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翀炜 《学术探索》2009,(6):107-109
当今世界约二百个国家中拥有大约五千个民族,很少有国家和民族是完全重合的。相反,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尽管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得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国家之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关系日趋紧密,人员的跨地区、跨国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大大超过从前,但事实上民族国家依然是当今世界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的国家认同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平 《学术探索》2009,(6):35-40
国家认同是民族国家时代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中国自从建立民族国家以后,国家认同问题就由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而凸显出来。由于民族构成十分复杂,中国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现实中,中国的国家认同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甚至存在隐忧。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家认同建设,提升国家认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现代国家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化建构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但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建构是十分不均衡的。这就导致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发展主题经历了从民族国家建构到民主国家建构的嬗变。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是以提高国家控制能力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建构。直到20世纪末,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才开始由民族国家建构转向以提高国家合法性为核心的民主国家建构。因此,民主国家建构将成为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民族—国家及其民族—国家主义是现代世界之中极其复杂而又关系重大的现象,而中国作为民族—国家的现实更是这类现象的盘根错节的典型。但是,当代主流的民族—国家理论不仅以西方的社会和历史为模板,而且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和共同的基础,从而导致它们的内在矛盾,并且只具有区域性的意义。事实上,任何民族—国家都是通过共同的政治核心因素和基本结构的构建并且同时以特定的族类属性得以普遍化而形成的。这种政治核心因素和基本结构为分析和判断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国家的传统民族—国家的性质提供了衡量的标准,而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其实就是这个传统的民族—国家的沉重转型,而非构成。  相似文献   

5.
周平 《江汉论坛》2023,(5):5-14
现代国家是时间进程上的,更是类型学意义上的,最终要落实到一种国家类型上,这种国家类型就是取代王朝国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形态,必然具有深刻的民族特性。在价值层面,民族国家的国家伦理具有突出的民族属性,集中表现为“主权在民”原则,即国家政权的建立和运行皆服从和服务于民族的利益。在制度层面,民族国家的权力设置和运行必须体现由全体国民组成的民族的主权者地位,同时也要在国家体制中采取特殊的安排来保障国内各个民族的权益。在治理层面,民族国家治理中的民族取向分别表现为国民取向和族群取向,前者指向国族即国民共同体,后者指向国族的组成单元即族群,在国家治理尤其是国内民族关系较为复杂的国家治理中如何处理两种取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在行为层面,民族国家的行为受到民族因素制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且形成了趋势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国家在发展中诉诸民族共同体或民族主义,国家行为表现出了突出的民族特性,国家利用民族因素进行政治结盟,国家基于民族文化塑造世界的未来。民族成为了现代国家底层性或本根性的核心内涵,因此要形成完整的现代国家叙事,民族视角的叙事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国际政治多极格局不是一回事。应当从国际关系体系的高度来把握世界多极化趋势。当代国际关系体系制约着主权国家形成的民族国家体系 ,因而也决定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两极格局的终结实际上是多极化趋势推动的结果。“一超多强”是向多极格局过渡的力量结构 ,是暂时的现象。“多强”力量增长与“一超”力量增长的相互依赖关系决定了“单极”世界不可能建立。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征有三: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及其作为主权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平等地位;二是境内民族关系的重新整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各民族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生共存;三是国家政治的民主化。三者构成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近代性",也赋予了近代中国作为"民族国家"应有的内涵。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有一个理论上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紧密关联着西方民族主义的输入和中国人民的政治实践。中国不少有识之士为此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国家构建是国家主权统一与民族权利平等的历史辩证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当代中国治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形式,对多民族的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国家的领土单位整合与族际政治整合,保证了国家统一与主权完整;保障了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内部事务和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民主自治权利的实现,促进了民族平等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曹振华  李彬 《理论界》2013,(12):141-143
近代以来,q-国闭关锁国的东方朝贡体系被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冲击的粉碎,卷入世界体系,重新开启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过程,面临着多重危机。在中央权威弥散,对外独立主权丧失,传统社会解体,政治民族缺位的建国困境之下,国民党选择了以党建国之路,这具有历史合理性。在历经议会政治失败之后,孙中山毅然选择了以党建国之路,设想依靠强大的革命性政党来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先后经军政到训政,最后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10.
