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介绍了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优势,即地理气候;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现代农业政策等,分析了资金缺乏,人力资源素质低,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挖掘区域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保护环境等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探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连接供需的纽带,区域现代农业物流发展将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市场化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文章在分析发展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范畴内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在分析农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农业生活物流的同时,从上述角度对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有效途径就是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主要有研发孵化、生产加工、示范带动、产业集聚、教育培训和休闲观光六个功能,各项功能的实现和融合能够协调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同步提升、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三化"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应当发挥区域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加强园区服务质量、完善配套政策和设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总体上呈现出“低效与弱质化”特征。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既有刚性的耕地和水资源短缺,劳动力转移速度、家庭经营等不利方面,也有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历史契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包括:立足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倡导生态农业理念;推进区域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合作化;迅速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5.
成都地区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特征,而发展特色农业又是区域经济优势选择的结果.成都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将新型特色农业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扩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创造了独特的"成都模式",促进了本地区"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闽台农业合作大背景下,提出琅岐闽台农业合作的发展方向:(1)创建农业科技引进交流培训中心;(2)开辟榕台特色农业大观园;(3)实施3个优质良种培育工程;(4)设置5个农业示范区块。要切实加强琅岐示范区对台农业合作,必须采取的对策:(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示范区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兴区;(2)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能力;(3)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化资金投向;(4)加速市场化进程,建立现代化农业营销中心和营销队伍;(5)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资本营运体系  相似文献   

7.
皖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对策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皖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经验: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主要有积极推动规模化经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注重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注重农业的经济组织化,构建完善的农业支持政策,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以及建立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国内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主要有重视科学规划引导、重视扶植发展龙头企业、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最后,针对皖北地区的实际,提出了皖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一要制定科学的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二要支持建立相应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三要积极支持鼓励土地规模化经营,四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8.
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大省是我国农业的中坚力量,构建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事关我国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介绍了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作用及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路径:搞好农业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开发农业的多功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提出了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政策建议:改善农业设施装备、增加补贴范围和补贴额度、扶持粮食主产区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  相似文献   

9.
继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个阶段探索之后,中国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探索,生态文明超越了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各种探索性努力,可能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代人类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部分,发展生态农业,也在改造传统农业、改造现代农业之后,成为农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探索。生态农业重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现代农业的多元面孔。生态农业是改造现代农业的主要选择形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SWOT分析的江西省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内在需求,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运用SWOT方法对江西省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战略分析,研究表明:江西省发展现代农业拥有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农产品特色比较明显、与长珠闽三个三角洲接壤的区位等优势,也存在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地貌、经济欠发达、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的“三农”政策、土地整治战略和江西省的“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创新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存在农业自然资源日趋紧缺、传统农村社会的劳动力优势丧失、农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等挑战.为此,研究提出了发展江西省现代农业的策略:一是坚持城乡统筹,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三化”同步发展;二是加强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建设;三是构筑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四是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五是提升科技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是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专化化、社会化、一体化、网络化和综合性、复合性的系统,具有产业组织的专业化、社会化,产业要素的高端化、集成化,产业体系的一体化、网络化,产业功能的多元化、复合化,产业利益分配的市场化、契约化等特征。不断深化农业分工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促进农业的多功能开发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内容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民增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文章从经济学、现代营销理论及现代供应链理论入手,分析西部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的形式及其成本构成、利益分配特征,探讨在农产品方面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指出农民增收关键是农产品的价值实现问题,并就如何实现农产品价值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分析了民营经济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作用,揭示了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把农业产业化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要注重自身并引导相关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协调的利益机制,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建立理性的行政运作制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道路"的开辟与形成,是安农人对"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不断探索的实践成果。"大别山道路"是一条富民兴农、育人兴校、科技创新、培养崇高和塑造灵魂之路。坚持"大别山道路",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知识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大学+科技园+龙头企业+地方政府"的协同办学模式。"大别山道路"为地方农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典型经验和范例,孕育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6.
“农超对接”(Alliance of Agriculture and Supermarkets) 供应链是一种以超市为载体和平台,小规模农户进入现代超市连锁销售的现代农业流通模式。事实上,能够更好地控制农产品的质量是“农超对接”供应链产生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以质量控制策略为切入点,分析“超市+合作基地”和“超市+自建农场” 两种供应链模式选择的判别准则。研究表明:当超市内部检测成本系数较大时,超市偏好于“超市+自建农场”模式;反之,超市偏好于“超市+合作基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与发展是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如何利用资源分配的区域性特征,确定合理的农业布局,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和与此相关的新农村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这里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因地制宜。总之,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把区域特色、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促进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构筑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例举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以闽台农业合作为助力的农业产业带建设,来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才是新农村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这种转型需要人力资本的支撑,农林高校毕业生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后备力量,已经具备相当的人力资本存量,但由于环境、政策、教育、产业等体制性和机制性因素的制约,还难以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效对接.论文利用层次分析法从中截取了补贴和安置政策缺失、产业结构失衡、教育脱节、人文环境闭塞等最主要的障碍因素,提出建立人才引进基金管理制度、构建农区多元化产业格局、建立健全农区人才就业安置政策、重塑农林高校人才培养定位、转变农区人文思维定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西部县域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西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应推进工业化,形成产业集群;建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扶持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创建良好环境,构建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及天津农业发展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并从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突出专业优势和地方特色、形成科学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五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