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女儿的厨艺     
正女儿轻车熟路地领着我,来到了伦敦的鲜鱼店。身子胖胖圆圆的中年老板亲切地与她寒暄:"好一阵子没来了,忙些什么呀?"女儿答道:"到菲律宾公干呀!"胖子调侃:"今天一定是闻到鱼的鲜香才赶来的,是吗?"女儿笑道:"是呀,别人有千里眼,我有千里鼻呢!"胖子又问:"你是不是要做刺身和寿司呢?"女儿说:"对!麻烦你给我1千克三文鱼、1千克金枪鱼、20颗特大的鲜带子。"拎着那缠着海洋气息的海鲜,女儿赶往  相似文献   

2.
正每次从老家回来,我们的餐桌上就成了鸡蛋的盛宴:水煮蛋、荷包蛋、洋葱炒蛋、笋丝炒蛋……有时候,他问我:"老婆,你知道我最喜欢你哪点吗?"我冲他傻笑,他指着这些鸡蛋,然后说道:"因为你会变着法儿做鸡蛋。"其实,"变着法儿做鸡蛋"也是被逼的——我实在想不出该怎么解决这么多的家伙,因为奶奶给得太多了。  相似文献   

3.
正前些天,一位朋友向我诉苦。她说自己被公司领导找去谈话,委婉提出她似乎不太适合这份工作,在家跟老公冷战好几天的她突然爆发了,冲着领导大吼一通然后直接办了离职。她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郁闷,说孩子不懂事,老人也不省心,日子过得特糟心。我问她:"生活一团乱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问题呢?"她说:"我有什么问题?脾气大也是被逼的!我每天要做家务,还要上班,累死累活的,就没有人体谅我!"她的戾气让我觉得心惊,我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她的日子会过得这般烦躁。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事情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有许多事情不是关在屋里冥思苦想设计出来的。总是要先去做,慢慢地朝前“拱”。“拱”到一定程度,哪一级领导提一提,甚至可能引起争论。看你做得不错,最后由最高层一拍板,成了。不要先拿出一面什么旗帜,自己嚷嚷:我是什么什么。事还没办,就招来一大堆反对的。  相似文献   

5.
正表妹哭着推开了我家的门,门开语落:"这日子过不下去了,我要和他离婚。"他当然是她老公,我妹夫。表妹和我一起长大,有什么事情总是找我倾诉,这次我又做了倾听者。"怎么了,妹夫做错了什么吗?"于是,表妹像机枪一样数落她老公的种种不是。她说:"我老公变得和当初认识的不一样了。他记性不好,常常丢三落四;他不讲卫生,臭袜子扔得到处都是;他笨嘴笨舌,从来没有说过令她面红耳赤的话;他吝啬得很,情人节别的男人都送玫瑰、钻戒,他只  相似文献   

6.
正哲学家奥修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人一直在找寻完美的太太。别人问:"你已70岁了,死亡已经在敲门,你什么时候才定下来?"他说:"没有一个完美的太太,你怎会快乐?"别人又问:"但你已经找寻了这么久,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吗?"他说:"有一次我的确找到了一个完美女人。"别人说:"那为什么你不跟她结婚?"70岁的追寻者变得非常伤心,他说:"很困难。因为她也在找寻一个完美的先生!"正如心理学家大卫·伯恩斯所言:"想要伸手摘  相似文献   

7.
我讨厌做饭     
Aurore  Aimelet 《家庭科技》2013,(9):42-42
"我最怕做饭了!"33岁的罗蒂大喊着,"我不知道做什么,也根本不会做。买菜、洗菜、等菜做熟,这些都太无聊了!"说起做饭,28岁的阳子也一脸不屑:"太无趣了,有那时间干点什么不好,弄得一身油烟味,把自己变成黄脸婆。再说,想吃什么一个电话就搞定了。"只是因为没有兴趣吗?"某种程度上是的。"社会学家考夫曼说,"因为日常做饭和时下流行的烹饪  相似文献   

8.
分析哲学对知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先在于它改变了哲学的提问方式,因为在分析哲学家们看来,在问"什么是真的?"之前,我们并没有回答我们能否对这样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即"我们能否正确地表述真?"同样可以问的是:在问"什么是因果关系之前",我们能否正确地表述因果关系?因此分析哲学要求我们首先去考察对因果关系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快乐青春》2007,(9):95
有一个40岁的女生长得还不错,有一份工作,收入稳定.有一天小明就问她:"你条件这么好,怎么还没结婚啊?"那女生回答:"我小时候是田径队的,有一次受伤,脚底留了一个疤."小明就问:"脚底有一个疤,眼你有没有结婚有什么关系呢?"那女生回答:"对啊!那我结不结婚关你什么事?"  相似文献   

