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义 《北方论丛》2015,(2):1-15
鲁迅研究突飞猛进,同辈的和新一代同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当我们回顾几十年的鲁迅研究,当我们携带着古今贯通的知识结构,重新返回鲁迅研究的时候,依然觉得鲁迅研究还存在不少可以深入开垦的思想、知识、精神文化的园地和土层。面对如此博学、深思、特绝的鲁迅,笔者以为,研究鲁迅应该在“五个维度”上用力,即更深一层地疏通文化血脉,还原鲁迅生命,深化辩证思维,重造文化方式,拓展思想维度。这五个维度存在鲁迅思想和形式的原创性,以及这种原创性的文化形态和审美形态。通过疏通鲁迅文化血脉,而不仅仅徘徊于接受外国思潮的研究,可以超越“半鲁迅”研究,回归“全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2.
建国60年来,东北学人在鲁迅研究方面以辛勤的努力和独到的特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历史和当下来看,东北学人的鲁迅研究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对鲁迅文本的阐释、鲁迅思想与文化意义的研究、世界文学中的鲁迅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关于鲁迅与中日文学文化关系的研究,具有开拓和创造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孙昌熙先生,是我国鲁迅研究的著名专家之一,他的《鲁迅研究》、《鲁迅文艺思想新探》,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和重视。新中国诞生不久,山大中文系在校长华岗的指导下,首先开设了鲁迅研究专题课。《鲁迅研究》正是孙先生与刘泮溪、韩长经两位先生(两位已逝世)亲密合作开设这门课的结晶。该书于1957年正式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后系统地研究鲁迅的最早的一部书,它显示了当时的研究水平,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后,香港波文书局又翻印,影响颇大。以孙先生为主撰写的  相似文献   

4.
刘泰隆先生的《历史的高峰》是谈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的鲁迅研究的,也是对几十年来鲁迅研究的总结。鲁迅研究在鲁迅生前就有人开始做了,但只有到抗战时期才渐渐进入一种历史语境的层面。刘先生把它称为《历史的高峰》,绝非过誉之词。这是因为桂林抗战文化时期是全面研究鲁迅的第一次高潮,而且这次高潮的峰值确是很高的。刘先生在本书中首先论述毛泽东对鲁迅的总体认识及其在桂林的传播与发展,这在今天的确有重新认识的价值。所谓毛泽东对鲁迅的总体认识,主要是指毛著《新民主主义论》中的几个观点。《新民主主义论》是为《中国文化》创…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鲁迅研究中的焦点是关于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主要围绕着如何走进真实鲁迅和呼唤真实的鲁迅.在鲁迅作品研究方面,主要侧重于小说整体性研究,对鲁迅翻译的研究加强了.在比较研究方面.鲁迅与古代作家的关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得力于王吉鹏及其一批研究生.生平研究方面,鲁迅厦门时期的生活受到关注.鲁迅的当代价值及意义是争论的热点,这方面仍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6.
巴人是一位产生影响较早的鲁迅研究者,早在1926年就发表过正确评价鲁迅的论文《鲁迅的〈徬徨〉》。此后发表了不少对于鲁迅研究有影响的论著。他对鲁迅学建立所作出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参加由许广平与他共同主持编辑第一部《鲁迅全集》,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他对鲁迅研究既有较大的成绩,也有某些失误。总结他的得失,有利于鲁迅研究的开展。 (一) 巴人没有写过关于鲁迅思想研究的专论,但他为了研究鲁迅杂文和鲁迅治学精神,也研究过鲁迅的思想,并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见解。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鲁迅思想发展问题的论述进一步具体化,侧重于从政治立场、政治思想来划分鲁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鲁迅研究学会1985年学术讨论会于九月下旬在南通举行。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鲁迅研究室、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几位同志和70多位会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5篇,发言稿和发言提纲11份,并主要围绕鲁迅与中外文化、鲁迅的民族心理素质观、鲁迅研究的发展以及几个问题的争鸣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新时期的鲁迅研究,随着社会的重大转型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继续革命"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取代,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成为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鲁迅研究回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起到了解放思想的重大历史作用。鲁迅研究相当长一个时期里被高度政治化,甚至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因此新时期鲁迅研究的一个突破口是"回归鲁迅"。回归鲁迅,是回归启蒙先驱的鲁迅,回归鲁迅作品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去除外加于鲁迅的过多的政治内容。但新时  相似文献   

