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慕克有多种便利条件调用视觉这一手段在作品中张扬其文学个性,但他用"失明"完成了对当下视觉产品极度发达的时代的背离,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美学立场———对视觉的拒斥;帕慕克更能调用各类视觉元素,如颜色、照片等来构建自己的文学世界,但他放弃了丰富多彩的颜色,而只用黑、白两色作为这个世界的底色。帕慕克对视觉美学的有意违反,正是对"视觉中心"时代的视觉美学的一次反拨,殊有意味。  相似文献   

2.
回忆是石黑一雄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小说人物淡淡的忧伤回忆,石黑一雄从对移民他者身份的失落与追寻,到反思殖民历史和帝国他者,再到创伤记忆中对人类他者的书写,完成了一个移民作家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世界多元文化主题的完美阐释。  相似文献   

3.
和帕慕克的其他作品一样,《新人生》也是一部"呼愁"的小说,它还是帕慕克笔下苏菲神秘主义特征最鲜明的作品之一。本文主要探讨苏菲神秘主义在《新人生》的"呼愁"风格中所实践的三重诗学文化功能,即神秘的失落、身份的失落、天使与生命的失落,融合当前学界对该小说的矛盾看法,论述这一问题与苏菲主义——奥斯曼土耳其的文化之根在20世纪穆斯塔法·凯末尔的西化改革中失落之历史命运的映衬关系。  相似文献   

4.
奥尔罕·帕慕克的侦探小说特点已经引起国内外学界的注意,然而现有的研究未将帕慕克与传统侦探小说从本质上进行区分。《我的名字叫红》《黑书》《雪》等作品属于反侦探小说或称玄学侦探小说范畴。作者"窃取"和改写传统侦探小说文本,颠覆传统的侦探形象和情节结构,质疑认知的有效性和真理的一元性,动摇理性王国和"我思"的本体性地位,体现出不可知论和反一元论的特点。帕慕克从本体论角度追问存在之谜和身份之谜,以文学叙事的方式回应世俗化和西化洪流中的土耳其民族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帕慕克小说创作的“绘画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具有强烈的绘画情结,绘画艺术给了他无穷的创作灵感,赋予他描绘人、事、物的能力与智慧,色彩在他的作品中成为有血肉的文学形象,参与到文学叙事中,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以伊斯兰传统细密画的方式构局谋篇,全篇流溢着红色、黑色等色彩,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审视了土耳其人的历史、文化、艺术,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裂变,思考了文明的冲突与共存等问题。在帕慕克的作品中,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形成了互动、互补、契合的关系,兼备两种艺术的灵韵。  相似文献   

6.
帕慕克的创作一直秉持着“文化杂合”的观点,他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为身份尴尬的土耳其寻找一条民族文化的出路,但是现实境遇的残酷,又迫使着他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文化冲突”。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帕慕克“文化杂合”的突围之路很难说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对于土耳其来说,一路向西的欧盟之路行不通,转身朝东的“一带一路”倡议未尝不是死棋盘活的更好选择,这也许是纠缠帕慕克多年的“文化杂合”观的正解。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今欧洲文学界最重要的三位作家之一,生于1952年的奥尔罕·帕慕克并不居住在巴黎或伦敦,他使用的语言,也不是法语或英语,而他却能在远离欧洲文学中心的地方取得主流的认可,单凭这一点,也使人对他的作品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美丽深邃而又具传奇色彩的湖畔,孕育出一个个美丽而扭曲的梦,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小镇,吟唱着一首首哀婉震撼人心的诗篇……作为一位来自维扬湖畔的青年作家,陈源斌带着他那浓郁的“安乐”乡土气息和深邃、冷峻、灰色情调的大量作品步入文坛,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使他超越了当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作家的思维时空和一贯制,而独竖一帜《北辄河东》,这是他所有作品中最成功的一篇,也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无论是千百岁的青铜时期,还是吴王刘濞谋乱时期,无论是湖匪和党人时期还是从河东迁来的姜的时代,不论正届抗日还是造反时期,在  相似文献   

9.
记忆构成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对寻根作家而言,“寻根”首先意味着记忆。作为一次意识形态推论所急需的集体命名,寻根作家把知青的个人记忆放大为集体的、时代的和民族的记忆,个人记忆被置放到历史的中心,讲述个人的记忆被改写成讲述民族的历史。民族集体记忆披上了文学寻根的文化外衣,在对地方风俗、远古礼制以及封建遗老的追忆中,寻根派试图在民族集体记忆的废墟上清理出一片开阔天地,从而重建现代中国的精神图腾。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文学史中,有很多文学作品是通过模仿中国文学的作品而创作出来的,被称为"翻案文学".这种翻案作品在日本江户时代特别兴盛,出现了很多模仿中国明清小说的作品.日本文学中翻案现象的兴盛反映出日本民族善于模仿并在模仿中努力再创造,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中的融汇和逾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