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宁波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赵则玲副教授撰写的《浙江畲话研究》日前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学术专著是作者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最终成果。全书分为七章 ,选择了浙江畲话中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方言点 ,从语音、词汇、语法上进行语言内部比较 ,并从语音角度着重剖析了景宁畲话点的音系以及与中古音、梅县客家话、普通话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和统计分析。以语言事实为依据对畲话的性质作出判定 ,认为它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超地域分布的、与客家方言关系密切的、语言层次复杂的 ,具有汉语特性的畲族人所说的话。首次提出 ,畲话不应该归属于…  相似文献   

2.
从景宁畲话的语音特点论其与客家话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多学者一直认为,畲话是一种接近汉语客家话的汉语方言,有人甚至认为畲话就是客家话。其实,从畲话的发展历史与语言事实看,畲话与客家话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景宁畲话的语音而言,景宁畲话与客家话存在着诸多不同。总之,畲话是一种古老的、非常复杂而又特殊的、以族群分布的、独具特色的混合型方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小学生和高中生的语言生活现状调查,我们发现,畲话在畲族学生群体的使用中表现出了衰弱现象,从畲族小学生与高中生的一系列对比数据中,看到了畲族学生的语言生活在逐渐地变迁,但畲话并没有濒危,仍具有一定的语言活力。一方面,畲话在母语习得领域仍处于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畲话在家庭生活语言使用领域仍处于优势地位。88.1%的受调查者熟练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完全属于多(双)语人,构建出了“和谐的语言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4.
畲话与吴语是入迁浙江的畲民所说的“双语”。畲族语言不管它有多么“内敛”,在与居住地方言———吴语的长期接触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形成了比较密切的关系。文章从语言内部的语音和词汇两大方面论述浙江畲话与浙江吴语的关系,说明语言之间的长期接触,会造成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的冲刷态势,从而引起语言内部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
下山出沟 搬迁扶贫──浙南畲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新思路钟炳文改革开放的大潮,推进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冲击了世世代代居住在浙南山区的畲族同胞。自80年代初以来.浙南山区的泰顺、景宁、文成等县的一些有眼光的畲民纷纷自发地从原夹居住的山高水冷、交通闭塞的高山深...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录了景宁东坑畲话中比较常用和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有特色的词语  相似文献   

7.
畲歌是记述历史的工具,是畲族自身教育的手段,是增强畲族内聚力的工具,是畲民社交工具和文化资本,也是他们情感表达的主要载体。畲歌在畲族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畲族文化的建构和繁荣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保护和继承畲歌文化传统对于重建和复制畲族传统文化之价值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8.
畲族自称"山哈",意思就是住在山里的客户,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福安、浙江景宁等地,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那里峰峦耸立,景色如画,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近800座。畲族人喜欢过世外桃园、农耕狩猎的生活。景宁到处是深山老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怪不得畲族先人会将家园选在这个满目青山绿水的地方。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从唐代始,景宁就已种植茶树,景宁惠明茶迄今已有1100余年的种植历史。  相似文献   

9.
畲族与客家文化交融过程中,客家对畲族汉化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畲族对客家文化特质的形成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畲、客之间文化交融是有各自必然的选择,这种选择基本符合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本文从物质文化、规制文化、精神文化三个视角探析畲、客之间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内在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关于畲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畲族的族源问题,解放前后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中央民族学院学报》自1980年以来接连发表了王克旺等同志《关于畲族来源》、石光树同志《从盘瓠神话看苗、瑶、畲三族的渊源关系》、吴炳奎同志《梅县新石器遗物与畲族历史》、费孝通教授《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中提到的已故潘光旦教授对畲族族源的意见,以及施联朱同志《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等文章①。除潘光旦教授提出苗瑶畲与春秋战国的“徐夷”有密切关系意见外,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遂昌县畲族的传统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和相邻的景宁畲族自治县相比,其保存不容乐观。尽管如此,在类似的这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有一些积极的传统资源遗存可以挖掘和利用,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培养和重视少数民族精英人物、为少数民族的传统活动建立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以及鼓励本民族语言的使用,对于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培养和民族传统的保持...  相似文献   

12.
畲族大多聚居于福建省东部的宁德市。开发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将给宁德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本文分析了畲族文化在宁德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宁德市的畲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开发宁德市畲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目标、原则及若干开发措施,为宁德市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证了西汉前期的南海王国是古越人一支建立的,南海王的封邑及其疆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宋元时期这一毗邻地带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文章指出客家人的来源除以中原陆续南迁的汉族为主体外,也融合了当地土著古越人,这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可得到印证.畲族先民迁入闽、粤、赣的时间较晚,与汉族(含客家人)是两个民族,各有独特文化;元明清时期,畲族与客家人也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闽东畲族银饰、银器图案造型千姿百态,蕴含着银匠精湛的技艺;从图案的来源、构成形式和蕴含的美学法则出发,探究闽东畲族银雕图案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从《畲岚山》长歌看畲民显现的扬善惩恶观念和爱情观、鬼神观的变迁 ,表现出畲民对社会、对自己认识的深刻变化 ,切合历史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浙江景宁畲族饮食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这对矛盾时,往往重开发,轻保护,使民族文化资源遭到了破坏。为了保护全国唯一的景宁畲族饮食文化这座宝库,避免无序开发,文章对浙江景宁畲族饮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开发原则、开发定位、开发思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中,都不同程度的带有民族色彩,其中,赵树理和老舍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创作中的民族风格也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傣语中的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首先考察了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特征,认为“水”是西双版纳地理环境中一个十分突出的因素,因而,傣族文化中也具有十分浓厚的“水”情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进而分析了傣语词汇、俗语、诗歌与“水”的联系,试图以此阐明傣语中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