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本文以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按照满语的方式对引入的汉语词汇进行改造的词为坐标,归纳并列举其存在的四种形式(音译、音译加音节、音译加意译、意译),并结合语言本身因素和社会发展原因以及语用心理影响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源自英语的音借词已成为汉语中的一小部分,其数量呈增长的趋势。从形式、类别、特点三个方面探讨英语通过音译进入汉语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英语在其发展和演变的一千多年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汉语词汇以其独特的表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进入英语词库之中。汉语音译贷词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同时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老文明得以传扬。本文以翔实的例证对汉语音译贷词的起源、涉及范围、语音源流和进入英语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探讨了汉语贷词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说明了英语中的汉语贷词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掌握英语词法、语法、句法等能力的综合测试.因表达的思想多而复杂,掌握的表达手段少而不熟练,中国学生英文写作常出现中式英语(Chinglish)问题.本文拟着重谈谈Chinglish出现的原因及克服方法.大学英语写作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达思想意义连贯,无重大语法错误.它是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不应通过汉语媒介.但由于学生没有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脑子里的英语语言材料不多,写作实际上是经过汉语转译的过程,形成了名为英语写作,实为汉译英的现象.另外,受汉语“习惯势力”的影响,求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次英语作文中的中式英语做了一项实证考察,发现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主要由汉语词汇意义及搭配习惯迁移造成;句式上,逗号连接句明显是套用汉语句式而产生的一种中式英语;语篇层面上的中式英语主要表现在结尾处的口号上。另外,受汉语表达习惯影响,大多数学生作文中用了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来指心目中的读者。本文分析探讨了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文化思维对语言的影响.并提出了避免中式英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汉语负迁移时英语表达的缺失和重叠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语学习中,受汉语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影响,中国学生常常将汉语的语言结构迁移到英 语表达中来,影响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这种负迁移现象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汉语影响下英 语表达的缺失和重叠是两个重要的体现。缺失指的是受汉语影响英语中的标志词、主语、系动词be 及汉语隐含意义等的表达缺失,重叠指的是受汉语影响英语中话语、关联结构及其他语义词义概念 的重复表达。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英语借词形成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语音、语义、词形角度出发,将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分为音译借词、意译借词、音译和意译混合借词、半音半意译借词、音译加表意语素借词、形译借词和字母借词七种,认为汉语中的英语借词总体呈现意译逐渐取代音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壮语南部方言区的人学习使用汉语易形成“壮(南)汉语”,受母语影响,“壮(南)汉语”在词汇上有不少的失误。主要表现为:直接把南壮方言的语音形式或相应语音形式稍作修改后运用到话语交际中;书写形式相同的词语在南壮方言和现代汉语中词义大小不一致,造成壮(南)汉双语者的误用;将南壮方言的同音同语误用到汉语中;现代汉语习惯使用双音节词,而南壮方言中相应的词则常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从而造成误用;行为他动词与行为自动词的误用;表达被动状态的动词与表达主动状态的动词的误用;不同搭配习惯的误用;语气助词的借用和量词的误用等。  相似文献   

9.
词汇借用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方式。汉语在吸收英语外来词时,除了音译和意译外,还将外来词直接以字母的形式或英汉混合的形式引入汉语。受强势语言英语的影响,汉语中还出现了自创字母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的字母词大量增加,字母化现象日益凸显。分析当前汉语言生活中字母化现象的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以及如何规范使用,有助于人们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很多,其中不少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够了解英文的表达习惯及其与汉语的差异.本文从词汇-语法体现形式差异、语序差异、语态分布差异3个方面,分析了英汉语句型结构的异同,以辅助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