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个人的良心,在许多情况下,与牺牲自己对法的确信相比,更不容易违反实在法,但也可能有良心拒绝服从的“邪恶的法”。——拉德布鲁赫一、问题的所在在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的方法论中,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是“法的效力”(Rechtsgeltung)问题。这一问题位于其主要著作《法哲学》的第十章。拉德布鲁赫在这一问题中尝试了“规范的”法理念的现实化,即认为法的理想与现实、约束性与实效性,在同时有效这一点上,才能够相互结合。因此,拉德布鲁赫把按照耶利内克(G.Jellinek,1851-1911)的公式所提示的对“法的效力”的疑问,作为“事实上的规范性”加…  相似文献   

2.
关于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的日常问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国法学学者拉德布鲁赫的遗稿<法哲学的日常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始终如一地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二是第一次指出了"平等原则"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作为对唯物论的法律观进行批判的论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拉德布鲁赫的价值哲学及其对自然法与实定法冲突的见解为前提,借助当代中国法学家的人权和程序正义理论,对中国从"法制"到"法治"转变时期的劳动教养制度提出质疑.作者认为,根据拉德布鲁赫的法哲学和现代正义理论,劳动教养制度将走向被修改或废除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事物的本性”是古罗马以来西方法哲学中一个莫衷一是的永久性话题,是那些试图缓和实然与应然相互对立的人们的口号。拉德布鲁赫通过对社会法、理念素材及其历史性的考察,认为“事物的本性”与自然法是对立的,而从“事物的本性”中产生的法与思想都必然地担负着哺育它的历史风土之特征。  相似文献   

5.
美拉德反应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常见于食品加工过程的非酶褐变反应,对食品的色泽、风味、营养、安全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对美拉德反应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当前研究热点以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价值哲学与宗教哲学的对话中,拉德布鲁赫提出了“超越制定法的法”。相对主义对于任何见解都是宽容的,但是,对于妄称自己系绝对真理的观点,则是不宽容的:法律的理念乃是正义,而正义则是实现人类的平等。在制定法律之时,如果完全没有追求正义,并有意识地对构成正义核心的平等予以否认,这样的法律就只不过是一部恶法。对存在于“超越制定法的法”的背后的自认为的“神法”,是允许存在怀疑和信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纳粹法、日本殖民地统治法等都应被评价为“制定法的不法”。  相似文献   

7.
外国人类学家对中国家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人类学教授丹尼尔·库尔普,被认为是以人类学方法对中国家庭进行研究的第一位西方学者。自库尔普以来的外国人类学家对中国家庭的研究,在60年代以前,主要是通过收集文献资料进行的,亲自进行田野调查的较少。60年代以后则是以田野调查为主,但主要限于台湾和港澳地区,对中国大陆家庭的研究,则是通过访问移居港澳和海外的大陆居民而收集资料,在中国大陆的田野调查工作,只是最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因此,本文所提到的对中国家庭的研究,多是根据对传统社会和港台社会的资料而作出的。  相似文献   

8.
妇女与本土: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妇女犯罪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金玲 《浙江学刊》2002,(6):167-173
近 2 0年来中国大陆有关妇女犯罪的研究一直处于双重边缘的地位 :社会学研究的边缘以及妇女研究的边缘。本文对妇女犯罪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关注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从学科建设以及女性主义的角度指出现有的妇女犯罪研究理论体系中的短缺及不足。最后强调在本土化的基础上 ,从社会学和社会性别两方面 ,对中国大陆妇女犯罪的研究进行改良 ,并提出自己关于构建对妇女犯罪的社会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术界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中国(大陆)学术界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情况的综述和评论。文中 回顾了中国学术界“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史,对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在此基 础上,总结了中国学术界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的特点,并对该研究所反映出的中国学者的 历史认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学者的反思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到一条适合正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发展的道路,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工作模式,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美国、日本社会工作这一行业形成的背景、社会工作开展情况、多部门合作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适合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发展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试论日本“满蒙政策”的形成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走上了扩张军备和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在这种形势下,明治政府很快确定了一项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即后来所说的大陆政策。此后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对华侵略活动就是实施大陆政策的结果。日本对华侵略扩张的矛头,除台湾外,首先是指向东北地区。与此相适应,在实施大陆政策的总范围内,日本还专门制订了向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侵略扩张的“满蒙政策”。可以说,日本的“满蒙政策”既是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本身的特点,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深入研究、探讨“满蒙政策”的有关问题,不仅有利于对大陆政策问题的探讨,同时对深入研究日本近代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特别是对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地区史,也  相似文献   

