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跨境进入的模式选择:跨国并购、绿地投资还是合资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具备了进入境外市场经营的能力.对跨国并购、绿地投资以及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不同微观、中观和宏观情境下如何做出不同境外进入模式的选择决策的分析,有助于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判断交易成本的大小、掌握内部和外部的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更加准确地采纳最适合的境外进入模式.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营造更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法规等宏观制度环境,并适时地做出开放股票发行市场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股票IPO市场中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着多种利益冲突,其中有些利益冲突会导致不良后果,如发行人与投资银行的合谋问题、股票发售分配中的暗箱操作问题、证券分析师有误导倾向的股票推荐问题等。文章分析了IPO市场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情况,着重考察了与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有关的利益冲突问题,并对潜在利益冲突的规制措施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关于防范不符合发行条件企业IPO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我国大量优质企业通过IPO进入证券市场.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为了募集资金,实现股东权益增值等目的,通过违法违规的手段骗取发行核准谋求上市,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的演进进行了阐述,然后对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IPO的目的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大对IPO中违法违规企业及股东、实际控制人及高管和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做好发行上市信息预披露工作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烨  程冠政 《江淮论坛》2013,(6):88-92,141
随着IPO重启预期的增强,研究IPO对同行业股票价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6—2012年A股市场的IPO为样本,实证发现:当企业宣告IPO时,同行业股票的价格整体下跌,并且发行规模越大,下跌幅度越大;但是当行业集中程度较高或者市场处于熊市时,IPO传递了已上市企业股价被低估的信号,上述负向冲击有所缓解。最后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IPO抑价反映了市场定价的非有效性,不利于资本市场实现其资源配置功能.我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尽管适用不同类型上市企业且有不同的交易制度安排,但都存在IPO高抑价现象.基于主成分因子提取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别从一级市场IPO定价信息效率和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两个层面考察并比较了三个市场IPO抑价的原因.研究发现,就一级市场IPO发行价的信息效率而言,三个市场都相对具有效率,但不同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二级市场上,三个市场集合竞价阶段的投资者情绪和连续交易阶段的投资者情绪都对IPO抑价率有显著影响,其中,集合竞价阶段的投资者情绪起了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IPO折价是世界各国新股发行市场所呈现的普遍现象,迄今为止这仍然是金融研究领域的一个谜,IPO初始收益率随发行时间和发行公司类型的显著变化仍然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对于我国IPO折价程度过高的现象,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还没有一种理论方法能够较好地对其进行解释.本文基于不对称信息研究路径,利用沪深A股的股票发行上市数据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对我国新股发行市场较高的IPO折价程度进行解释,得出了关于IPO折价的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深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境外政治风险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遭遇的政治风险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发生根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治风险管理的主体层次和进程控制两个视角出发,提出了应对政治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于2011年11月12日召开2011年会暨“证券市场法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主要学术观点如下:一、创业板股票IPO规范与限售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并上市条件值得关注.李有星教授等根据创业板开板以来至2010年12月31日的发行审核被否公司情况的统计,分析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现实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9.
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折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目前针对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IPO折价的研究还较少.自从我国创业板于2009年10月建立后,创业企业的IPO存在显著的折价现象.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反应过度、反应不足和自我归因假说,尝试发现影响IPO折价的一些因素.通过对153家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分析,实证检验了首日换手率、申购中签率、市场热度、上市前收益率与IPO折价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大部分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2018年4月,当朝鲜发布经济对外开放政策后,我国资本市场的股票收益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结果发现,有地理位置优势的东北地区的上市公司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增加;相比轻工业,重工业企业的股票收益的增加幅度更为明显;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市场反应敏感度更大.这意味着我国东北地区企业对朝鲜对外开放政策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期待朝鲜经济开放与建设给我国东北地区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IPO抑价在各国证券市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大陆和香港市场同时上市的公司(即A+H模式)的IPO首日抑价率情况.本文选取了在大陆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的公司的A股和H股样本,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到了两地市场影响IPO抑价率的不同之处.研究发现,特殊的发行制度和"投资者效应"是中国内地A股市场不合理抑价率的主要原因.文章的最后探讨了未来的改革方向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改革方向逐渐向香港资本市场靠拢,加大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加大信息披露和监管力度,逐渐引进后市支持制度和强化投资银行在股票承销中的作用和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7,(9):133-142
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已达到1100多家,境外上市的目标选择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国际主要资本市场均可见中国企业的身影。境内市场的发展与监管,影响中国企业的境外上市决策,企业境外投资的目标市场则影响了其境外上市的方向。"一带一路"倡议将开创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新格局:重点行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促进更多中国企业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美、港、新等传统国际资本市场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欧洲四国、澳、韩等其他资本市场值得抢滩开拓。"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详细的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指导意见;而企业则应关注金融创新,优化上市模式,充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为"走出去"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3.
