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我国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教育界、经济学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他们从各方面探讨了引起大学生失业的原因.本文在此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工作找寻理论、保留工资理论、工作竞争理论对大学生失业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失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中的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本文将经济学家从各个角度分析失业形成的原因及机理的有关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归类和综述,探讨了反映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失业形成特点的失业理论,对我们深入认识与研究中国的失业问题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失业理论,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失业现象,但大多对造成失业的因素分析不足.作者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和厂商行为进行模型分析,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分别导出有效劳动力供给方程和需求方程,从而说明失业是如何决定的.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是劳动力总供给不能被生产完全吸收的结果,由有效劳动力供给和有效劳动力需求两种力量共同决定.劳动力总供给、政府津贴、工资、消费是有效劳动供给形成的因素.劳动力总供给、工资、政府津贴、消费、资本投入和技术是决定有效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失业及其替代关系选择──我国失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失业有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要医治失业这一顽症,我国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1.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失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3.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4.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5.失业与制度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知识性失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知识性失业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种类型,其中显性失业的表现形式较明显,而隐性失业所表现出的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现象容易被忽视.政府应从高校专业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劳动力市场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方面努力,提高就业率,根本解决大学生知识性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摩擦性失业与就业市场功能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职业搜寻理论对大学生摩擦性失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大学生摩擦性失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割;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提出解决大学生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对策:一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二是对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中介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三是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存在着潜在的失业风险,将这些风险细分为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团队存续风险、法律风险、经济波动风险等,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后失业对大学生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教育,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预警系统,健全大学生创业的失业保障体系等对策,来抵御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风险。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看法与态度,作为社会舆论导向将影响失业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状态。调查结果显示:(1)62%的公众与失业大学生有接触,失业现象较为普遍;81%的公众在关注大学生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热点;84.6%的人认为大学生失业合理,是公平竞争的结果。(2)失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阻碍大学生成长、干扰家庭和睦、影响国家稳定。(3)87%的人对失业大学生群体持体谅、信任等积极态度,60%的人认为失业者遇到的最大困境是发展受阻和信心失落等精神层面的打击,而经济窘迫并非主要挫折。(4)大学生失业的首位原因是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包括就业要求及期望,其次是学校教育、教育内容和方式要更新。(5)超过50%以上的公众认为,应该对失业大学生实施帮助,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层面。  相似文献   

9.
转轨经济时期 ,市场需求疲软 ,失业率上升。如何解决好失业这一难题 ,必须对我国当前的失业状况进行分类分析 ,以便对症下药。就目前我国失业状况看 ,大体可划分为城市隐性失业、农村隐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五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大学生失业会长期存在,蚁族群体将不断扩大。针对这一现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中英两国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失业保障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大学生就业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生存型的就业期望模式,而英国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呈现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就业期望模式,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失业保障制度。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大学生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即遵循目标匹配原则,科学地进行政策组合设计,政策实施要注意可操作性,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失业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具有高同质性,容易成为引发种种社会风险的高危人群。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分为供需失衡型失业、知识结构型失业、期望选择型失业与社会歧视型失业四种,我国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的社会风险表现为教育深化恶性循环,社会流动不畅与社会不公,应从政府、学校、社会和个人四个行为主体出发探求应对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校漂族"指的是大学生毕业后仍居住在学校或学校周围,依靠学校资源生存的一类特殊群体。"校漂族"在融入社会时存在心理适应、经济适应、人际适应等问题,所以应多渠道应对"校漂族"的社会融入问题,包括政府出台政策宏观引导,学校应实行规范化管理,个人实现自我调节等。  相似文献   

13.
根据韦伯职业分层的三个标准,认为再就业经济地位(收入)是衡量失业者再就业职业地位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保定市300名失业者的实证研究,着重考察了失业者拥有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其再就业经济地位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集中在嵌入的网络资源)对失业者再就业经济地位有显著影响,而人力资本却出现"失灵"现象.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保定市在正式制度"缺位"的社会结构转型期须重视社会资本对再就业经济地位的效用与局限性、应进行正式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再就业培训等人力资本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失业保险基金投向范围过窄,因而满足不了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真实需求,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鉴于此,本文以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失业人员为研究对象,从前期《城镇失业人员致贫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入手,剔除不符合现阶段研究背景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调查问卷,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权重分析,了解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需求,以此来探讨失业保险基金的投向。  相似文献   

15.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跟踪与服务是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新增的重点工作。经过调查统计,在实际工作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存在着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更新速度慢、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人事公共服务部门服务不满意等问题。调查显示:动态跟踪管理是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础信息的关键、建立高校——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可以有效保证宣传效果、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援助需求趋于务实、母校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寻求援助的主体。建立完善、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与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下岗失业群体是弱势群体中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文章试图从对下岗失业群体产生的原因着手 ,分析这一群体对社会治安、家庭稳定、政治稳定三个方面带来的影响及如何从观念和制度层面解决这些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失业女性就业再就业难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现实。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制约失业女性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就业岗位短缺、经营主体趋利化的行为选择、社会公共品的缺失和失业女性人力资源存量不足等。推进女性就业工作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特别是失业者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扩招等因素使高校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而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处境被形象地描述为"夹心层",其就业成本更应该得到关注。以甘肃省部分高校为例,对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成本以问卷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就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内容及降低硕士毕业生就业成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对下岗/失业人员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实证分析调查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得出相应结论,旨在为国家再就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失业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我国长期是低失业率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职工下岗、失业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自然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心理造成巨大冲击,从而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因此,研究下岗/失业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但目前国内研究多集中在失业现状、原因分析、政策建议等方面,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总体调查和实证研究不多。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方法,采取随机调查收集重庆下岗/失业人员的有关资料,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类别(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得出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