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论四川方言的“倒X不X/Y“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四川方言的”倒X不X/Y”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该结构中的词语X或Y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多有反义关系。其中名词通常是单纯的方位名词,动词是自主动词,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X或Y多为单音节词语。从语义上看,此格式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从X或Y偏移。从语用上看,此类格式具有形容词短语的特点,带有说话人的很强的主观性,口语性强。  相似文献   

2.
在老派湘语娄底方言里,双及物结构都含有给予类介词"赐",它和句中谓语动词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V赐"句式。分析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古汉语来源、句法结构特征和语法化轨迹,可以揭示娄底方言"V赐"句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把"字句像一个由动词支配的介词短语,且此动词位于"把"字句之后。这种句子结构是一个介词短语而非动词短语。在构建语法、明确阐述"把"字句结构的时候,应强调"把"字句显现出来的句法和语义。基于动词类型和动词后面的介词语义,可以确定两种"把"字句类型。可以通过限制"把"字句正式句型的变化形式来构建一个更好的机器翻译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4.
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形式既有中嵌式,也有动词短语的重叠。常见的形式主要有:V不V、V没V、V一V、V就V、V都V、V是V、V也V、V了又V、V1V1V2V2、爱V不V、VXVY、XVYV、要V要V、要V不V、V倒V倒、V起V起等。其中既有与普通话相同的格式,也有颇具特色的组合。文章简要分析了几种重叠形式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并与普通话的表达方式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指示词短语在篇章中除了指称功能之外,还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它是说话人表达自我感情、突显主观性的重要手段.运用认知语法中的主观性概念,可对"第一人称+这"这种复指形式进行分析,解释此结构的认知机制,旨在说明指示词短语特有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6.
动宾结构中常有动词虚化现象,但是从句法学角度检测却没有发现"V+a look(at)"中动词的语法性虚化,而是与同源动词结构"look(at)"在词汇序列方面填入词槽时的方式不同,属于"look(at)"短语的词汇化过程,与同源结构"look(at)"构成霍恩等级关系,并成为强势的表达式,内蕴了"look(at)"。在认知语用方面,引发"V+a loot(at)"结构中V虚化的最大动因是"体验——认知——语言"。  相似文献   

7.
在学界有关研究基础之上,通过考察各个时期语料,运用生成语法的X-阶标理论和管辖理论对"不免""难免"的内在化短语结构生成模式进行了推演、分析并发现:动词短语"不免"蕴含表示"一定会发生"和"发生概率很大"两种情况;动词短语"难免"突出困难性;以及"免不""免难"附加短语的产生.最后得出两者本无混淆之嫌,鉴于语用中位置不同,会饰演不同角色,进而由实变虚.  相似文献   

8.
《盐铁论》中330个"所"字有代词、助词、能愿动词、名词四种性质,其中代词构成的"所"字结构中"所 动词"157例,占49.5%,"所 动词短语"31例,约占9.8%、"所 以 动词(动词短语)"101例,占31.9%、"所(以) 动词/动词短语 者"101例,占"所"字结构的31.9%;从语料归类分析中可以看出"所"字在该时代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9.
感官动词"摸"所构成的动补结构"摸起来"、"摸上去",二者在语义、句法、语用、单位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异同。两者在语法单位性质上根据二者语义的不同可视为短语或正向词过渡的短语。  相似文献   