刘英侠 《理论界》2013,(5):130-132
辛亥革命标志着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专制时代的结束,也开启了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构建的新的历史征程。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政治思维方式,中国开始以民族国家的姿态进入到世界行列,开启了现代化意义上的国家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出现,特别是欧盟的出现,中国也别无选择地被推向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在这种背景下,经历了百年的中国电影也被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一方面,全球化为中国电影广泛传播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对各民族文化传统、世界多元的文化发展提出了挑战。世界电影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各国都在努力探索一种后文化殖民状态下的国际化策略。日本就利用动漫打入国际市场,欧洲保持了一贯的艺术电影和纪录电影的优势,并把它发扬。中国电影要想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立足,必须立足于本国的文化传统,结合自身优势,制定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电影品牌国际化的道路。本文将主要谈国家形象、国家电影品牌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资本的全球化发展推动了超国家权力机构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的消亡.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实际上是由民族国家组成的全球系统:一方面,资本积累所必需的日常管理、增殖环境等要素依赖于民族国家的支持和维护;另一方面,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权力也随着资本积累方式的改变而重构.世界历史发展的图景在资本与民族国家相互分离、依赖和重构的关系中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共同体在其民族政治的发展上都有其独特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俄罗斯族作为我国靠近俄国边疆地区的新生少数民族之一,其民族政治发展过程较为特殊.中国俄罗斯族的民族政治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民族政治发展的自发与自治阶段;二是民族政治发展的隔离与分治阶段;三是民族政治发展的整合与重构阶段;四是民族政治发展的政治一体化阶段.对其各阶段民族政治发展特点的研究,有利于族际间的认同和国家认同,也有利于构建国家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形象是当代广告话语体系中重要的表现主题。中国形象在当代广告话语中主要呈现为四种不同的形态:物态隐喻、政治表达、地域展示和民族情感,这四种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展演变。构建国家品牌是当下广告话语塑造国家形象的新动向。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当代广告话语必须通过跨文化沟通的形式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现代政治文化具有世俗性、自主性、开放性与融合性。民族国家治理是国家公共权力控制和引导政治、社会活动的运作行为。政治文化现代化与民族国家治理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现代政治文化对民族国家治理提供支撑与协调,民族国家的治理活动推动、引导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关系良好,文化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开展双边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要利用回族与阿拉伯民族文化上同源性的优势,以举办"中阿经贸论坛"为契机,全面提升与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的关系,这不但是中国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也是长期战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国家和政治国家都是现代主权国家,但民族国家与政治国家在建国顺序与建国内容方面有显著差异.在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过程中,孙中山力持通过政治革命实现政治国家的目标与民族国家的统一.由于政治国家价值理念与社会现实方面的差异,政治国家理想与民族国家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孙中山建立政治国家实践迭遇挫折而不能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由通过政治国家统一转向了通过民族国家统一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民主化是世界的潮流,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现代化与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强大的国家权威主导下展开的,中产阶层和知识分子在现阶段仍然存在些许局限性,借鉴西方成熟民主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参考东亚、第三世界国家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政治精英与民主化存在高度相关性。国家与社会走向民主实质是调节人与制度的关系,在人的方面,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现代政治精英的成长;民主化是需要现代政治精英推动的,现代政治精英的成长是民主化与现代国家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国家权力本来是属于社会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权力最终要回归于社会,这是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发展的总趋势。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也只能是一种逐步转移的过程。这种逐步转移的过程,表现了由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逐步发展、由低级民主政治向高级民主政治逐步发展的规律。任何性质的社会形态,要走向现代化,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实现国家权力向社会的逐步转移,必须不断改革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这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所提供的一条最重要经验。只有通过对高度集权管理体制的深度改革,实现公共权力在国家和社会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阐明了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本质,并在20世纪60年代获得当代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从最初抽象宏观的叙事方式转向对个案国家及其权力运作的具体化、实体性研究,关注国家发展现实需要和世界政治格局调整,具有强烈现实解释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分析表明,全球化并未改变民族国家的阶级属性;全球文化同质化并未削弱民族国家自身文化的本土化与民族性;跨国组织与超国家集团的发展并未改变全球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民族国家依然是最为重要的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