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消费率偏低。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 美元,居民消费率为47.09%,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大约为60%左右,我国比国际平均水平低近13个百分点。我国最终消费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长期低于GDP 的增长速度。发达国家长期发展的经验表明,最终消费总额的增长速度应当基本与GDP的增长率保持相等。消费率偏低,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消费环境和居民当期剩余消费潜力指标体系,并以居民当期剩余消费潜力来间接衡量当期居民消费潜力释放情况。运用ARDL-ECM的动态建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消费环境改善与居民当期剩余消费潜力之间存在着长期负向均衡关系,且消费环境的改善对剩余消费潜力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滞后效应;各子消费环境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作用不同,消费经济环境改善对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作用更明显,消费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对刺激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作用最大,消费制度政策环境和消费供给环境改善的刺激作用次之,而消费文化环境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作用仍需提升。  相似文献   

3.
谭军  刘巍巍 《统计与决策》2012,(15):107-110
文章在跨期消费决策两期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劳动课税的税率变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最为显著,要想提高居民最优当期消费率,采取降低对劳动课税的税率效果最为明显;资本课税的有效税率对居民当前消费率的影响"替代效用"大于"收入效应";而从长期来看,对消费课税的税率与居民消费率呈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消费率看提倡和鼓励消费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率一般指消费需求占GDP的 比重。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从提高消费率入手,认真研究和改善消费政策,大力提倡和鼓励消费,以此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消费率偏低的主要表现 1.与国外比较.消费率的差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在所统计的36个国家中,只有8个国家的消费率低于70%,其他国家的消费率均在…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世代交叠跨期最优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之间的理论模型,运用山东省城镇居民1992-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协整、误差修正及VAR模型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实际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的加深是居民实际消费行为变化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与山东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负相关;人口年龄结构与各类消费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和方向有差异.老龄化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率正相关,与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消费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盛来运等 《统计研究》2021,38(11):35-46
居民消费与家庭人口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18年和2019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微观家庭的平衡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合我国人口未来变动趋势,从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属性、受教育水平三个维度着手,就家庭人口结构变动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提高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具有负面效应,更为积极的生育政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本文建议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优化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挖掘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推动建设高水平国内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建立以来,居民消费领域出现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偏低等问题以及我国提出的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政策,分析了吉林省居民基本消费支出及其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8.
传统消费理论主要是注重对消费者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研究,而新的西方消费者信心指数理论指出,消费者信心指数对消费支出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对刺激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并结合南京市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数量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印证了两者间存在紧密相关性,从而建立南京市居民消费函数的主观因素拓展模型,并进而提出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即在注重对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收入的研究外,还要注重对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转换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进入90年代后,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居民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诸如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受到严重的国内市场需求约束,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阻.因此,对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探索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内在因素,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盛勇 《统计研究》2007,24(6):48-52
近年来,我国消费率不断下降,投资率持续上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并将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揭示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基本原因,提出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