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根据意义和功能,现代汉语的量词"把"分为两类3种:个体量词"把1",集合量词"把2",动量词"把3"。研究发现,量词的使用是一种范畴确认或语法归类,最初使用量词的对象的认知原型,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同类对象的量词选取;围绕动词"把"及其有关项所形成的意义,是制约量词"把"的类型和使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名量词“把”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量词,通常有集合与个体两种用法。集合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容器与容纳物的关系,个体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动作与对象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的角度看两者并不具备孳乳的条件,且两者在泛化方式上亦不相同。对个体量词“把”与动词来源的个体量词“乘、张、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及泛化方式上均存在平行性,并且在具有量词的语言中,由操作动词向个体量词的演变是一种常见的演变模式。“把”由动词发展成为个体量词,主要基于句法转喻也即转指,转指的必要条件是“把”不存在可以支配的受事。  相似文献   

3.
论集合量词在量词系统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可以分为物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三种,物量词又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和度量量词三种。集合量词在意义、作用、形态和功能上既严格区别于个体量词,又严格区别于度量量词。在量词系统中,集合量词是物量词中和个体量词、度量量词平列的一个独立的小类。  相似文献   

4.
“数+度量+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个是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通用性个体量词,它经历了从计量具体向计量抽象的认知过程。danε是维吾尔语中使用范围较广的个体量词,它展现了人们的认知总是由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向不熟悉的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事物映射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量词以其形象性、生动性著称于世,是英语、俄语等外国语不能比拟的。量词概念的二元性(符号概念和类概念)使概念具有指称意义和陈述意义,构成了量词非范畴化的前提条件。量范畴的不同表现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内在统一性,这是量词能够非范畴化的认知基础,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则是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机制。通过转喻和隐喻,量词实现了非范畴化,从而获得量词数量属性以外的范畴意义。量词的非范畴化促进了语言的多元化,使得语言不再是单一、枯燥和乏味的范畴,获得了语言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7.
拷贝型量词产生于殷商一期甲骨,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到西周早期发展至顶峰后迅速衰落,西周晚期仍可见,东周初期彻底消亡。从类型学视野看,拷贝型量词使用较为普遍,形式多样,其量词性质无可置疑。拷贝型量词促进了汉语个体量词的语法化,但限于语音形式、语义滞留等因素无法进一步语法化,因此,在真正的个体量词产生后,拷贝型量词就完成了其使命而迅速消亡。  相似文献   

8.
名词作临时物量词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物量词多来自名词,名词作临时物量词与认知机制有关,主要表现在:实体事物的量的认知基于事物不同的空间性;名词的空间性的认知,影响名词作临时物量词;对于空间性不定或没有的事物,其空间性的认知则利用隐喻或转喻,从而认知它的量。  相似文献   

9.
彝族语言中的量词主要分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其中的物量词数量多,类型复杂,是彝语量词的主体,主要有度量衡量词、个体单位量词和集体单位量词三种类型,不管是哪一种量词,都有其特定的语法特点和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0.
量词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习得中出现偏误较多的词类,而其中名量词又以其复杂多样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通过对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从相关认知原则出发,可看出少数民族学生虽对名词“有界-无界”的特征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对多义量词隐喻而来的抽象意义认知程度浅显,未把握住汉语对认知事物时的取舍、凸显等原则,因而在选用近义量词时偏误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