12.
封润 《社会工作》2011,(14):32-34
儿童青少年遭遇诱拐及逃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热议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在台湾实习经历以及对大陆与台湾失踪儿童青少年协寻工作开展状况的深入了解,就两岸失踪儿童青少年协寻工作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借鉴台湾经验、提高大陆失踪儿童青少年协寻工作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桐声 《日本学刊》2003,(6):69-81
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问题上主张各异,对相关国际法的理解也有明显分歧。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大陆架自然延伸等原则,钓鱼岛的领土主权理所当然属于中国,并有其领海和毗连区,但作为一组无人居住岩礁而不享有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日本在东海单方面划定将钓鱼岛归入日本一侧的所谓“等距离中间线”,并欲以此扩大专属经济区。与中国强分大陆架。日本的做法缺少国际法法理依据,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及其领海权,以及中国对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的正当权益。在中日两国即将同时向联合国申请大陆架资源之时,应重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法判断,向世界重申中国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资源方面的合法权益。而且,作为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当前中日两国应以公平协商为原则,认真研究如何推动共同开发东海大陆架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颠覆与建构1990年代以来英文学界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敏磊  毛升 《社会》2006,26(1):187-205
在当今中国女性研究领域,女性群体形象一直是东西方学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特别是20 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一批较有分量的研究专著和期刊论文。本文试图对20 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的英文研究成果加以评介,并与大陆女性研究进行比较,以期从女性群体形象的角度探讨西方中国女性研究的特点及其与大陆女性研究在理论立足点、学者性别构成、选题等方面的异同。这些女性群体包括:新女性传统女性、才女、家庭妇女职业妇女、贞妇烈女、妓女、农村妇女、女勇士、女尼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内政、外交、军事与安全、中日关系、历史等五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大陆出版和发表的关于日本政治、历史研究的论文及著作进行了分类和整理,以展示2009年中国的日本政治、历史研究的最新前沿成果,为读者提供基础资料和相关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社科期刊网、中国国家图书馆为资料来源,对2010年中国大陆发表和出版的关于日本政治、历史研究的论文及著作,从日本内政、外交、军事与安全、中日关系、历史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和整理,以展示2010年中国的日本政治、历史研究的最新前沿成果,为读者提供基础资料和相关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根据大陆架是大陆领土延 伸的原则,中国对整个东海大陆架拥有不容侵犯的主权权利。东海大陆架理应由中国和有 关国家协商确定如何划分。为避免中日在钓鱼岛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的分歧影响两国关系,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来处理这一问题。近年来,中国与日本围 绕钓鱼岛问题、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以及关于海洋科考通报、海洋法磋商、渔业协定、东海沉船 事件等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涉与磋商,坚定地维护中国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和在东海的海洋 权益,同时反复强调指出:维护东海稳定,避免矛盾升级,实现互利双赢对中日双方都有利。  相似文献   

18.
蒋帅 《日本研究》2013,(1):77-83
针对中日之间关于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的争端,本文提出了大陆架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第三种情形,即位于一国大陆架上但延伸至大陆架争议区域的油气田的共同开发。第三种情形的共同开发是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来考虑的,油气田所在的大陆架所属国不负有不单方面开采的禁止性义务,也不负有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的国际法义务。在与日本协商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时,中国应拒绝日本对中间线以西位于无争议的中国大陆架上的油气田进行共同开发的要求,除非双方都同意第三种情形的共同开发,并就此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9.
行政吸纳社会——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中国大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提出了"行政吸纳社会"概念,并以此概括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结构特征。文章指出了"行政吸纳社会"的三种主要方式——"限制"、"功能替代"和"优先满足强者利益",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对"功能替代"和"优先满足强者利益"进行了说明。通过考察"行政吸纳社会"的实际效果,发现这是一个真实有效的体制。在"行政吸纳社会"的体制中,国家与社会不是分离,更不是对立,而是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蒋同  钟厚涛 《唐都学刊》2006,22(5):73-77
对中国大陆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隐喻研究进行了宏观审视:文章第一部分从隐喻的概念、隐喻的分类、隐喻的工作机制、语料库的整理、西方隐喻研究史等五个方面对西方隐喻研究在中国的接受情况进行了梳理;文章第二部分从对西方单一隐喻理论的评介、对西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隐喻理论的对比研究以及对西方隐喻理论的整合等三个层面,从中国本土的学术立场对西方隐喻理论进行了回应;文章第三部分对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和运用隐喻理论对相关问题的解释进行了探讨。最后,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则简要地点出了目前学界亟待深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