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锷出身于贫寒的农村家庭,年少即深切感受民众疾苦,早年立志救国救民,确立了“为国家不为权利”的初心。他顺应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在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发动和领导了昆明“重九”起义;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和领导反袁护国战争,阻止了近代中国历史倒退,“再造共和”。蔡锷用一生践行初心,并为之贡献了人生最为宝贵的生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回顾蔡锷坚守初心的人生历程,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许多传奇色彩的人物。朱德就是一个。他为人民为国家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是伟大而传奇的一生。(一)朱德是我们党唯一的一位在共产党成立前就参加过响应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云南起义、护国讨袁战争和护法倒段战争而叱咤风云,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奋斗了整整10年的领导人。朱德早年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参加了同盟会;以后又追随蔡锷参加云南起义和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剿匪除暴斗争。如他自述,“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开始了反对封建主义的真正斗争”。他在滇军的10年征战,既锻炼了打大…  相似文献   

3.
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致力于反袁宣传,为护国战争作了思想动员;从外交上孤立袁世凯,减轻了护国战争的阻力;并参与了云南起义的筹划,加速了护国战争的进程,从而为护国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 以讨伐袁世凯窃国称帝的护国战争,首义于云南,继而发展到贵州.滇、黔两省都处于大西南险要地区,这种格局,无论从护国军将战争推向全国各地,还是从袁世凯围剿和镇压护国义军来看,都造成了湘西战略地位的重要意义.云南独立以后,唐继尧就注意到了湖南的地位.他认为:“湖南地处冲要,对两广和滇黔来讲,军事战略意义极大,我们正应抓紧经营,以便减轻侧面的威胁.”按云南护国军的作战计划,在主力向四川进军的同时,以护国第三军取道贵州,进攻湖南,由于袁军由广西进逼云南,护国第三军被迫改向四川和广西进军.但接着贵州宣布独立,进攻湖南的任务,就由护国黔军担任.辛亥革命以后一直瞩意于湘事的程潜,在护国讨袁的酝酿过程中,就直接提出了湘西的问题.他认为,要在湖南发动讨袁战争,“长沙、衡阳是冲要地区,袁氏已布重兵,即令得到少数军队的赞助,发难侥幸成功,但离根据地过远,势难长久坚持.  相似文献   

5.
“二次革命”失败后 ,陈其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继续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积极策划反袁活动。 1915年 12月 5日 ,陈其美终于领导了肇和舰起义。他领导的这次起义是反对袁世凯复辟之第一声 ,云南护国起义之先导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对名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作了生动的描述,那也只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已无从考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实实在在有这样动人的事迹。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全国哗然,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袁护国战争。蔡锷率领的云南护国军由滇入川,与袁世凯的北洋军激战于沪州的黄花坡。此时,24岁的刘伯承率游击队百余人配合滇军作战,负责截击重庆下游的水路交通,并在长江岸上与北洋军第八师李长泰的部队作战。激战中,一颗子弹打进刘伯承的右眼,颅骨被打破,晕倒在地。大家急忙把他从前线抬下来,暂时寄住在挚友刘云裳家中治疗。  相似文献   

7.
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经历了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时期,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下的我国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的全部历史。他的光辉的一生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伟大的革命诗史。朱德同志很早就投身于革命。他早年怀着救国济世的志向进云南“讲武堂”,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云南起义,率兵攻占制台府,随后参加了蔡锷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的斗争,成为  相似文献   

8.
萧三郎 《源流》2011,(17):28-29
武昌起义爆发,消息旋即传到云南。10月30日,时任新军第19镇第37协协统(相当于旅长)的蔡锷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等人在昆明响应起义,11月1日即建立了军政府,蔡锷被推举为云南都督,这一年他年仅29岁。蔡锷所领导的新军是当时全国各省起义中少有的建  相似文献   

9.
护国战争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中,法律斗争处于怎样的地位?护国战争作了明确的回答。护国 战争的发动者们在武装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同时,十分注重法律方面的斗争。他们运用国 际法、战争法、宪法和刑法的精神和原则,揭露袁世凯破坏民主与法制的犯罪活动,论证武 装反对袁世凯的合法性,寻找护国军及军务院的法律依据。澄清了社会上一些人的模糊认识 ,争取了某些中间势力的同情,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为首的军事集团反戈一击,参加了反袁的护国战争,其主要原因是袁陆矛盾逐步激化.陆荣廷又迫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加之各派及袁人士对他的策动而致;由于陆荣廷的加入,对促进护国战争的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客观上鼓舞了讨袁军民的士气民心,对北洋军伐系统及袁世凯的帝制活动给予了沉重打击.正确认识陆荣廷参加护国战争的原因及作用.有利于对陆荣廷这个历史人物做出合乎客观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胜利后,云南军都督府一时面临财政困难.为解决此一困难,蔡锷领导下的军都督府相应采取措施进行节流与开源,云南财政紧张的状况由此得到缓解,不但可以自给,而且还支持了中央政府和其他财政困难的省份.其中某些措施,如审计制度的建立,更是开启了历史先河  相似文献   

