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辞格可以分为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两部分。深层结构为语言常体,表层结构为语言变体。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化,要受语境和转换原则(联想原则、功能原则)的制约。分析辞格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可以判定一个不合常规的语言搭配是病句还是辞格,如果是辞格又是什么样的辞格。  相似文献   

2.
从修辞的心理学基础来看,修辞实质上就是人们在人格理论的三个活动原则(维乐、维实和至善原则)的指导和控制下,对语言的一种创新活动,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实现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一种方式;辞格就是人们给各种创新后的语言形式和意义或创新方法贴上的标签.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不可分性,不太可能找到一个准确的、统一的标准对辞格进行细致的分类.但可从使用修辞的心理动机出发,把辞格大致分为维乐、维实和至善三种辞格,以突显辞格在使用动机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运用中,几种辞格融会起来使用,就是辞格的综合运用,它一般分连用、兼用和套用。本文只谈辞格套用问题。在一个语言片断里,几种辞格在不同层次上运用,即大辞格中套着小辞格,这就是辞格的套用。辞格套用,大小辞相互相配合,大辞格有所借助,小辞格有所依托,交相辉映,从而加强了语言表达效果。例如:〔王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外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是比拟,套用了排比,排比中又套用了三个比喻连用…  相似文献   

4.
汉语书面广告对修辞格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语体是职业语体的分支语体,是职业化年龄段的语用主体在继续习得语体原型的同时,以广告的交际方式、语言及非语言材料的运用为权重,对语体原型所作的偏离。汉语书面广告具有运用修辞格的共体性特征:精练的修辞格是广告的功利性、广泛性特点与汉语群体认识参照点、认知模式相联结的"触发器";汉语书面广告对修辞格的运用,大体可概括为常态辞格与非常态辞格的统一、汉语符号辞格与非汉语符号辞格的统一、传统辞格与新创辞格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古代修辞理论与辞格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个案分析,证实了三点:其一,辞格的发展、演变本质上依赖于语言、文体本身提供的可能性,辞格理论的影响只是在发展方向上的诱导,并且这种诱导并不是总能成功;其二,这种诱导以理论被辞格使用者认同为前提,而特定文化背景或文学思潮可增强这种认同感,从而强化诱导;其三,当辞格使用者面对关于这一辞格的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理论主张时,他们会作出折中或取舍;而理论创造者面对辞格的发展变化,也有可能作出新的概括或补充。  相似文献   

6.
委婉辞格的异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自唐钺《修辞格》一书中作为一种辞格提出后,一直为大多数修辞学著作所承认。但委婉作为辞格却难以成立。其一,委婉不具备特有的固定的语言形式或语言格式。其二,委婉的定义缺乏区别于其他辞格的精确内涵。在具体操作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矛盾。  相似文献   