10.
《盐铁论》中330个"所"字有代词、助词、能愿动词、名词四种性质,其中代词构成的"所"字结构中"所 动词"157例,占49.5%,"所 动词短语"31例,约占9.8%、"所 以 动词(动词短语)"101例,占31.9%、"所(以) 动词/动词短语 者"101例,占"所"字结构的31.9%;从语料归类分析中可以看出"所"字在该时代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四川西昌方言中的"一下"进行详细地描写和分析,展示了"一下"在西昌方言中作为数量短语和副词的语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方言动词的体貌、情态、状态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与印欧语等屈折语在语言类型上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词的形态和构形方式。如同一般汉语方言,贵阳方言动词并不象印欧语那样通过词形变化构形,而是通过动词与辅助成分~定形式的组合,构成本文所说的各种语法格式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贵阳方言动词语法格式的构成方法分虚词运用和结构重叠(间接重叠和短语重叠)两种。其格式类型及表达的语法意义都比较丰富。本文从语法范畴方面归纳为“体貌”格式、“情态”格式、“状态”格式三类。体貌格式表达动作行为的启动、完成、进行、持续、尝试等动态方面的语法意义;情态格式表达进行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13.
参照《汉语方言语法类编》,结合实地调查,笔者分析内蒙古晋语的语法特征发现,内蒙古晋语中的名词重叠仅表示一种事物;"儿"词缀使用较少;动词词缀"圪、忽"只是构词词缀。动词可以构成"V+的了、VP+囒、V+见、V+呱、V+来来、V+转"等构式;形容词可以组成"A+着、A+得"等构式。内蒙古晋语中有"习、左连、乃哇、没敢定、拢共、一孟古、或、聘、价、漫不说"等特殊词语。方言句式中,形容词性"把"字句强调某种性质的最高程度,被动句主要由介词"叫、让"构成,虚拟句常用"动"。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汉语方言中,体标记“在”由“在这(那)里”脱变而来,这在丹江方言中也得到了印证。丹江方言句尾体标记“在”是动词结构后“在里”的缩略,不是来源于表存在的动词“在”。动词短语后虚化的“在这(那)里”表示状态的持续,和动词前虚化的“在(这)那里”有相同的来源,都是相应位置的介宾结构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析了20世纪汉语语法学界关于“N的V”短语研究的主要成果,由“N的V”的结构研究、“N的V”的功能研究、中心语“V”的语法性质研究、几点启示等四部分组成。一百年来,语法学方法的嬗变推动了“N的V”研究的不断深化。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存有较多的分歧,如“N的V”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类型、“N的V”及其中心语“V”的语法性质等。“N的V”的分歧从本质上讲是如何认识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性词语的句法、语义、语用的性质和特点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汉语动词、名词转类的问题。目前,汉语动词的分类存在缺陷,应该根据能否充当谓语把汉语的动词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两大类。如果把“N的V”放在非谓语动词这一范畴中进行研究,分歧会逐步减少的。  相似文献   

16.
《歧路灯》中的动词"董"和形容词"古董"颇有地域特色。"董"是行为动词,在句中作谓语。"董"和"弄"在语义、语法上相同,而在语用、使用范围上有异。因此该书中的"董",都可以用"弄"替换,而"弄",却不尽可以用"董"替换。"古董"包含有难缠、固执、不易对付、变幻莫测、居心叵测、行为乖戾、喜欢惹是生非等义,可以表现性格、脾气、行为、内心、外在等诸方面。今天的豫西南等方言中也有与《歧路灯》相似的"董"和"古董",但古今的"董"都谈不上"粗俗",且"董"的行为本身从性质看并非都是"胡为乱来"。  相似文献   

17.
"V就V在P"格式是现代汉语常用固定格式,但从语义和认知语用角度对此格式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在分析该格式中V的语义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能进入该格式的V主要是性质形容词、具有状态和结果意义的动词和"(没)有 抽象名词"短语.该格式中V所具有的语义特征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中的"凸显性"和"象似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话语标记是语法化和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话语标记"你想"中"想"的虚化历程与其他感官动词同中有异,"你想"也具有复杂的虚化机制。"你想"的主要语用功能是求同与提示,同时在语篇中为听话人提供语境支持,凸显其后的短语或从句。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的角度看,语言世界的量范畴有主观量和客观量之分,主观量指的是用一定的语法手段表达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主观评价,又分为"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汉语方言的小称是用各种语法手段表示事物小、数量少、时量短或动量小。因此,与"主观小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鄂东方言的小称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儿"尾是表示小称的重要标记,不仅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小称,还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短语的后边表示小称。重叠形式也是表示小称的重要手段:名词重叠后表示物体的三维空间量减小,具有小称的功能;动词"VV式儿"重叠形式表示"轻量",也具有小称的功能。量词重叠具有量的离散性特征,离散性是将事物分割成一个个分散的形式,自然与小称有关;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的减弱,也具有小称的功能。鄂东方言的小称与主观小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对量的主观评价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从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两方面探讨了"充满"一词汉译英的表达方式的一些常见形式常用主动态的动词短语、常用被动态的动词短语以及主动态皆用的动词短语等.全面认识这些表达方式,能使译文表达得完整正确而又流畅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