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进行了全面的增删、改订,成就显著,但其错误也在所难免。笔者对《说文解字注》中所增24个小篆作了初步考订,尤其对是否该增此篆提出了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清代专门从事《说文解字》研究的学者众多,其中段玉裁名声最大,成就亦最显赫。段氏积数十载精力对《说文解字》作了全面细密的校勘整理,成《说文解字注》三十卷,为清代《说文解字》注本中最重要的一部。段注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是存在问题的。本文通过校勘段注《豕部》,以窥其概。  相似文献   

3.
翦伯赞和郑天挺二位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以下简称《资料》)古代部分第二册选了《说文解字·叙》。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他对汉字起源、发展及其客观作用的观点,它是许慎文字学理论的代表作。尽管其中有某些今天看来是不甚科学的主张,但是要研究《说文解字》这部文献语言学巨著,就必须研究《说文解字·叙》。所以,一千八百多年  相似文献   

4.
以《说文解字系传》为主要对象,共分成三部分进行研究。介绍了《说文解字系传》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分时期、分角度对历代学者的研究情况做出评述;最后,对徐锴所撰的《说文解字系传》做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考察《说文解字》与《助语辞》两书研究成果以及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试比较《说文解字》与《助语辞》对虚词的解释,探讨了《助语辞》与《说文解字》在术语、体例、收词、训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异同,指出《助语辞》对《说文解字》虚词成果的继承和发扬。虽然两书对虚词的解释研究在词法与语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但对语言学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注》中的声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注》是清代《说文解字》研究中影响最大的著作 ,段玉裁在研究《说文》上之所以能超越前人和同时代的人 ,这与他在古音学研究上的杰出成就是分不开的 ,而《说文解字注》之所以能独树一帜 ,正是因为段玉裁将其古音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注释《说文》 ,采用声训的方法 ,着眼于形音义三者互求 ,从而有了突破。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所运用的声训方法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是从历史文献学角度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进行注释和研究的。本文首先阐明张舜徽倡立历史文献学的学科特点与意义,然后据《说文解字约注》注许实例说明其中的历史文献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是我国析字形、解字义、辨读音的文字学专著。本文在对284个《说文解字》中“女”部字及女性文化相关字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依据《说文解字》中“以类相从,以义相贯”的分类原则,建构“女”部字分类体系,将其分为姓名、称谓、婚嫁、女性价值评判标准、中性字五个类别;通过《说文解字》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女”部字对比,研究“女”部字形义变化;探讨“女”部字中反映出的古代女性主流社会地位和古代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9.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将9 353个篆文据形系联,归纳为540部,同部之字又根据以类相从的总原则进行编排。文章对《说文解字》女部字逐一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梳理其意义类属和文化意蕴明确《说文解字》女部字的编排体例。  相似文献   

10.
在浩繁的研究《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著作中,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是很重要的一部。这部书不仅对《说文》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注释,而且在许多地方都有所发挥,有其独到的见解,对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都作出了不少贡献。但这部书中也有一些错误,不少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里准备就段氏《说文注》中有关形声字、假借字的论述作一些辨正。  相似文献   

11.
洛学兴起、传承时期,正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由发生、发展而至昌盛的时期。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上的重合,使洛学传承与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有了特定联系。洛学传承大致经历了鼎盛期、衰落期、中兴期、叛逆期和复兴期,而每一阶段的思想精神和理论主张都基本成为其时社会思潮的核心,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作用于通俗小说,导致小说创作倾向嬗变。其具体表现是:一、洛学鼎盛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载"理"倾向;二、洛学中兴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崇尚封建纲常倾向;三、洛学叛逆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世俗化倾向;四、洛学复兴影响并导致通俗小说尚劝戒思想倾向。通俗小说的这些创作倾向一般由小说的题材选取、人物形象、背景情境、情节结构、场面处理等体现出来。描述、说明洛学传承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可发现洛学与小说发展、与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揭示出儒家文化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字产生神话类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字产生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各民族对于文字的产生有着不同的原始记忆与演绎,按其类型可大致分为文字来源神话、文字缺陷解释、未产生文字神话、文字消亡神话,各种类型又可分成不同的小类。各民族关于文字产生的神话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应用文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1、传统哲学本体论观念的模糊导致了古代文人认识上的模糊;2、古人的“诗性思维”和中国古代诗歌的绝对地位,影响到其它文体的分类和定性,进而影响到对应用文特点的把握;3、“尚用”的观念和“美文”的传统并存,导致应用文写作、欣赏和评价的审美化;4、古人对应用文缺乏宏观的理论认识,导致应用文观念的模糊;5、语言上的哲学文化传统和古代文章对应用文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强大的影响力,使应用文语言具有一贯的形式美;6、古代社会体制的性质和人际关系,对应用文写作有特殊的要求,从而使“美”成为应用文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古人对应用写作始终缺乏宏观的理论认识,在文章价值追求上“尚用”的观念与“美文”的传统的并存,以及哲学文化传统和古代文章对应用文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的强大的影响制约力,中国古代应用文因而有其明显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自传的叙事结构按照其与叙事时间的关涉性可分为五种:纵向贯穿式叙事结构、横向铺排式叙述结构、纵横交 错式叙事结构、问对式叙事结构及对比式叙事结构。中国古代自传的叙事结构,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它也能折射出中国古 代不同类型的自传的写作动机与文风。  相似文献   

16.
古代典籍经过历代传抄改写流传至今,必然会有不少讹误之处。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材料保持了古时的原貌,没有经过后人的整理和窜改,可信度较高。用出土古文字材料来对传世古籍进行校读,可以解决许多古籍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古诗今译活动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新诗”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古诗今译是对“新诗”写作的有益探测和锻炼,而古诗今译所生产的文本,也是一种“新诗”,一种被更新的诗。就整体而言,古诗今译最重要的意义,是为早期新诗的合法性提供了一种姿态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08,28(2):51-54
有着深厚古文功底的蒲松龄对作为先秦古文代表作之一的《左传》涉猎颇深,因此,其《聊斋志异》中许多古文笔法即导源于《左传》。首先,以古文笔法从事小说创作,使《聊斋志异》中某些情节对《左传》多所借鉴和模仿。其次,蒲松龄还从《左传》中汲取了许多古文笔法以资其小说创作,如他以隐晦曲折的"春秋笔法"寄寓满腔"孤愤"、表情达意;他对"层叠"、虚实相生的古文笔法也多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古代文体的规定性和符号学特征,从两个方面展开对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学科思考:一是从基内涵与对象出发,探索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性质;二是依据符号学理论阐述“文体”对内容的规定性,并通过和西方文体学之间的比较,确立文体学在文章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以修辞学为经写作研究为纬,不同历史时期修辞学和写作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出,作为写作研究之源泉,修辞学理论体系对于写作研究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