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侗族的祖先崇拜是侗族传统文化重要部分。侗族祖先崇拜主要形式有始祖崇拜、宗祖崇拜、家祖崇拜等。侗族祖先崇拜具有汉族等民族祖先崇拜的一般特征,但也有自己民族特色,例如至今还保存着一种与父系社会制度有关的萨岁崇拜以及带有浓厚的英雄化色彩等。侗族祖先崇拜在社会稳定、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心理调适与安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维忠  赵松山 《中国藏学》2023,(6):60-70+215
祖先崇拜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各族人民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强烈信仰,而且至今仍是影响广泛的一种社会信仰。囿于史料的原因,鲜有学者关注到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吐谷浑是否存在祖先崇拜这一问题。文章从体现祖先崇拜的庙祭和墓祀这两个层面出发讨论吐谷浑祖先崇拜现象。以英藏敦煌藏文文献IOL Tib J 1368《吐谷浑大事纪年》为主要材料,通过对该文献中■一词的梳理,讨论吐谷浑庙祭,认为将■可译为“举行祭祖大典”,或“时享大典”。据此可知,吐谷浑不仅存在祭祖活动,而且还存在孟月祭祖这样的礼仪制度,并以青海的吐谷浑王陵墓所存地面祭祀建筑为主,讨论吐谷浑墓祀现象。文章认为,庙祭和墓祀可谓祖先崇拜的一体两面,结合汉文文献的相关记载,可以推知,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吐谷浑存在祖先崇拜的社会信仰,并且延续至吐蕃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3.
作为祭祀祖先的象征物,四川的客家神榜几乎浓缩了客家祖先崇拜文化的全部内涵,是祖先崇拜重要的载体.对四川成都东山客家区的神榜考察表明,四川客家神榜从书写、张贴到祖堂的设置等各环节存在一套严格的禁忌体系,反映了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客家神榜在祖先崇拜中体现出尊宗报本、宗族文化认同教育、祈福和预兆等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4.
孙林 《西藏研究》2007,(3):28-35
文章主要对藏民族传统宗教即苯教、佛教和民间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以及早期的祖先崇拜问题进行考析,主要探究藏族灵魂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宗教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内涵,同时还比较了早期藏族祖先崇拜和后期民间宗教中祖先崇拜的遗存,认为后期的地域神和五守舍神都同早期的祖先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散处在闽、浙、粤、赣、皖五省的八十多个县(市)。在畲族的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解放前曾有“九族推尊缘祭祖,一家珍重是生孩”之说。就是今日,祖先崇拜也是多数畲族群众精神生  相似文献   

6.
萨满教思想与达斡尔族习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习俗文化背后都有很深的宗教思想影响根基。因为信仰观念一旦形成,便会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当时的传统习惯和观念、道德风尚中,以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给后代民族的习俗文化以重要影响。古老的萨满教便是这样深刻地影响着达斡尔民族的。无处不在的萨满文化萨满教因其巫师“萨满”而得名,它是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原始宗教。历史上,包括达斡尔在内的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都信仰萨满教,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对萨满教的信仰甚至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以至于今…  相似文献   

7.
从绕家人的民族节日、婚礼习俗、丧葬习俗、民间禁忌等方面论述了祖先崇拜在绕家人生活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了绕家人祖先崇拜的原因和特点,认为祖先崇拜是维系绕家人作为一个群体的重要信仰纽带,为文化人类学者研究绕家人以及绕家人的群体认同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8.
祖先崇拜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宗教信仰。苗族墓葬朝向尚东的习俗,蕴含祖先崇拜的内涵,这在各民族祖先崇拜形式中较罕见。头朝东脚朝西的"横埋"作为"苗坟"的典型特征,是区别于"汉坟"的主要标志,是苗族传统墓葬的主要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东方是苗族发祥地和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苗族千百年来割舍不断的乡愁。苗族"横葬"有怀念故土和亡魂回归故土的双重内涵,"横葬"说明苗族尚东的文化特点,表明苗族纪念祖先迁徙及东方故土,体现苗族的祖先崇拜的意识和认祖归宗心理,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主要分布于海南省昌江县和东方市境内的美孚方言黎族在与毗连的汉族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了既吸收了汉族文化,又保留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这在宗教信仰方面表现尤为明显。本文试从鬼神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三大方面介绍其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美孚方言黎族宗教信仰形成形成今天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指出其构成因素是多元的,在黎族各支系宗教信仰中也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壮族重要的历史人物侬智高,在壮族民众的祖先记忆中占有非同一般的位置.云南省马关县马洒村的田姓家族与王姓家族以祖传实物和历史记忆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了他们的祖先与侬智高之间的族源关系,这是当地壮族人民英雄史观的体现.同时,这一英雄史观又影响到人们对历史记忆的选择.在此,历史记忆与英雄祖先崇拜互为主体的关系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古代中国就有了自己的民族宗教,后来发源于国外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也陆续传入我国。中国社会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独尊儒术思想后,儒家文化便成为中国社会历代王朝的主导思想,儒家文化主要讲“仁”,以“神道设教”,重视祖先崇拜,对宗教“敬鬼神而远之”,采取宽容温和的态度。由于儒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行孝歌及其演唱俗仪看壮族祖先崇拜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孝歌及其演唱俗仪看壮族祖先崇拜的特点覃茂福祖先崇拜是壮族原始宗教内容之一。它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特点?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壮族摆脱原始宗教的束缚,加速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是大有帮助的。流传于广西都安一带壮族民间的行孝歌①及其演唱俗仪,在一定...  相似文献   