12.
"二次革命"(1913)和护国战争(1915)期间,湖南均处于危急之中,湖南民众期盼德才兼备的蔡锷能回湘理政。面对家乡人民的期盼,蔡锷两次都作出了积极回应,表示愿意回乡督湘。但由于种种原因,两次都未能如愿。事虽未成,蔡锷的行为却表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强烈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孙长忠 《南都学坛》2005,25(5):37-39
护国战争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图谋,保护了民主共和制度,具有革命进步意义。但在军事上,多路进攻兵力过于分散,特别是在四川这个主战场上,未能达到占领叙州与泸洲等地,进而攻占重庆,特别是护国军将们过早宣布举义,战争准备不够,且战略设想与主客观条件不尽相同,战争过程中兵员、军械和粮饷补充不及时,这一切都最终导致护国战争在军事上没有完成预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陕西护国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启该地区旷日持久的护法战争,意义重大。在讨袁护国之役中,陕西又是北方唯一宣布独立讨袁的省区。本文拟对陕西护国运动的历史加以述评,以从一个侧面来看护国运动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及孙中山先生对护国运动的指导作用。一、“华山聚义”——陕西反袁斗争的酝酿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辛亥革命胜利的光辉顶峰。与之相适应,陕西革命党人建立的革命政权也隶属于了它的领导之下;南北议和实现后,袁世凯力图尽快实现其独裁统治,镇压了“二次革命”,在下令解散国民党、篡夺国会权力的同时,也在谋图北洋军阀势力对潼关以西地区的直接控制。  相似文献   

15.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华革命党在东北开展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反袁活动。第一次是1914年1月至3月间的筹党、建军活动,揭开了该党在东北发动和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第二次是同年6月陈中孚、邱丕振、蒋介石领导的南、北满反袁起义;第三次是1916年5月,为配合护国战争由陈其美和戴季陶发动的北方反袁战役。这三次大规模的反袁活动,推动了中华革命党自身的发展壮大,打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由低潮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16.
辛亥年袁世凯出山史实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年袁世凯出山已被人们进行过不同的解读:有的认为由于清廷没有满足其条件而不愿出山,有的认为袁世凯一出山就怀有异志,等等。其实,袁世凯自始至终没有拒绝清廷,相反他一开始便作出积极效命的姿态,为此还作了充分的谋划。  相似文献   

17.
蔡锷是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之一,护国讨袁运动主要发起者。他既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又是一位儒雅风流的文士,有关他少年时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一日,蔡锷到小镇去买笔墨纸张,店主很喜欢这个知书达礼且又活泼的小童生,便逗他说:"小相公,看你像个知书识礼的书生,我出一联给你对,你若对上了,今天你买的东西我不收你钱。"蔡锷听后,觉得很新鲜,便回答说:"不妨试一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各种政治力量的消长均有重要影响。在这场政治变革中,北洋军人作为从清末新政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亦新亦旧的力量,由战争走向共和,由维护清朝统治的重要支柱转变为民国初年维护袁世凯政权的主要力量,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历史选择。作为“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是辛亥革命重要参与者,他的政治态度和军事行动对辛亥政局的演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根据有关史料重新检视北洋新军将领冯国璋在辛亥政局中思想和行动的变化,揭示其由忠君转向共和的心路历程,认为冯国璋的政治抉择不仅为实现辛亥和局贡献了一份力量,也为其在民国初期发挥更大政治作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阳夏战争结束后黎元洪实际地位的变化 辛亥武昌首义以后,清军与革命党人领导的民军在汉口、汉阳展开激烈战斗,这便是著名的“阳夏战争”。1911年11月底,民军放弃汉阳,退守武昌,阳夏之役告一段落。此后,武昌政局出现一个重大变化:湖北军政府内革命党人与黎元洪之间的控制被控制关系,渐渐发生颠倒。这种格局的形成,与湖北军政府内部各种矛盾的演化有关,同时又是袁世凯老辣的反革命策略带来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20.
蔡锷是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反复辟思想是他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向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思想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坚决反对复辟帝制,誓死捍卫共和制度:统一战线思想;坚决要求袁世凯退位:主张恢复《临时约法》,召开国会等方面。系统研究蔡锷的反复辟思想,对于全面认识蔡锷的政治思想,客观评价蔡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