首次公开发行抑价(IPO Underpricing)是全球各新股发行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一直困扰金融学界的难题之一.在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上,这种现象表现的更加突出.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以后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建立GARCH模型,说明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中存在"多期滞后效应",即前期上市公司IPO抑价水平对当期上市公司抑价水平有显著影响.通过分析实证结论,在完善发行机制,提高投资者阅读信息能力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转轨遇到的许多困难 ,有相当一部分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造成的。积极稳妥地开拓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 ,对于加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搞活国有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 ,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资本市场的开放及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协作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是一个必然趋势。从当前来看 ,香港资本市场对这一过程的实现最有意义 ,可以说香港始终是我们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开放窗口 ,目前已有几十家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 ,在香港蓝筹股中 ,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股票盈利正在上升。一些研究表明 ,恒生指数总盈利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了2006年至2007年在中关两地上市的同行业中国中小企业的数据,并检验了这两对样本在IPO抑价、发行费率以及波动率三个方面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1)中美两地IPO抑价现象均存在并且差异显著,其中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的IPO抑价程度要明显低于同行业在国内上市的企业.(2)在IPO发行费率方面,国内上市的中小企业相比在美国上市的同行业企业所需支付的发行费更低,但由于近些年国内中小板、创业板IPO的发行费用大幅上涨,这种差异有逐渐变小的趋势.(3)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上市后的波动率要显著高于同行业国内上市企业,这不仅说明美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更好并且交易更为活跃,同时也说明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板IPO效应研究——基于创业投资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创业投资的视角分析了中小企业板IPO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IPO效应进行了检验,并通过构建横截面多元回归模型对IPO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IPO前有创业投资持股企业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方面优于无创业投资持股企业,而在营运能力、成长能力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在IPO后有创业投资持股企业的盈利能力优于无创业投资持股企业,而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中小企业板整体上存在IPO效应,但无创业投资持股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幅度明显大于有创业投资持股企业;创业投资、IPO年份、募集资金额占总资产比重、主营业务所在地、审计机构、所在行业以及IPO前的经营业绩等因素对中小企业板IPO效应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帷韬 《西部论坛》2021,31(5):112-124
IPO抑价现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但相比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国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率明显偏高,不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IPO抑价是一种在"委托—代理"关系下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风险投资的介入不但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机构的"信息优势"减小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还可以通过"认证作用"减小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因而可以降低公司IPO抑价率;联合风险投资是多个风险投资机构的集体行为,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强化风险投资带来的"信息优势"和"认证作用",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公司IPO抑价率;但如果联合风险投资中各投资机构持股份额的差异过大,会弱化"跟随者"的积极作用,甚至产生"搭便车"行为,进而可能会减弱联合风险投资介入对IPO抑价率的抑制效应.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析发现:风险投资介入能显著降低公司IPO抑价率,联合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比单独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IPO抑价率更低,联合风险投资中各投资机构持股比例差异的减小有利于公司IPO抑价率的降低;并且,联合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比单独风险投资介入的公司有更高的治理水平和资产回报率,因而能更有效地降低公司IPO抑价率.应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力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和避免承销商和风险投资机构的逆向选择行为;创业企业应尽可能选择联合风投形式进行IPO,并理性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信誉水平和市场资源配置能力,进而有效降低IPO抑价率,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中英文权威期刊中发表的资本市场开放下信息中介与市场信息环境为主题的文献进行述评和展望。首先,基于现有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从资本市场开放的影响、境外投资者的作用、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影响三方面展开,总结了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其次,指出信息中介是资本市场开放改善信息环境的重要途径,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后分析师、媒体和审计师市场信息中介的反应,及其对市场信息环境的作用。最后,对资本市场开放与信息中介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本文为后续完善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结合沪港通、深港通具体情境构建了未来研究框架,为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上市后市场的异常表现,尤其是IPO上市首日的超额收益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围绕可能影响IPO上市首日超额收益的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上市首日的异象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影响大小等问题,并比较市场板块间的相应影响因素有何异同,进而就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开放加剧还是抑制了实体经济"脱实向虚"一直是政府部门与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沪港通"交易制度为准自然实验,运用2012—2016年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且该作用在大规模、国有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和司法效率较高的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沪港通"改善了公司内部治理,有效抑制了企业投机套利动机,强化了境外投资者外部监督作用,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和信息披露程度,进而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进一步发现,有为的政府治理和有效的金融监管在上述传导机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上述发现为新时期深层次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有序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