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产业集群已超越一般产业范围,集群治理理念的生态学本源回归后,产业集群共生系统已由制造系统内的工业共生扩展至制造业与制造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共生,以及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市场、行业商会、政府等主体之间的跨类共生,由此,产业集群的共生治理已由单一领域企业共生演变为在一定的集群区域中涵盖工业共生、产业共生、跨类共生在内的多产业、多领域的“大共生”治理。  相似文献   

2.
集群内企业竞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集群内企业竞合问题,指出竞合是一种双赢的战略思维,竞争的最高境界是竞合,集群内企业竞合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显著效应,具体表现为系统共生、战略协同和互补等,竞合战略远比单纯的竞争或合作战略更有利于企业。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正迈入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从共生理论视角来看,渠道链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取向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供需基础上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和谐共生关系。和谐共生关系的形成,是渠道成员相互博弈的结果。营销渠道和谐共生模型是和谐共生关系提升渠道整体竞争优势的微观解理,即:过建立共生能量分配、共生对象选择和共生能量使用等机制,确保渠道成员的公平与稳定、互补与协同、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进而增加渠道共生能量,实现渠道成员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组织视角来看,大企业集群是产业网络诸多形态中的一种,是产业组织的网络化趋势;从共生理论来看,大企业集群是大、中、小企业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群落.从“产业共生网络”视角切入,大企业集群可分为:松散单寡头型、松散多寡头型、紧密单寡头型和紧密多寡头型,这四种结构之间存在正向和反向一体化的演化路径,在不同的网络结构下,领袖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共生模式以及领袖企业的角色定位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金融共生理论的再认识,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户之间存在着金融共生关系的设想,并对农村信用社与农户金融共生的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之间满足共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适合两者共同进化、发展的目标模式———金融互惠共生,并对该模式的运行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一个共生进化视角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长期停滞在低水平上,进化速度缓慢,一个学术上的原因是缺乏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化机理的系统解答,导致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不足。针对此,运用共生理论的解释框架,透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化机理,明晰阻碍进化的影响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进化的措施:产学研各方要改进质参量,提高兼容度;政府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介及投融资机构发展、完善信息环境和社会诚信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共生环境;政府要引导和扶持点对点共生界面的扩展,使之发挥连续性作用,并逐步改变共生界面的制定方式,优化共生界面。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共生、协同、增值、共赢.在供应链竞争时代,唯有建立在共生关系基础上的共生战略,才能实现供应链各主体的和谐发展.基于供应链存在的理由以及两个涉农供应链主体的角色定位,都揭示了企业与农户的共生关系.共生机制与共生路径分析则是维系和强化这一关系的微观解理,而共生环境的营造则为这一关系提供了极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依据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产业集群有非正式集群、有组织的集群、创新型集群三个层次或形态,针对不同演化形态我们分别建立了Logistic模型,并对稳定平衡态下企业共生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了它们共生的条件和原因。另外产业集群演化除了能够产生稳定平衡的、周期的动态行为外,还可能产生混沌的现象,单一的线性因果关系不能解释其演化规律;同时产业集群演化所具备的初值依赖性也促使演化混沌的可能产生;在集群演化混沌状态下,集群的演化发展方向、模式由集群内部企业间共生性和合作稳定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共同决定。就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言,要有条件有选择地引导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培育和加强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应本着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则,选择适应性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互利共生理念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利共生事念 ,是在反思人类生存危机、批判西方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过程中产生的 ,但它不是向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复归。通过探讨这一理念的内涵、实质及意义之后认为 ,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再到互利共生 ,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互利共生是在马克思主义主客统一观基础上对前两个阶段的扬弃。互利共生的实质不是“融合” ,而是协同进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互利共生理念,是在反思人类生存危机、批判西方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过程中产生的,但它不是向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复归.通过探讨这一理念的内涵、实质及意义之后认为,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再到互利共生,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互利共生是在马克思主义主客统一观基础上对前两个阶段的扬弃.互利共生的实质不是"融合",而是协同进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工业共生网络中普遍存在着信息集成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分析了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工业生态网络的特点和信息流特点。以蒙西集团为例,分析了集团工业共生网络的信息流以及信息化程度低所导致的问题。根据导致问题的信息流特点,提出工业共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蒙西集团工业共生网络的信息集成化解决方案。这套方案有助于提高蒙西集团工业共生网络的管理水平,增强集团的核心竞 争力,促进集团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2.
生产服务对制造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受到关注.鉴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密集属性.将企业知识理论和共生理论融合起来.指出二者共生关系的本质是知识共生,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共生的三个维度即互动学习共生、权益安排共生、关系资本共生.  相似文献   

13.
文学共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本是生物学上的一种物种间的同居现象,而随共生研究的发展,它已超出生物学的范畴,进入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将共生这一概念引入文学史研究,对于文学共时性、文学多元化、文化全球化可以作出新的解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共生人的特质、共生思想与主流思想的关系,实践共生的具体步骤着手研究共生思想形成以后的共生实践问题。研究认为国内、国际环境需要共生思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践共生的两大方法,即学科化和实践步骤,促进共生思想逐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断推进共生事业。  相似文献   

15.
从生物学的共生理论出发可以看出,树立共生思想,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构筑和谐旅游空间,共同提升黄河三角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是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以滨州与东营两市为例,从两地旅游资源、空间关系与交通网络、文化渊源、合作意愿等来看,黄河三角洲具备区域旅游共生的可行条件。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的共生模式主要包括资源共生、管理共生、利益共生和环境共生四个方面。该模式的运行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社会共生论对社会研究具有的理论及实际操作价值,从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概念操作化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阐述了运用社会共生的视角开展社会研究的问题。分析认为,社会共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存在,各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从主体、资源与约束条件三要素入手,用社会共生论进行理论还原;对社会共生现象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对共生关系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共生是新时期红色旅游的必然选择,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系统可分为区域内共生子系统和区域外共生子系统,表现为核心共生、主要共生和跨界共生三种形态,核心共生形态是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区别其他企业共生的根本所在。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由合作和共识耦合而成,但核心共生形态的形成机理更多地表现为天然性,要求红色旅游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争取与其他共生单元达成共识,促进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