7.
移就辞格是一种超常的语言现象。移就辞格的心理机制主要是由联觉、移情和相似联想构成的,没有这一心理机制,移就辞格就不可能成立,也就无法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词作中真挚情感的成功表达与其对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语言技巧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对辞格匠心独运的运用。辞格有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内容修辞辞格和形式修辞辞格,比喻、拟人、对比、用典是四种比较典型的内容修辞辞格,在李清照的词中有着广泛而灵活的运用,并取得了明显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演绎于语言场域的修辞范式,视觉顶针的审美实践依循于这一辞格自身的形式逻辑,而图像不同于语言的形式特征及其现代视觉文本的表征结构,赋予了视觉顶针更为多元的实践形态。它在呈现顶针辞格视觉生产独特景观的同时,也将现代视觉叙事的技术机制与跨媒介结构,以及现代视觉的叙事语境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图式纳入这一辞格的动因体例进行考察,进而在确证这一辞格合法身份的基础上为现代视觉辞格谱系的确立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双关     
作为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双关较早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历来对双关辞格的论述也比较多,不过大都集中在双关的定义和分类等问题上。这些方面的论述,与双关辞格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和重要功能相比还显得不够,有必要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探讨。关于双关辞格修辞功能、生成基础的研究在传统修辞学领域尤显薄弱,而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和哲学、美学观点以及现代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这些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古代文论中的“谐”与“隐”范畴,现代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理论,很好地揭示了双关辞格的修辞功能;由儒家“中庸”思想衍生而来的“温柔敦厚”和“微言大义”学说构成了双关辞格生成与发展的哲学和美学基础,自然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同音和多义语言单位则是双关辞格的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眼于考察牾辞格的独特点。分析中提出了“牾是并非矛盾的一种隐逻辑辞格”的认识,强调了牾辞格构成上的客观性.并且在同一般艺术修辞的比较中,揭示了牾在思维方式上的较强烈的抽象性.另外,也从应用的角度,说明了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谐音是积极修辞中有着极高使用率和覆盖面的修辞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如何看待谐音地位问题上,我国修辞学界一直存在认识分歧。主张将其作为辞格处理者,尽管意见不无根据,但论证乏力;主张将其作为辞趣处理者,尽管观点由来有自,但已不合时宜。辞格与辞趣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具有常用性、稳定性、规律性,据此,应将谐音纳入辞格范畴。任何辞格都应具有区别性特征,对于谐音特征的说明只应以其单用形态为根据。作为辞格的谐音,其定义应当是:谐音是指以语音相同相近为条件,通过非固定位置上不同语言单位之间照应关系的建立,以满足表达需要的修辞方式。明确谐音的辞格地位,有助于谐音研究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建立演绎的辞格系统,即运用演绎的方法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可能存在着的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格式系统,并同传统修辞学运用归纳法所归纳出来的也即在语言的发展历史上逐步形成的归纳的辞格系统作比较,并主张研究两者之差。并提出了广义辞格和狭义辞格的区分。并用0度和偏离、正偏离和负偏离的理论把它们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张秀国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 0 0 0年第 5期撰文指出 ,对修辞格进行科学分类是各国修辞学家的难题。 μ学派运用结构主义的现代语言理论 ,把修辞格分为表达 (或形式 )和内容 (或意义 )两类 ,词 (包括小于词 )和句 (包括大于句 )两级 ,从而把所有辞格分为四类 ,即词法辞格、句法辞格、语义辞格和逻辑辞格。同时他们运用其它现代语言理论如零度、偏离、冗余性、自改正、不变项等成功地揭示了辞格间的相互关系 ,指出辞格间具有联系性和系统性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辞格分类系统。μ学派的辞格理论和辞格系统…  相似文献   

15.
辞格机制是反映某种思维的运作 ,因此对语篇建构有一定的映射关系。文章从人类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思维程式入手 ,将呈一维线性的句内辞格扩展为语篇辞格 ,从而建立起辞格与语篇建构的内在联系与对应框架 ,为语篇搭构提出新的理论依据 ,并为辞格理论辅助语篇的解构阅读做深入探讨。文章所涉指的辞格超越了句内修辞而转向语篇层次 ,而语篇也不单纯指向文学文本 ,而是对所关注事物的广义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谚语本身的修辞特点和谚语的修辞作用两方面分析了汉维谚语的修辞特点。重点探讨了谚语中设格的巧妙运用,从语言描绘手段辞格和语言表现手段辞格角度比较两种语言谚语的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17.
辞格的运用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英汉辞格及其运用既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之处 ,翻译模式有保留原格、保留原格加注、舍弃原格、改变原格、添加辞格等几种  相似文献   

18.
辞格(Figures of Speech)亦称美辞格、修饰格,是美化语言的一些特殊方法。英语中各种辞格都有自己的格式,有各自的特点。为了明确各种辞格特别是邻近辞格之间的界限,辞格研究必须包括辞格辨异。辨异的对象主要是那些似是而非或者既近乎此又类乎彼的现象,总之是难点、疑点之所在。本文试图就英语中一组易混淆的邻近辞格——移位修饰法(Transferred Epithet)同轭式修饰法(Zeugma)做一些辨异。  相似文献   

19.
语言符号使用的显著性和可及性、符号的约定性以及概念的跨域认知辐射都是命名性辞格可能的理据,但这些理据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专名形式与缩略的或伪装的摹状词之间发生的语形象似性的勾连上,而非语义深层辐射的基础之上。摹状词命名理论是认知命名性辞格生成机制的基础,也是理解命名性辞格的一个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八卷本《何祚欢文集》"汉味"十足,其语言风格幽默中不乏睿智、平易中不乏儒雅,这与何祚欢对各类辞格,特别是仿拟辞格的大量运用密不可分。何祚欢作品中的仿拟辞格的运用恰当得体,具有较高的语用价值。从表现形式、修辞功能、风格特点三个方面来看,何祚欢作品中运用的仿拟可以归纳为仿词、仿语、仿句、仿篇四种。通过统计这些仿拟辞格的分布情况并对相关数据做详细阐释、比较、说明,我们发现仿拟辞格形成了何祚欢作品语言幽默美、变异美、简洁美等特点,这也是何祚欢有别于其他湖北本土作家的个人言语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