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野史中有关高丽国的史料,与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史料具有互补价值。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客观性、真实性,是中朝两国历史研究,尤其是两国关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就中国野史中的高丽史料(主要是宋人所撰的笔记小说中的有关史料)尝试着整...  相似文献   

2.
严谨精进有恨无悔──田余庆教授的中国史学研究田余庆教授早年从事中国近代工作,曾与金毓黻合作编辑了《太平天国史料》,并参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的编辑工作。后来,他转而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重点致力的方向是秦汉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史。田先生参加...  相似文献   

3.
<正>一、韩国"朝鲜民族起源于帕米尔高原,迁徙经过贝加尔湖,来到不咸山,在那里定居下来,公元前6000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并唤醒了红山文明和黄河文明……"——引自《大朝鲜帝国史》《大朝鲜帝国史》之内容与传统历史大相径庭,将古代朝鲜描述成一个领土涵盖中国、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大帝国,中国古代人物、部落、日本皇室为朝鲜民族后裔,韩语为全世界语言之母等此书曾被韩国的士官学校用作教材。《大朝鲜帝国史》其分五卷:第一卷:描述朝鲜民族起源,把朝鲜民族与中国传统史的东夷民族联系;第二卷:描述朝鲜对日本的开化及殖民;第三卷:描述朝鲜与唐朝的对  相似文献   

4.
《二十六史》中的青海史料介评米海平正史《二十六史》皇皇巨册里,有一些完整的传记,如实记载了生息在青海高原上的古代民族和历史人物。将这些史料辑录出来,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并且反映青海两三千年来历史发展的原始资料。本文仅将《二十六史》中关于...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丰富可靠的史料,认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出的苏联想把新中国排斥在联合国门外,中苏在朝鲜停战问题上意见相左,中国对斯大林的逝世感到庆幸等观点值得商榷,因为这些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  相似文献   

6.
朝鲜王朝仿效宋朝编修《时政记》,乃是一项重要的修史制度。朝鲜《时政记》的编修,并非像唐宋由宰相或枢密院副使执笔,而是由专职史官编修。为确保《时政记》依时完成,朝鲜建立了严格的监督与考察史官的制度,依据《时政记》的好坏,评定史官的考核等级;《时政记》乃是在《承政院日记》及各司文书基础上,重点记录现行的各项制度并加以评论,是编修实录的重要史料来源;一旦实录编成,《时政记》与史草一同被洗草。因为《时政记》乃记录当朝人物与政事,也成为朝鲜党争的重要因由,朝鲜历史上的"戊午史祸"与"乙巳史祸"皆不同程度与《时政记》相关。研究《时政记》,也可以透视朝鲜王朝政治斗争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18世纪朝鲜使臣朴趾源的燕行录--《热河日记》是一部关于中国情况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详实地记录了当时清朝统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宗教等各方面情况,对清代社会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张承宗《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史料丰富,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仅就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有关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文章中凡引用《四库提要》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  相似文献   

9.
关于清朝兴起史的资料,除清朝本身的实录等书以外,还有很多明朝和朝鲜方面的文献。而《满文老档》却是最为重要的史料,近年来,又公布了它的原始资料《旧满洲档》,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利用。清朝兴起史的研究,由于发现了这些珍贵的史料,因而有了飞跃的进展。《满文老档》发现已七十余年,《旧满洲档》的公布也有十个年头了。本人拟在这里,对这两本书作一研究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祁龙威教授,江苏常熟人,1922年生,当代史学家,以研究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太平天国史著名,现任江苏省历史学会顾问、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名誉主任、科研处古籍整理研究室顾问。祁龙威教授青少年时代得益于国学大师金松岑先生,钻研经学、小学及史学。解放后,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指导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太国天国史。他发扬清代以来朴学的传统,重视考证;重视对文献史料的搜集、辨伪、注释等方面的工作。五、六十年代,采取实地调查与文献史料相结合的方法,编辑了《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七十年代,选注了《洪秀全选集》、  相似文献   