10.
一、和谁同化? 曾经听一位来自美国的学者讲美国移民史,她本人就是大陆去的中国移民,如今在美国扎了根儿.在她讲完美国移民的痛苦经历后,有学生问她:"您作为新移民在美国是如何同化的?"她露出鄙夷的神情回答:"同化?和谁同化?去和盎格鲁-撒克逊同化?现在是多元文化主义了!"我想她的意思是,她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保持她的中国文化,不必也不应该美国化.又有学生问她:"您为什么选择留在美国?"对此,她答道她欣赏美国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感觉?在艺术家的眼里,总是把感觉与感受、直觉、印象,经验、体验等相提并论,同时对感觉在创作过程中的性质、作用,作了与哲学家、心理学家不同的叙述。他们说:“‘感受’就是写小说的基础。”对这个问题,高尔基说得很清楚。当有人问他什么东西第一次激动他写作?他说是“印象”。又问他多在什么感受上去建立形象?他说“在一切感受上”。他还说:“把作家缺少的那些环节放到经验里去,以便写出一个非常完美的形象——这就叫直觉。”我国作家谌容也说:“我写《人到中年》时,并不像有些评论家所  相似文献   

12.
有一对小夫妻,刚结婚时,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爱做家务,特别不爱洗碗,总是推三阻四设法逃脱。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天出一道脑筋急转弯,谁做不出来就去洗碗。他输多赢少,愿赌服输,只好乖乖地去洗碗。她总是给他出些刁钻的题目。比如:妈妈和妻子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学理科的他老实地回答,当然是救妈妈了,妈妈只有一个。她掩着嘴笑,告诉他答案是:以后别再给我出这么弱智的问题了。他挠了挠头,奇怪地问:"这也算答案啊?"日子过着过着,他似乎也开了窍。从不习惯带家里钥匙的他,每天下班回来,总是叫她开门。他敲门的时候,她总会问"谁啊",确定是他之后再开门。以前每每问是谁,他都老老实实地答"是我"。现在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07,(3):46-46
一 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能啦,为什么不能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扑向兔子,并把它给吃了.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开门的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他/她身旁,来测试他/她的反应。因为被测试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所以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远离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干脆明确地问:"你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15.
有个朋友,生意做得蒸蒸日上,每天早上7点出门,凌晨一两点才睡。员工见到的他,总是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可他的女儿懂得真实的他。每天回到家,他都没有力气讲话,倒头就睡。家人和朋友多次劝他出去旅游,卸卸担子。可他总是走不开,"你让我怎么放心得下这么一大摊子的事?"后来,在一次体检中,  相似文献   

16.
正一大早,妈妈就打来电话,说大伯的儿子又失业了,让我帮忙找工作。我对这位堂弟很反感,已经换过好几回工作了。我很不理解,妈妈对大伯家的事总是很上心。"妈,您就别管他的事了,爸都不管,您倒是老操心。"我有些怨言。"好女儿,这次你一定要帮忙。让他进你们公司,你给盯着点。等他成器了,你爸的一块心病也就拿下来了。"妈妈有点恳求我的意思。说起我爸的心病,我又想起他和大伯的故事:当初大伯把自己上县高中的指标让给了爸爸。我爸现在调到市里,能过上好日子,都是因为大伯那份恩情。妈妈接着说:"女儿啊,夫妻间没有什么是闲事,都是为了这个家,得互相帮衬着点。"  相似文献   

17.
我是老板     
如果有人问我当老板有什么感觉,一个字:累!确切些说:心累!当然,有人会说,当老板有钱呀,有钱多好,想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随心所欲啦。这也不假,老板  相似文献   

18.
《家庭科技》2012,(9):9
谁埋单当女孩子说:"我们晚餐AA制吧",其实是想告诉你:"我的确真心对你,但现在我已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没理由总让你为我付饭钱,是吗?"他收到的信号:"我不想因为钱的缘故觉得欠你什么。"恰当的传输信号原本是这样的:没有必要把谁付钱说得清清楚楚,一个简单的规矩就是——谁提出邀请谁付钱。"我讨厌自己在约会时被当做小女人,"一个女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事情,坚持确实很难,陪孩子也是如此。一天晚上,依依突然问我:"爸爸,咱们平时用的电是谁管呀?"这话问得有些没头没脑,但我还是对她说:"是供电局。""那他们可以让电停了吗?"女儿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见我点头,她犹疑了一下,接着小声说:"那我可以给他们打个电话吗?"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收起了漫不经心的表情,关切地问她有什么事。女儿眨了眨眼睛,说:"我想请他们停一次电……""为什么?"我更加觉得女儿有些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20.
常想一二     
正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好挂在新居客厅的墙壁上。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问:"这是什么意思?"我说:"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打倒。"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向我求字,说:"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看见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