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三美”原则浅析许渊冲的汉诗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渊冲在中国古诗词英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提出的"三美"原则给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方法。在"意美"方面,注重原诗的隐含意思;在"音美"方面,注重押韵;在"形美"方面,则注重对仗。  相似文献   

2.
许渊冲在汉语诗词外译的实践中认识到,翻译所涉及的两种语言各有劣势、等势和优势,因此在翻译中可运用浅化、等化、深化手段,力求在意似、音似、形似的基础上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从而使译者本人和读者都能知之、好之、乐之.这五个三,加上以诗译诗等原则,构成了许渊冲诗词翻译美学体系,而意美、音美、形美实为该体系的核心.许渊冲诗词翻译美学既来源于实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在汉语诗词外译中也一直以一贯之.  相似文献   

3.
许渊冲不仅以质高多产的翻译实践而闻名,更以卓有建树的翻译理论建构而享誉译界.由他率先提出的翻译主张“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虽曾引发长久论争,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和巨大贡献却不容抹杀.本文即以李商隐《无题》的几种英译本为观照,在比照分析中重审许渊冲“三美论“和”竞赛论”在古诗英译中的优长及缺失.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翻译是优秀译者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方面,许渊冲先生有着独特的译诗风格,从而显示了其译诗的个性化.从前后缀类词汇、词汇与短语、句法等三个方面对许渊冲先生古典诗词英译的语言特征进行分类例释,并结合英诗例证,以期阐明许氏成为一名诗词翻译大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诗不厌改,贵乎精也——许渊冲先生诗词改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于诗歌创作的过程当中,莫不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诗歌翻译一如诗歌创作,亦需如琢如磨、精益求精的"求美"精神.诗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于大量的诗词翻译之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三番五次的诗歌改译,锲而不舍,如琢如磨.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诗词改译的个案研究,希望能给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6.
所谓"新译"指的是在比较和批判的继承中,发扬中国的译论思想。许渊冲先生的"新译"由丰富的翻译实践、多彩的翻译理论以及健全的思想渊源构成。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许渊冲的"新译"思想,有必要从共时与历时角度,辨析"新译"的思想内涵,指出其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许渊冲唐诗英译的翻译策略,并从许译用字选词“神似”、发挥英语语法结构优势、中英语言文化竞赛创优的角度,分析总结许渊冲唐诗英译的艺术成就,旨在对翻译实践与教学带来指导意义,同时亦是对“中国人的诗还是由中国人译为佳”论点的支持及对许译唐诗艺术风格的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典藏的宝库。其主题丰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结构工整,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的全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古诗词翻译大师,他的《诗经》全英译本是其音、形、意三美理论指导下的佳作。韵译是其译本的典型特色,生动再现了诗歌的音韵美;重章叠唱的优美形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文化意象承载了诗歌深刻的内涵,传递了异域民族特有的文化韵味。许译《诗经》三美齐备,全方位再现了《诗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相比古诗英译,许渊冲在宋词英译方面的成果相对较少,而学界对其宋词英译的研究亦相对有限。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从美学、翻译过程内部要素、翻译理论、语言学和其他视角等角度对许渊冲的宋词英译研究进行回顾。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以"三美论"指导的成果较多,研究对象较为狭窄,存在翻译理论套用之嫌,跨学科的研究不多。本文提出,今后学者可从文化翻译、实证研究、跨学科、译者改译等方面对许渊冲的宋词英译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译者,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翻译。作为一名诗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显示了其译诗的个性化。本文从字词、短语、句法等方面对许渊冲先生古诗英译的语言特征进行比较详细的归类与例释。  相似文献   

11.
诗歌创作需要修改,诗歌翻译更需要修改.研究许渊冲先生诗词的改译,可知先生诗词改译的特点改韵救义,删繁就简,内蕴毕现,诗意开豁,人称换位,重心转移,跨行增益,诗题改译,润色标点,诗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诠释了许渊冲的诗词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表明,许渊冲诗词翻译思想与实践主要体现了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翻译过程的"弱汰强留"、以及译者追求的"译有所为"等生态翻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翻译理论方面的建树之外,许渊冲先生以诗词英译而闻名遐迩、驰誉中外;同时,他的小说汉译也颇具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本文对许氏翻译理论与小说翻译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并通过对《红与黑》法语原著、一种英译、四种汉译的抽样比较研究,来窥视许氏译文之个性与风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许渊冲和严维明合译的司各特的小说<昆廷· 杜沃德>为例,对其翻译策略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进行归化、异化的量化描述,然后再运用具体译例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期对许渊冲小说翻译策略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许渊冲对诗歌的贡献不仅在于翻译理论,也在于他的翻译实践。根据本雅明对翻译中纯语言的论述,即上帝的语言是纯粹的,人类的语言因带有偏见,是不纯粹的为依据,再次探索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以许渊冲唐诗三百首中《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为例,肯定许渊冲的翻译硕果,同时兼顾翻译理论发展与翻译实践的译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翻译是借助异域化和混杂化等翻译方法适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文本变得"陌生",以延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的关注时间和感受难度,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增加审美快感.分析许渊冲翻译风格中陌生化翻译策略的成功运用,描述了作为译者兼文学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的翻译实践,特别是其主体性张扬的丰富的翻译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7.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佳标准。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比较了许渊冲和其他译者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得出“三美论”对于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的翻译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同时也对诗歌翻译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次论坛是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召开的,旨在推动国家对外交流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语言服务。许渊冲是我国中、英、法三语互译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的确立。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为全面和深入地研究许渊冲翻译理论、发掘翻译理论的中国学术资源、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供学术平台以及对翻译中国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浅议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佳标准。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比较了许渊冲和其他译者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得出三美论对于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的翻译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同时也对诗歌翻译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翻译是借助异域化和混杂化等翻译方法适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文本变得“陌生”,以延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的关注时间和感受难度,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增加审美快感。分析许渊冲翻译风格中陌生化翻译策略的成功运用,描述了作为译者兼文学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的翻译实践,特别是其主体性张扬的丰富的翻译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