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对哈尼族起源于古代青藏高原的羌族的“南迁说”提出不同意见,并从多角度论证了“土著说”观点。作者认为,哈尼族是以云南红河流域哈尼先民为主体,吸收、包容了本地区彝族、白族、瑶族的部份先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四川、南京一带迁来的汉族,逐渐融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研究宇宙全体的学问。在哲学史上,人类智慧的触角最先探测的对象,就是宇宙的本原是什么?宇宙的组成资料是什么?宇宙万物是如何生成变化的?这些对宇宙存在的冥想深思,便形成了人类的宇宙生成论。同其它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哲学思想的古代民族一样,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古代彝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不但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在探测宇宙的过程中,他们继承先民的优秀遗产,吸取汉族古代哲学的积极成果,逐渐形成了一套颇具民族色彩的宇宙生成论。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彝族的宇宙生成论作为其民族文化的精华,至今仍对彝族文化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认真探讨古代彝族的宇宙生成论,不仅有助于揭示古代彝族的哲学思想,而且有助于弄清楚彝族文化的基本特质,这对于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两个社会主义文明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建水 《北方论丛》2015,(6):138-143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资本论》的传统范式只是表现了《资本论》经济学思想,却遮蔽了《资本论》哲学思想。只有既从经济学与哲学双重维度解读,又从马克思思想发展完整理论逻辑解读,才能破解双重断裂论和多重过时论,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并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把经济规律翻转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凸显《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  相似文献   

4.
《论彝诗体例》是继举奢哲《彝族诗文论》、阿买妮《彝语诗律论》等之后,在贵州毕节地区发现的又一部彝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这部著作较为深刻地总结了彝族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系统地阐释了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在彝族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论彝诗体例》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掌握打开彝族古代诗歌的一把钥匙,而且还能使我们窥见到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体系的概貌.  相似文献   

5.
杨建祥 《东岳论丛》2000,21(2):115-117
《管子》一书天人关怀中的持满思想依“人与天调”向度 ,根基立在“持满者与天”。持满 ,既有天道之本体根据 ,又系人道之辩证所为。即便功名成亏 ,也符合“持满者与天”之理。天人关怀中的持满有道 ,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持满关切 (先与后、忧与乐、生与死 )。辨析《管子》一书天人关怀中的持满思想 ,可以发现其持满有道观念中既具有丰富的德性意识 ,又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武定凤氏本末笺证》是一部以笺证体裁研究云南古代彝族罗婺部酋长及其后裔武定凤氏历史的传著,它在校点、笺证清代著名学者檀萃所撰《武定凤氏本末》的基础上,对彝族史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考释、深入的研究、严谨的论证,清楚地阐述了云南武定、禄劝一带,自南宋淳熙年间的罗婺部至清朝乾隆年间武定直隶州彝族土司的兴衰史。《笺证》把武定凤氏兴衰史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置于彝族史、云南地方史的大范围内进行考察研究,指出元明时期武定的彝族社会已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凤氏祖辈担任土官,领有封建王朝授予的领地,剥削和榨取农奴(“蛮民”),这就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武定地区彝族封建领主制社会形态,充实了彝族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封建领主制社会这一重要环节,丰富了彝族史研究的内容,从微观研究的角度扩大了彝族史研究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7.
彝文是一种古老的超方言的音节文字,明清汉文献中称为“爨”文或“韪文”。在我省毕节、安顺、兴义等地区的民间,有不少彝文手抄书籍流传。这些书籍,多以说唱的形式记载着彝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宗族世系、婚丧礼仪、简单的天文地理知识和彝族先民关于天地起源、社会发展的认识,对于研究贵州彝族的历史、政治社会制度和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14,(2)
在殷商的占卜中,出现了龟甲取代水牛肩胛骨的情况,这是因为古代先民相信龟为现实中神灵的动物,对于占卜最具有灵验之效,而且对于卜辞的记录与保存是非常有益的,由此龟甲遂成为最神圣和最灵验的卜筮具,从而形成了"古者筮必称龟者,以其令名,所从来久矣"的卜筮传统。蓍草的诸多特点可能比较适合古代先民的宗教观、筮卜观、审美观和运用上的要求。蓍草被视为神草,古人认为它长寿而又神灵,因此蓍草成为理想的卜筮具。古代先民对于作为卜筮具的龟、蓍具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喜好与迷信,这与龟蓍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品性以及在众多的卜筮具中的胜出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司马迁作《史记·龟策列传》,以卜筮为"圣人重事者",突出了占卜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但又强调对于卜筮不可迷信,并发挥了《尚书·洪范》"五谋而卜筮居其二,五占从其多,明有而不专之道也"的观点,对于今天理解卜筮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壮族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生活中,不断地认识世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神话。这些神话,体现了壮族先民对宇宙起源、人类起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最初看法,是古代壮族人民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萌芽。关于“大气”构成天地的观念古代人类对于他们生活在其中的奇妙的大自然,具有特别浓厚的探索兴趣。浩渺的苍天,广袤的大地,纷繁的物类,是怎样形成的?壮族先民通过探索和思考,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李知 《船山学刊》2007,(4):97-100
"味"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独特的范畴.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出发,结合中国哲学思想和礼乐制度考察味论的起源.以历史为线,勾画"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涵的延展,注意到"味"与其他概念范畴的联系.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语境中,是对古代诗性理论传统的重新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出于诊疗时代征候、批判实证主义并重建哲学的目的,杜威以发生学的方法来解读古代哲学。在《哲学的改造》中,他从社会学角度历史地阐述了古代哲学形成的社会条件,揭示了本体界与现象界二重划分的秘密;在《确定性的寻求》中,他又从心理学角度历史地阐述了古代哲学形成的心理情结,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相分裂的根由。杜威对古代哲学的批判性解读,启示我们去关注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原初关联,以及它本然地所担负着的价值使命。  相似文献   