9.
正高旭东《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一书,从比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鲁迅。全书将鲁迅置身于东西文化碰撞的漩涡中加以剖析,研究了鲁迅的中西文化观及其选择,在文化深层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承担,以及由此造就的新的文化传统。首先,第一编"鲁迅:在中西文化撞击的漩涡中",以"漩涡"一词点出"鲁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鲁迅所呈现出的复杂思想本身就是一个特殊时代的反映,其思想的复杂性、甚至矛盾性一直是鲁迅研究的难题。以跨文化的眼光审视鲁迅的  相似文献   

10.
构成鲁迅研究的发展期,不仅有马列主义鲁迅研究的发展和马列主义鲁迅学派的初步形成,而且有马列主义之前的形形色色鲁迅研究的活跃。仅就后者而言,它又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种观点的鲁迅研究论文显著增多; 第二、一些并非研究鲁迅的学术论著中,出现了不少关于鲁迅的专章、专节; 第三、出现了我国第一本全面研究鲁迅的专著——李长之先生的《鲁迅批判》。尽管上述论著的观点纷然杂陈,水平上下不一,但不能不说,这些论著也同样反映了鲁迅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把鲁迅置于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中,与孔子比较,确立了鲁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独立地位;分析了鲁迅的人道主义精神,及鲁迅与中西文化传统的渊源关系,并介绍鲁迅研究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由安徽劳动大学和杭州大学联合发起的鲁迅研究学术讨论会10月19日至11月2日在黄山举行。这是华主席领导粉碎“四人帮”以后鲁迅研究工作者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欢聚一堂,畅谈鲁迅研究工作的大好形势,交流鲁迅研究的经验和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戈宝权同志介绍了外国对鲁迅作品翻译和研究的情况,北京大学王瑶教授作了关于《故事新编》的报告。鲁迅生前的学生和朋友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从文学和文化精神的角度看,20世纪中国离不开鲁迅这个名字。换言之,鲁迅是作为文学和文化的象征符号在一个世纪里熠熠生辉的。这就是为什么在鲁迅逝世后,他被赋予了“民族魂”的伟大称号。但也应该承认,一个世纪以来,对鲁迅的理解和看法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它一直存在着这样两种错误倾向:或者过于贬损和否定鲁迅的价值和意义,或者过于将鲁迅拔高以至于神化。这就严重影响了对鲁迅的正确评价以及学习和借鉴。在新的世纪里,鲁迅研究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恐怕还是将鲁迅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实事求是地探讨鲁迅的伟大及其局限性。因…  相似文献   

14.
在党中央领导下,去年全国各地都隆重纪念鲁迅先生百年诞辰,这在青年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青年,初步认识到读鲁迅的书、学鲁迅的革命精神,研究和继承鲁迅的宝贵文化遗产,对于克服各种错误倾向、振奋人民精神、增强民族自信、提高民族文化水平都有重要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振兴中华的一种动力。江苏鲁迅研究会在这种形势鼓舞下,采取了培养青年鲁迅研究工作者的具体措施,其一便是开办青年鲁迅研究爱好者学习班。研究会在高等院校学生、大、中学校青年教师、机关工厂的青年职员和工人中,作了些鲁迅研究普及宣传,如举行报告会等,与一些青年爱好者建  相似文献   