13.
在早期的移民网络中,人口的流动是单向的,海外华人在侨乡社会生活和地方政治中的影响巨大,在许多方面起着与传统社会中乡绅同样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第一代海外华人的老去,海外华人对侨乡的经济贡献日益减弱,侨乡从依赖转向独立发展.在新型的跨国网络建构中,祖先崇拜是重要的文化纽带.海外华人与侨乡的关系,从最初以血缘为基础的宗亲互助、以地缘为基础的社会建设和公益传统,发展为文化意义上的“寻根”,宗亲关系也呈现泛化趋势.跨国网络中的人口和资本的流动不再是单向的,归侨和“国内华侨”等现象的出现,表明“侨”的内涵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4.
茶山瑶是生息在广西金秀大瑶山地区的一支瑶民,与花篮瑶、坳瑶、山子瑶、盘瑶一起被合称为“金秀五瑶”。由于受落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限制,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原始巫教成为茶山瑶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本土道教的产生与南传和佛教的传人及其中国化,佛、道二教也逐渐融人到了茶山瑶的社会生活中。就其整体而言,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巫、道及祖先崇拜的多元信仰。  相似文献   

15.
悦城龙母信仰自秦代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龙图腾崇拜、水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历史演变.至今,龙母信仰在华南地区、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带仍有着深广的影响,但其信仰的基点却是在祖先崇拜基础上形成的寻根尚本、眷恋故土的思想,这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菁 《民族论坛》2009,(11):52-53
在苗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就盛行着原始的巫术巫风,因为巫与舞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苗族舞蹈蕴含着浓厚的巫文化,苗族芦笙舞就是重要的体现,同时它也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本文通过苗族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巫文化现象的阐释,论述巫文化对苗族芦笙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考古工作中,从原始社会晚期到阶级社会初期,于不少地区都发现过人头,一般认为这是人祭的反映,也有人认为有些人头是祖先的象征物,属祖先崇拜的性质。然而,这些习俗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如此崇尚人头,其中一定包含着比较复杂的社会内容,这决不是一种以人祭所能解释的,对此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所谓猎头是指人们在血族复仇、掠夺战争中,或者是在宗教祭祀前夕所获得的敌人首  相似文献   

18.
瑶族的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彭谦宗教信仰是一种古老社会意识形态的积淀。瑶族所信奉的宗教就其整体而言,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巫、道及祖先崇拜的多元信仰。但是,由于瑶族内部有三大支系——“勉”、“布努”和“拉咖”,其宗教信仰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勉”。瑶族所信奉的...  相似文献   

19.
寨神勐神崇拜是傣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形式,虽然这种祖先崇拜已经脱离了图腾崇拜的原初形式,但是图腾制度的痕迹还是无可争辩地存在着,具备了涂尔干对图腾崇拜阐述的各种特征.寨神勐神崇拜作为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从其诞生起,就承载着一种道德功能,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而作为一种道德资源,傣族寨神勐神崇拜的意义不只是外在的,而且也具有了某种程度的内在特征,以伦理价值的方式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0.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民间宗教信仰文化,体现在对大自然、动植物、祖先崇拜等多个方面,蕴含着天人和谐的生态伦理观,并在现实生活生产实践活动之中体现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保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意识和环保习俗。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侗族的民间宗教信仰是他们生态伦理观和环保习俗的内在动因,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生态和谐,这对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