12.
问候语是人类使用频率很高、使用人数很广的一种言语。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问候语,能反映出他们不同的心理性格和时代特征。“无它乎?”是我国最早的日常问候语,从中可以看出先民们艰苦险恶的生存环境,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折射出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对他人的关爱精神;透视出先民们因畏而敬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民风习俗;体现出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变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探讨问候语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和构建平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周易》看儒家文化氛围对中国古代教学发展的影响王汝发,李德生引言《周易》这部发端于殷周,总成于西汉,历经多代士人学子编定并不断添注的奇书,思想之庞杂,既具有周秦时代知识全书性质,又具有思想的复合性,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搞清儒家文化对...  相似文献   

14.
<正> 《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述》(刘嵘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是近年来国内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之一。作者根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毛泽东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主要著作,用简炼的文字、通俗的语言从纵横两个方面,既清晰地勾画出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线条,又简要地介绍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概貌,是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西德尼·谢尔顿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另一面》的第一章中感受倍深,从忠实传意、瞻前顾后、运用技巧等几个方面归纳,进而研讨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何以异中求同、变中求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翻译行为既受限制性约束,又有创造性的自由,其本质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在其所著《瑜伽师地论叙》、《杂集论述记叙》、《瑜伽真实品叙》等著作中,判法相、唯识为二宗,为是时惊世之论。认“法相与法性为一种学”,“法相与唯识是两种学”,并条分缕析,详加论列。兹依所论归纳为四,疏作解读:一、缘起与线生;二、平等与疏胜;三、根本智与后得智;四、能变与所变。欧阳所依为印度佛学原始,并非标新杜撰。如果对判法相与唯识为二作哲学的诠解,乃大师追求终极本体与认知方法的不同。中国近代哲学如果缺少了博深的佛学的一面,是不完备的。  相似文献   

17.
窦炎国 《齐鲁学刊》2006,4(6):27-31
《盐铁论》既充分展示了当时上层社会两种不同的治国思路,也相当集中地体现了当时两种对立的经济伦理观。在理解何为治国之本问题上,贤良、文学持道德决定论的观点,而大夫、御史则持经济决定论的观点;在对待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上,贤良、文学持崇本抑末、以农贬商的观点,大夫、御史则持以末易本、以商通有的主张;在对待国家财富的管理和分配问题上,贤良、文学持无政府主义的立场,而大夫、御史则持权威主义的立场。《盐铁论》开启了儒学内部的义利之争,因而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著的《淮南子》是一部集道家黄老学派之大成的理论著作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淮南王刘安本人的法哲学思想无疑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依托于《淮南子》 ,从本体论、价值观和治国方略三个方面对刘安的法哲学思想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与春秋史官的哲学思想孙以楷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事物对立统一性质的认识,常常是用一与两、或阴与阳等概念来表示的.一、两概念及阴、阳意识在《易经》、《诗经》、《尚书》中已经出现,但作为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则主要是春秋史官们的贡献。阴、阳二字最早见于《诗...  相似文献   

20.
胡宏在总结北宋理学的基础之上,通过阐释、发挥、利用《中庸》、《孟子》及《易传》等思想资料,提出了其既具超越性又具内在性的性本体理论,并通过对《四书》中有关思想资料的阐释、发挥、利用,提出了其工夫论。在其理学体系的建构中,《四书》思想资料是重要的学术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