,更多地在理论理性的层面上阐释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使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所独具的实践理性意蕴被深深掩蔽起来。今天重新思考康德对辩证法作为幻象逻辑的批判,并从他所提示的实践哲学的出发点来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和谢林的历史哲学体系继承了康德的“普遍历史”思想.在这两位哲学家的历史哲学构想中,中国都占据着一个确定的地位.然而,通过对这个地位的深入分析表明,黑格尔是把中国看作普遍历史进程的初级阶段,而谢林则是强调中国游离于普遍历史进程之外的独特性.相关分析既让我们认识到了黑格尔和谢林的历史哲学的分野,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中国精神的特性,以及它在历史中的真正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是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康德的历史哲学几乎建立在这一理念的设定之上.康德的目的论是一个消极性的理念,因此它无法解决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二元论.康德之后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如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鉴于康德历史哲学的二元论困境,将康德消极性的目的论转换成积极性的目的论,即将目的论实体化和主体化.费希特的“自我”、谢林的“绝对”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是目的论的实体化的表现,他们从这种实体化的理念当中演绎出各自的历史哲学,从而产生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说,没有目的论,就不可能产生思辨的历史哲学,我们应当重新看待德国古典哲学中目的论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象征”(Symbol)是谢林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原本是指两个东西的合体或一致,然后被康德决定性地诠释为理念与感性事物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结合。谢林与黑格尔随后突破了康德对于这个概念的限制,将其应用于各自的艺术哲学,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位哲学家对于“象征”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展示出了他们的艺术哲学思想乃至哲学体系本身的差异性,即黑格尔哲学总体说来是单向度的、西方中心式的,仅仅把片面的理性思想发展当作一切的准绳,反之谢林哲学是多维度的,对远古的和非西方的文明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给予更多的承认。  相似文献   

7.
从18世纪起,德国思想界的沃尔夫、康德、黑格尔、谢林等都曾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价值取向评论介绍过中国文化和儒家思想;文化艺术界的歌德、席勒、海涅、黑塞、布莱希特等都倾情研究和赞赏中国文化。德国传教士与儒学传播的代表人物是莱布尼茨和卫礼贤。卫礼贤对于儒家思想的把握是多视角、全方位的,不同于一般的传教士和汉学家。黑格尔认为,“东方哲学是宗教哲学”,中国的哲学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福兰阁著作等身,最负盛名且穷其毕生精力的是五卷本《中国通史》。从18世纪至今,中国的古哲在德国文化中拥有了自己的地位。在目前德国,孔孟老庄等先秦哲学家的影响很大,《论语》的译本已有十几种,《老子》的译本有104种。有些《论语》译本还附有汉语文本、拼音、解释等。  相似文献   

8.
1803年前,黑格尔对时间问题缺乏关注。相形之下,在1807年《精神现象学》中,他已将时间看作哲学的重要主题。为什么黑格尔从1795到1802年曾对时间问题无动于衷。在1795年左右,黑格尔主要关注爱的无限性问题。在其法兰克福时期和耶拿初期,他虽然看到了时间性的客观世界的地位,但却并未对此加以强调,而只是强调了主体性的爱与客体性的世界的统一的绝对自身。1802年,通过研究雅各比和康德关于时间问题的争论,黑格尔刻意歪曲了雅各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的重要性,以自己的方式,将时间性的有限存在者问题与物自身问题连接进行考察,从而以一种哲学性的真无限问题策略性地取代了时间问题。这一策略运用与黑格尔原初性的哲学体系理解直接相关,由此,黑格尔将雅各比哲学与康德哲学一并归类为反思性哲学,并对之加以“超越”。  相似文献   