15.
本篇系李何林同志1981年6月在南开大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摘要。这篇演讲着重阐述了怎样普及鲁迅著作和提高鲁迅研究水平两个问题。李何林同志介绍了国内少数中文系大学生对鲁迅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以及国外歪曲诬蔑鲁迅的言论,给予廓清和批驳,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他认为,要普及鲁迅著作,必须帮助广大读者看懂鲁迅作品,重视和加强对鲁迅作品的“题解”注释工作;要提高鲁迅研究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代史、现代革命史,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鲁迅,从政治的革命的高度来看待鲁迅,把鲁迅的著作放在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上来考察。演讲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富于现实感和战斗性,旗帜鲜明,剀切中肯,语警意丰,对于当前清除鲁迅研究中的思想障碍,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竹内好的《鲁迅》是日本鲁迅研究界的奠基之作。他认为启蒙者鲁迅只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从外部被解释的鲁迅,生成启蒙者鲁迅的是文学者鲁迅这个终极之场。竹内好追问文学者鲁迅形成的回心时刻,认为鲁迅在写作《狂人日记》之前的十年沉默期间,有一个获得文学自觉的时刻,这以后鲁迅坚持了文学者的基本立场,以此去直面各种话语环境。竹内好《鲁迅》开创了一种鲁迅研究范式,即不是单单注重鲁迅的思想文化意义,而更注重鲁迅本人的生命体验如何在他的文学活动中如熔岩得以赋型的研究。这对过于强调鲁迅的思想文化价值而忽视鲁迅的文学体验的中国学界,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鲁迅与佛教、道教、基督教文化关系的课题业已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并出现了一批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然而,这只是从几个横截面入手进行“共时性”的研究,至于鲁迅整体的宗教文化观,鲁迅宗教思想的衍变(“历时性”的研究),鲁迅宗教文化思想在他的总体思想体系中的地位等等问题则付之间如。本文试图对上述学术问题进行探讨,与鲁迅研究界展开对话。鲁迅前期宗教文化观留学日本期间,鲁迅通过批判洋务派和改良派的救国方略,提出了“立人”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对宗教文化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思索。鲁迅起初对洋务派和改良派…  相似文献   

18.
支克坚先生的鲁迅研究,是在中国绝大多数研究者企图运用"新理论"与"新方法"打造"惊世骇俗"宏论与独创"一家之言"进而谋取鲁迅研究新进展的时候,能够始终坚持一种特立独行的艰难还原研究与独异思潮研究,从鲁迅文本出发,执着于历史的与现实的标准,锲而不舍地在中国现代各种文化思潮的比较中尽力写出一个真实的鲁迅,既不赶学术潮流又不用时髦理论,从实证角度艰难地还原由于各种原因而被不同程度歪曲了的鲁迅.支克坚是一位既在过去的政治革命话语里又在当下的后现代语境中艰难剥离文化元素的具有特别研究思路与事实雄辩能力以及坚持自己眼光的学者,他真正继承了鲁迅独行特立的精神,其研究在中国鲁研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是少有雷同的独异思路与别样眼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曹聚仁是一位以多方面业绩显示自己才华的人物。在中国当代政治史上,曹聚仁又以“海外哨兵”的姿态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很多至今仍然鲜为人知的工作。曹聚仁在鲁迅研究方面做了三件事:一、经夫人邓珂云协助整理,于1937年在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了史料汇编《鲁迅手册》。二、1956年在香港世界出版社出版了《鲁迅评传》,约26万字。三、1967年在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了《鲁迅年谱》,包括收录的资料,约20万字。这三部著作,在鲁迅研究史上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后两部著作,在海外的影响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20.
熊元义 《云梦学刊》2006,27(5):F0002-F0002
今年是鲁迅诞生125周年、逝世70周年。鲁迅研究是一门显学,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一些新的材料的陆续发现,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鲁迅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请您谈谈近20多年来我国鲁迅研究的状况和特点。新时期的鲁迅研究走过了坚实的历程,是鲁迅研究史上极为重要的阶段。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使鲁迅研究焕发了生机。我们纠正了以往对鲁迅的有些“左”的解读.纠正了对鲁迅的曲解和拔高,冲破了许多禁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全国的鲁迅研究者已经组成了一支精干的队伍,具有多学科相互配合的集体优势,正符合从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