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社会学说史纲》何景熙、王建敏主编的《西方社会学说史纲》,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于1995年10月出版。该书以时为序,分三个阶段历述西方社会学说自19世纪法国孔德至20世纪80年代为止的发展过程及阶段特征。书中列举各阶段主要流派代表人物理论观点之大要...  相似文献   

2.
仅仅将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思想作为实证性的经验科学来研究,必然造成"社会学何以可能"这一问题被遮蔽。文章从实证哲学角度出发,站在存在论立场上,通过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的探析,以探讨"社会学何以可能"这一问题,以便更好的理解孔德建立在实证哲学上的社会静力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理解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把握乡村发展的未来方向,是乡村社会研究或农村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6。由此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概括为"乡土社会",即"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也就是滕尼斯所说的"共同体",或不同于"法理社会"的"礼俗社会"[1]9。乡土中国一直是理解和分析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理论工具和视角,而且也成为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西方社会学中关于社会稳定的论述如孔德、斯宾塞的社会均衡论,涂尔干的社会连带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化论以及当代柏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中社会系统论,蔚为大观。 不到一百年的中国社会学,由于历程坎坷,在理论的建树上,尤其是关于社会稳定的理论,能系统而有创见者,却不多见。但是我们回溯到古代的社会思想中,则纷繁杂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机是建立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基础上的,形成了双重路径依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环境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性和决定性。正因为此,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视角,应当将环境资本作为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三重路径依赖。第三重路径依赖揭示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完善了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同时也改变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两大思想理论成果。文章从社会发展价值目标、静态目标、动态目标三个层面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进行了分析,从而初步探讨了两大思想成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孔德和斯宾塞等创立期的社会学家们,试图将社会学的目标置于人类社会的整体认识中,通过将人类社会视为或类推为有机体,来说明社会现象。其后出现了从生物学中寻求说明社会现象原理的生物学社会学。大约从1880年开始出现了从心理学中寻求说明原理以取代生物学社会学的潮流。它被称为心理学社会学。下面第一个要谈  相似文献   

8.
国际油价预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在油价预测方面不能如愿以偿.大部分预测结果都是错误的,国际油价变化往往与专家预测正好相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经济学理论有问题,也不能说明油价预测所采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存在缺陷,造成这些预测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很难将影响油价变化的各种因素准确地量化,因为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系统.本文分析结论如下石油资源预测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可采储量又同油价密切相关;石油需求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但是油价和石油需求之间相互变化关系并不十分敏感;没有一种天然资源能够直接替代石油;外在力量干预世界石油市场,使石油优先开采顺序理论遭到破坏;石油资源控制主体目标各异,石油市场行为就不可能"循规蹈矩";石油投资中"沉没成本"概念,造成传统投资理论"失败";政府"卡特尔"行为难量化,油价预测模型缺乏"智能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韦伯把社会行动纳入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开创了解释社会学的先河,打破了以孔德、涂尔干为代表对社会现象只能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断,开拓了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巨大的空间。文章在试图分析韦伯行动的内涵、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指出韦伯社会行动在其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意义,并在时代的发展脉络中探析韦伯社会行动理论体现出的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10.
要准确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其理论前提和基础就在于要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本身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明确其研究的中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因而无法给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直接的理论指导。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主要在于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价值目标,这也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仍能在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据重要理论位置的原因所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方法的当代价值在于:用历史生成性的眼光来研究社会的发展;从世界历史的宏阔视野来看待和研究某一国家的具体的社会发展道路和途径;只有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才能坚持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批判性方法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还体现在把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理想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社会共生论对社会研究具有的理论及实际操作价值,从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概念操作化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阐述了运用社会共生的视角开展社会研究的问题。分析认为,社会共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存在,各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从主体、资源与约束条件三要素入手,用社会共生论进行理论还原;对社会共生现象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对共生关系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体制的改革和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文学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弱势群体",底层文学"也就随之兴盛起来。然而随着"底层文学"的发展,其中透露出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罗伟章的《大嫂谣》便是如此。作者直面社会现实,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当下底层民众艰苦生活的画卷,也揭露了造成底层苦难的真正原因来自于社会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3.
韦伯把社会行动纳入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开创了解释社会学的先河,打破了孔德、涂尔干为代表对社会现象只能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断,开拓了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巨大的空间.文章在试图分析韦伯行动的内涵、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指出韦伯社会行动在其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意义,并在时代的发展脉络中探析韦伯社会行动理论体现出的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14.
所谓对科学的社会考察,是指把科学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科学与其它社会现象的互动。这种考察起源于人们对科学知识发展的社会背景进行的分析。圣西门、孔德、马克思被列为这种考察的远祖。斯宾塞首次明确指出,知识和科学应该并可能成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0世纪30年代,这种考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理论,进而形成了一门学科——科学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研究。它研究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研究科学活动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科学这种社会建制与其它社会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内容,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表现。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鉴赏中华文化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用辨证的眼光对待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尽管社会和谐是社会管理的共同目标,但是对于社会和谐的不同理解却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社会管理观。现代主义把社会当做一部其行为可以被精确预测和控制的机器,把社会和谐理解为某种僵死的社会结构,从而形成了以"控制"为核心的社会管理观;后现代主义则把社会看作一种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被精确预测的系统,把社会和谐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自组织过程,从而倡导以"协调"为核心的社会管理观。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加速运转不论是在体验层面还是理论研究层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确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本应使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以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但实际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却感到越来越忙碌,甚至时常会感到窒息和无所适从.德国著名理论家哈特穆特·罗萨将这一现象归因于"社会加速",将其视为现代社会中一种新的社会权力统治模式,并从功能批判、规范批判以及伦理批判等方面勾画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蓝图.但是罗萨对社会加速的理解仍不够彻底,没有看到社会加速运转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本逻辑,面对如此强劲的社会加速力量,"慢生活"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中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低保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遭遇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有劳动能力者领取低保金现象严重.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隐性就业、隐性收入越来越多,收入核实难度日益增加,人情低保、低保养懒汉、各种形式的弄虚作假隐瞒收入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造成对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引发普遍的社会不满,进一步影响到低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在目前低保对象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应实行"目标定位法"对低保对象进行分类,实施"两类"低保政策体制;加强反福利依赖的制度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弱化低保与其他福利救助政策的"硬关联";强化与就业、再就业机制的衔接;增加低保对象的社会资本等措施,以期改进城市低保制度,促其充分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孔德创立社会学以来,围绕社会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社会学家一直争论不休。因为它关系到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是社会学发展绕不开的问题。而导致前人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社会与社会世界没有做出明确的区分,往往以社会事实、社会结构或制度等代替,混淆了社会的实质。本文在批判性地总结前人基础上提出社会的本质在于社会世界,社会世界是多重实在,日常生活世界是社会世界的预设前提,它从一开始就是主体间性的世界,社会世界的本质是主体间性流。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先生在<社会调查自白>一书中用自己的经历和实践启发我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是社会调查的根本出发点;调查研究者对社会现象的提问,是引领社会调查过程的指南;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保证社会调查中所得资料真实性的关键因素;对于调查资料的分析,关键要抓住"点与面"、"质与量"、"因与果";而类型比较的方法则是从个案调查走向反映总体状况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