11.
黄瓒是朝鲜语学史上短暂出现过的明朝学者,在朝鲜世宗朝的《洪武正韵译训》等汉朝对译韵书的编撰中发挥过积极的指导作用。鉴于黄瓒的生平在史料记载中散乱难明,其学问造诣以及他在朝鲜语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亦存在认知方面的显著差异,有必要依据现存史料对其生平、学问、在朝鲜汉音质正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客观的研究。首先,根据《宣德八年进士登科录》《吉水县志》等材料考证了黄瓒的个人履历、三代、乡贯、年龄等家状信息,厘清了其进士登第前的个人情况;其次,从《明实录》和方志等材料,考证了黄瓒科举后的仕途之路和被谪戍边关的生平轨迹,确认了他在山西威远卫和辽东谪戍地的生存状态;最后,通过分析15世纪黄瓒与朝鲜学者的诗文,以及明朝中后期《洪武正韵》系列韵书的编撰情况,对黄瓒的学问造诣进行反向论证,以阐明黄瓒在朝鲜世宗朝汉译韵书编撰事业中的质正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朝鲜古代中世世历史分期问题,朝鲜史学界已进行了二十多年的争论。解放后在朝鲜劳动党领导下,曾举行过多次较大规模的讨论。但是,这一问题朝鲜国内外学者仍未取得一致看法。 研究朝鲜古史感到困难的是缺乏足夠的文字史料和考古史料 朝鲜最古的文献是金富轼撰《三国史記》(1146年编)和一然撰《三国遗事》(1264年编)。较多的文献记载于我国的古籍中,如《后汉书》、《三国志》、《新唐书》等是研究朝鲜古史极其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城外汉籍,特别是与朝鲜有关的《韩国文集丛刊》《燕行录全集》等史料的整理出版,为研究明清时期中朝士人的交往与天主教如何由中国通过入华朝贡的朝鲜使臣传入朝鲜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本文试图从《朝鲜王朝实录》等官撰史书及时人的文集入手,梳理出西学、西教传播至朝鲜半岛的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特殊性,朝鲜半岛的西学、西教不是由传教士传入,而是由来华使臣带回并生根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朝鲜族迁入史研究中,对于朝鲜民族由西伯利亚向中国东北的再迁一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甚少。据历史考察,中国朝鲜族中的不少人是从19世纪后半期,由西伯利亚迁移到中国东北的朝鲜人的后裔。为此,笔者在此就朝鲜族由西伯利亚向中国东北迁移的过程及其特征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全国工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省级以上的,为了编修工人运动史志的需要,先后成立了工运史研究室等类的研究机构,并大多编印了有关工运史料和工运史研究刊物。这些刊物多数创刊于1980年以后,为不定期的内部出版物. 该类刊物的宗旨,主要是刊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工运历史资料,反映工运史志研究成果,以推动工运史的研究。 据我们所知全国省级以上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印的工运史料与研究期刊有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中国工运史料》和《工运史研究资料》,北京市的《北京工运史料》、天津市的《天津工运史资料》、河北省的《河北工运史研究》、山西省的《山西工运史研究资料》(原名《山西工运史资  相似文献   

16.
《喀喇汗王朝史稿》再版《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一书,分八个部分整体呈现喀喇汗王朝全貌,是在国内外第一部研究喀喇汗王朝的专著《喀喇汗王朝史稿》的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作者在史料上汇通中西,方法上基于传统历史学方法又不拘一格对于诸多争论做出判断和论证,使得喀喇汗王朝这一历史陈迹更加充实和鲜活。  相似文献   

17.
《四声通解》是朝鲜李朝时代编撰的供朝鲜人学习汉语汉字用的语文辞书 ,此书的体例仿照中国明朝的《洪武正韵》而略有改变 ,书中记录的明代汉语标准音和俗音、汉字正体和俗体 ,以及大量的明代口语词和词义 ,在汉语史的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将杂乱纷繁的史料整合为一部系统的史料专书,有意借助史料承载并呈现自家的小说史观,作为小说史料专书的《小说旧闻钞》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学术价值与生命力。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史料读本,成为小说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与《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一并构成史料、史论与文本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小说旧闻钞》不仅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准备,还成为后者学术思路的延展。以小说史观为引领,史料也成为一种方法。《小说旧闻钞》和《中国小说史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中体现出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佚名《避难纪略》,《太平天国史料专辑》据苏州市博物馆藏抄本排印,为太平天国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作者姓名其实不佚,著于《太平天国资料目录》: 避难纪略曾含章撰,抄本一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藏。本书撰者经历不可考,记咸丰间太平军在常熟活动情形,与诸书互有异同。近代史所藏《避难纪略》,有光纸扁格稿抄,刘厚祜抄写校字,较为晚出。笔者因参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续编》编辑工作之便,得见近代著名学者罗福颐先生遗藏《避难纪略》一卷,卷末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常熟人杨以时写的跋。翻  相似文献   

20.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杨怀中的《回族史论稿》一书的序言里这样写道:“回族史是一门在建立过程中的学科,它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才能逐步建立起来。1944年,我在《中国回教小史·题记》中说:‘中国回教史的研究是一门很艰苦的学问。研究这门学问的人,须具备几种语言上的工具,须理解回教教义和教法,须熟悉中国史料以及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中的有关记载,须明了欧美学者在这方面已有的成绩,更须足迹遍全国,见到过各处的回教社会,见到过各处的碑刻和私家纪载,他不只要有这些言语文字上的资料,他更要懂得回教的精神,懂得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