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998年6月19日,作为上海社联成立40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一,由《学术月刊》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上海文化·都市文化·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社联新楼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档案馆、《解放日报》社和《学术月刊》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三十余人。会议对上海文化、都市文化、海派文化各自的内涵、特点、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学术月刊》2012,(9):162
本刊讯2012年9月8日—9日,由《学术月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正义"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这也是两个刊物自2011年联合主办"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学术研讨会之后,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研究的又一次尝试。同时,也是《学术月刊》为纪念创办55周年所举办的系列庆祝活动之一。正义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2012年是《学术月刊》创刊55周年,7月3—4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学术月刊》杂志社承办的"传播视野下的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系列庆祝活动之  相似文献   

4.
信息传递     
《学术月刊》2012,(12):108
2012年11月17日,由《学术月刊》编辑部、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研讨会(杭州分会)"在杭州市召开,《学术月刊》编辑部田卫平、沈敏、王胜强、张曦、周奇、盛丹艳出席。2012年11月25—27日,由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和南国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8月23日至25日,由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主办的"历史学的研究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开封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探索与争鸣》《民国档案》《史学月刊》《中州学刊》《郑州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等10余家期刊的主编、编辑汇聚一堂,围绕"历史学的研究与传播"进行了研讨。会议开幕式由《史学月刊》主编郭常英教授主持。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宝明、河南省社科规划办主任  相似文献   

6.
值《学术月刊》创刊 4 5周年、出刊 4 0 0期之际 ,为迎接十六大、贯彻江泽民同志就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精神 ,2 0 0 2年 9月 1 9日— 2 0日 ,《学术月刊》社在沪举行“学术期刊与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学术讨论会暨《学术月刊》创刊 4 5周年纪念会”。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市社联、上海社科院领导郝铁川、李储文、尹继佐、施岳群、王邦佐、祝君波、周锦尉、武克全等和全国 2 0余家知名学术期刊负责人、本市著名学者共 1 0 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学术月刊》总编辑王邦佐主持。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学术月刊…  相似文献   

7.
信息传递     
2011年9月25—26日,由浙江省文化厅、绍兴市人民政府、中国鲁迅研究会、鲁迅文化基金会(筹)联合主办的2011鲁迅论坛·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绍兴市咸亨酒店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张曦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递     
《学术月刊》2012,(1):91
2011年12月16—19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高峰论坛:文化繁荣与期刊责任"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学术月刊》总编辑田卫平应邀出席。2011年12月24—25日,由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和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  相似文献   

9.
信息传递     
《学术月刊》2012,(8):61+77+92
2012年7月16—18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海洋学院主办,浙江海洋学院社科部、《浙江学刊》杂志社承办的"当代中国热点问题研讨会"在浙江省舟山市召开,《学术月刊》总编辑田卫平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学报的精神内蕴是对学术不懈的追求。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学桴》、《北京大学月刊》、《清华学报》等期刊都以追求学术为精神旨归。在近现代知识者看来,学术精神实则等于科学精神,对学术的追求实则与振兴中华民族有着紧密的关联。以《北京大学月刊》、《清华学报》为例,它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表那些具有"真研究"的学术文章,把追求科学精神的倡导落在实处。同时,为培养新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信息传递     
2006年8月16—18日,由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办的“中唐以来思想文化与社会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出席。2006年8月16—17日,由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主办的“中国文学与文化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出席。2006年8月18—20日,由中国明代文学学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暨2006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出席。2006年8月…  相似文献   

12.
本刊于一九八二年二月二日举行茶话会,纪念创刊二十五周年。参加茶话会的有上海学术理论界的著名人士,本刊的编委和新老作者,实际工作部门、新闻出版单位以及学术刊物的代表,共二百五十余人。会议由市社联常务副主席、《学术月刊》编委会召集人罗竹风同志主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其五同志应邀出席并讲了话。先后在会上发言的有周谷城、冯契、王元化、吴泽、吴文祺、杨廷福、胡曲园、漆琪生、钦本立、陈章亮等同志。罗竹风同志代表市社联和《学术月刊》编委会向上海和全国学术理论界的同志们,向《学术月刊》的新老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对《学术月刊》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他在回顾《学术月刊》走过的  相似文献   

13.
我既是《学术月刊》的一位忠实的“老”读者,也是《学术月刊》的一位新作者。说我是“老”读者,是因我1974年在西安工作时,因为特殊的工作关系,竟然读到了《学术月刊》“文革”前的所有经济类的文章。当时我还只是一个经济学的业余爱好者,并不可能完全读懂那些文章,但《学术月刊》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文革”后《学术月刊》一恢复,我就成了忠实的读者。后来我又成了《学术月刊》的作者。正是因为与《学术月刊》有  相似文献   

14.
2007年5月26日,由《云梦学刊》和《社会科学报》联合主办的“当代高等教育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报》《新华书摘》等单位的三十多位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递     
2011年4月23—24日,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首届上财经济史学论坛暨经济史学系揭牌仪式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田卫平应邀出席。2011年4月28—30日,由国家汉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文理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术月刊》编辑部张曦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6.
《云梦学刊》2014,(2):I0001-I0001
20l4年2月28日,“学术期刊·学术评价·学术创新”座谈会在南湖藏书楼举行。著名学者、编辑家、《新华义摘》原总编辑、二级编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耀铭先生主讲。校长余三定教授,中共岳陌楼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辉,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学院、期刊社的部分老师参加。座谈会三定主持。座谈会上,张耀铭先生围绕主题谈了目前学术期刊的种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模式等问题,深刻分析了学术评价的现状及其利弊。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有一件事情令我终身难忘。1961年2月,当我还是复旦大学历史系五年级学生时,与青年教师黄美真、赵清合作的《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在《学术月刊》作为重头文章发表了;紧接着,3月11日《人民日报》学术动态专栏,又以两千多字篇幅对论文作了详细介绍。万事开头难。第一篇学术论文发表了,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不仅十分感激《学术月刊》编辑乔彬的提携和指教,而且浮想联翩:一个尚未毕业的大学生,一个与《学术月刊》素昧平生在史坛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一个与老师合作研究的新兵,竟能署名在前,于当时全国知名、…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21日至24日,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共同举办了辛亥革命与中国传统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论文30余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现代哲学》、《学术界》、《学术月刊》等刊物的编辑也参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学术丛刊乙编"之一种,荣新江、党宝海主编的《马可·波罗与10—14世纪的丝绸之路》2019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为2016年11月召开的"马可·波罗与10—14世纪的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书分三个主题,共收录中英文论文24篇。"马可·波罗研究"主题是对《马可·波罗行纪》一书的文本及其所反映历史问题的研究:如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如何通过元代外国人名的译写特点在汉文史籍中寻找马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学术月刊》创刊40周年、《学术月刊》社于4月10日邀请沪上及外地专家学者40余人召开了“20世纪的中国学术”讨论会.与会人士不仅就“20世纪中国学术”的定义、研究方法及其性质等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而且还就20世纪中国学术在中西文化与学术的碰撞和融合的背景之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与教训、部分具体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脉络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