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很吉祥、很尊贵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孽”者,灾殃之谓也。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不佳,厌学、有网瘾、吸毒或其他问题。他们经常被称为“问题生”、“学困生”、“后进生”或“差生”,在欧美一些国家,他们被善意地称为“潜力生”。  相似文献   

3.
1956年至1959年的三年间我奉派在国外工作,所以鸣放、反右、“大跃进”都躲过了。只是1959年回国后赶上承受“大跃进”的后果,通常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如今回忆起来,最突出的竟是一个“饿”字,与“吃”有关的故事、轶事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吕斌 《当代老年》2014,(10):49-49
我国古人对“三”这个数字十分喜爱:天、地、人被称为“三才”;日、月、星合称为“三光”,而在养生方面亦是如此,古人养生三字诀,好学易记,我们可以潜心体会。  相似文献   

5.
《上海科学生活》2001,(11):34-39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关于机器人的三条规则并引起了轰动。这三条规则是:一、  相似文献   

6.
蹴鞠与足球     
木子 《老人世界》2008,(8):25-25
足球起源于中国。它最早被称为“蹴鞠”或“踏鞠”。“蹴”和“踏”都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就是球。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踢足球。  相似文献   

7.
娄峻峰 《公关世界》2008,(10):12-12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三鹿奶粉引发的乳业行业的全面品牌危机正是“蝴蝶效应”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于艳 《职业时空》2008,4(7):45-45
“体育”一词的原义,最早被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统称为“体操”,而其本名自英文或俄语中译为“身体教育”以来,所含本义不单只有“体”而没有“人”,也不单只有“体”而没有“文化”。体育教育不仅仅指“育体”“健身”,更重要的是还包括“育心”、“育情”和“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等应有之义。体育及整个教育都只是手段,  相似文献   

9.
乐不思老     
父亲是个快乐的小老头,别看他年过花甲,却总不服老。用他的话说“知足常乐”为恒乐。跟老爸年纪相仿的老头儿们聚一起,人家都用“老”字号,老张,老李,老黄来称呼,老爸却被称为“大陈”,偏不喜“老”字。  相似文献   

10.
谭兴元 《老年人》2003,(8):37-37
军旗,誉称军魂,既是领军的旗帜,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27年8月1日建军。当时,南昌起义部队沿用原国民革命军番号,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后编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统一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开始后,我主力红军从1937年8月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对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  相似文献   

11.
“花街节”不仅充满着淳朴的民风,还洋溢着撩拨人心的万种风情,颇似西方的情人节,自古被称为“古滇情人节”,也是名副其实的傣族“情人节”。  相似文献   

12.
贺玉强 《老年世界》2009,(17):33-33
秋高气爽,天地清肃,干燥少雨,谓之“秋燥”。传统医学把“燥”与风、寒、暑、湿、火合称为“六淫”,即六种致病的魁首。“燥”被认为是阴中之阳邪,其表征是津液不足,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毛发不荣等,统称之为“秋燥综合症”。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当代老年》2010,(12):15-15
唐代以科取仕,有些举子为了得中,千方百计找关系、寻门路,当时京城长安盛行一种被称为“温卷”的风气,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元 《老人天地》2014,(1):36-37
我们这些被称为“老三届”的人,小小年纪就赶上“文革”,几十年历经磨难和艰辛,眼下大都成了年逾花甲的退休老头儿、老太太。  相似文献   

15.
快餐因其便捷、快速、省时的特点,曾经备受城市上班族的青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不仅催促着国人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追逐财富,以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而且同时,各种洋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也很快被国人的肠胃所适应,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一种时尚,从而在中国造就了“快餐一代”,亦可称为“麦肯一代”。  相似文献   

16.
眼与眉     
说“眼” 眼睛最主要的功能是看,但除了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说”。譬如“暗送秋波”就是在传达着对对方的好感,它甚至比直接说出来更勾人心魄;而“抛媚眼”在情场之外则显然是在传达着一种讨好与巴结。  相似文献   

17.
夺席之才。典出《后汉书·戴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喜欢谈“经”,在正月初一令能够谈经的群臣百官互相诘难,凡在经义上辩驳失败者,就将坐位让给辩胜者。侍中戴凭熟读经典,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因而连续取胜,一连坐了五十余个席位。后人把这种善于舌辩之才称为“夺席之才”。  相似文献   

18.
十字育人法     
胡传坤 《职业》2011,(30):83-83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笔者探索出了一套十字育人法,即“摸”、“信”、“放”、“勤”、“爱”、“实”、“严”、“公”、“思”“率”。  相似文献   

19.
由于就业、生存压力等诸多因素造就不少“啃老族”,从最初颇受争议到如今渐渐被理解,“啃老族”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关注的视线。而近期,与“啃老族”相反的另一类被称为“啃嫩族”人群又成为了众人热议的焦点。虽然对于“啃嫩族”,目前定义尚不明确,可泛指那些能自食其力,却过分依赖儿女的父母族群。  相似文献   

20.
端午趣话     
罗敷 《炎黄世界》2013,(6):43-44
端午节,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