9.
从词源学的意义上来讲,Bildung概念具有普遍、一般的意义。作为一种教化哲学,康德哲学以寻求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为其目标。黑格尔深受康德影响,他的精神哲学也追求普遍必然性。然而,康德的教化是指向绝对命令的,黑格尔的教化指向绝对精神。在黑格尔那里,主客观精神相互异化,绝对精神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完全统一。正是在主客观精神的相互异化中,绝对精神完成了教化。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他们的教化都是方法论意义上的,伽达默尔使教化超出了方法论概念所设置的界限。虽然伽达默尔的教化深受黑格尔影响,但实际上,伽达默尔在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基础上,沿着海德格尔开辟的本体诠释路径,使教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在此基础上,罗蒂将哲学划分为系统哲学与教化哲学。在他看来,伽达默尔以前的哲学是系统哲学,真正的教化哲学不必承认真理的存在,也不以追求普遍必然性为目标,"谈话"才是哲学发展的方式。这实际上反映出,自海德格尔以来,在哲学研究对象中"人"主体性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启蒙性质的论述,分别考察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的法哲学和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着重说明了康德政治哲学中实践、经验的、实用的特征,费希特关于民族自由的法则和人类自由精神的论述,以及黑格尔辩证的法权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话性影响深远,其流变主要历经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外显性对话,康德、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在思想对话和巴赫金的语言哲学对话共三个主要阶段。流变中的对话性,对于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震撼力,也为21世纪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理论对马克思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世界历史科学理论的形成,一方面是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哲学理论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是马克思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运用唯物史观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理论进行革命性变革,重新赋予其崭新的内容,从而使世界历史理论真正成为了科学。  相似文献   

13.
法的效力是法的生命之所在,也是各法学流派之间分歧的主战场。凯尔森开创的纯粹法学对于法的效力与实效的区分,秉承了其新康德主义代表的特色,延续着实证主义对于应然与实然的两分,将法的效力与实效放在不同层面来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法效力基础的追问最能体现凯尔森的新康德主义特征,"先天范畴"在康德哲学里体现为一系列的知性纯粹概念,这些范畴构成一个从低到高、层次井然的严密系统,即"先验逻辑"系统。凯尔森借鉴了康德哲学的这一构想,将"基础规范"引入其法效力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人类通向自我解放道路的问题上,康德哲学的本质是以自由为基皇,以道德为内容,以美作为道德的象征,并对道德进行间接演示。所以,康德的哲学始终围绕着美、道德、自由这三个词。而康德的世界公民理论,可以看作是人类通向自由解放道路的现实模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和康德哲学都会被学界称之为“批判哲学”,但二者的“批判”却有着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用意。二者哲学的内在联系表现在马克思将康德哲学对“理想的批判”转变为对“现实的批判”,而其主要差别在于“批判”的本意、对象、目的、方法及结果的不同。通过比较,才能清晰地看到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6.
康德与叔本华都把自由作为自己哲学的终极关怀.康德所说的自由是理性的自由,而叔本华的自由是非理性的自由,康德的哲学中已经包含着非理性的萌芽.正是康德哲学中的这种非理性的因素,才导向了非理性的叔本华的哲学.自由成为康德到叔本华哲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中西哲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复杂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对其进行全面的比较是非常困难的.20世纪的语言哲学突破了传统哲学的语言工具论,把语言当做存在的建构性力量,因此,通过对西方语言哲学的代表之一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和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具有相似性的道家哲学思想进行深刻分析,可以为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维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技术哲学作为一种当代学术现象,经历了从技术辩证法传统、论技术或技术论到技术哲学学科确立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国技术哲学,可以从两方面考察其思想脉络:一是把它作为一种部门哲学加以对待,主要包括技术的经济哲学、社会哲学和伦理哲学;二是把它作为一种哲学纲领加以对待,主要包括现象学技术哲学、分析的技术哲学、解释学技术哲学和实用主义技术哲学。这种考察表明,中国作为部门哲学的技术哲学发展是体制性的,已有相当发展也有较广的扩散,而作为哲学纲领的技术哲学才作为一种“国际引进”刚刚兴起。也就是说,中国技术哲学正在从部门哲学向哲学纲领构建发展。这种转型意味着,中国技术哲学必须要在思想渊源、传统文化关联和时代特色呈现方面走向更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辨与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辨是黑格尔哲学的方法,是“对反思的反思”。体验是狄尔泰生命哲学的基石之一,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它是“特殊个人发现其此在的那种形式和途径”。思辨和体验这两个概念,对于哲学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遗著》是国际学界研究热点。研究主要集中在所谓“过渡”问题、“漏洞”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上。国际学界关于“过渡”的基本观念及其起源问题存在五种观点;关于“漏洞”问题及其与“过渡”问题的关系,也有四种不同的看法。这些研究表明,必须联系《纯粹理性批判》等来理解《遗著》。解释《遗著》对重解康德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