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湘西民族传统村落是包括各类民居建筑及其承载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习俗、民间信仰的集合体,是湘西各民族农耕文明下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承载着湘西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的重点就是保护好村落民居建筑,村落民居建筑与乡土文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民居建筑是乡土文化重要的载体,文化是人的外化,反过来会影响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思维方式。近年来湘西民族村落中乡土文化在多元文化冲击下被日益稀释,导致传统民居建筑不断被现代建筑取代面临消失的境地。传承乡土文化,让村民从内心上认同并自觉保护才能使湘西民族村落与时代同步,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
依山傍水、玉带缠腰是广西象州县罗秀镇纳禄村地景阐释与村庄外围空间结构的典型特征。名门望族——朱氏家族古建筑群与水灾后重建的现代民居交相辉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纳禄村的空间结构与标志地景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重构,体现在传统地景标志和空间含义不再得到诠释和展现,以迎合游客需求的一系列娱乐空间得以构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空间与地景的传统阐释得以再现是传统村落保护的灵魂所在;强调村民的主体性回归,意味着村民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力量;整体性保护是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凝结着本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其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龙山县捞车村和来凤县舍米湖村为例,探讨了湘鄂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在发展中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和经验。研究认为:传统村落的发展要树立整体保护理念,注重自然生态、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多样化的开发原则,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培养地方精英;村民是村落的"活力"源泉,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快村落发展,重建地域自信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相似文献   

4.
鉴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活化被认为是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双重目标的重要途径。整体活化是维持传统村落作为生产生活综合性空间的必然选择,是延续农耕文明整体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化解可持续发展中诸多矛盾的有效手段。传统村落活化应着眼于村民、农业、经济、旅游、景观、文化、机制等七个维度,构建具有高度整合性、综合性和关联性的整体活化体系。通过七个维度的活化,培育内生动力,维系"农性"本质,夯实物质基础,突显文化魅力,营建宜居环境,提升经济价值,完善治理机制,使传统村落焕发新的活力,全面恢复生产生活活动,继续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民居与村落为中国建筑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变化,土地使用性质的转变,“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大型基建项目的实施引发一系列深刻变化。由于对传统建筑核心价值认识不够,决策者无知盲从,肆意拆毁、过度与恶意开发,致使中国传统民居与村落困境重重。这些历史建筑物只有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因族制宜地进行保护,才能得以有效持恒地传承。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保护基本思路论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传统村落迅速改变、消失的现实,传统村落保护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重视。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当前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思路进行梳理,结果发现:着眼于民居、文物性建筑的保护思路因为不能照顾传统村落居住者的利益而无以为继;以旅游开发促进保护的思路表面上对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效果显著,但长期看却存在诸多弊端,其核心缺陷仍然是未能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村庄整治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最为需要的公共设施,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保护思路。由于传统村落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与现实人居环境的双重属性,传统村落的居住者是传统村落的所有者,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服务于居住者的利益,并以此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传统村落最重要的活动主体,村民的认知态度与行为选择将直接影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因此了解村民对文化遗产的感知意向与传承意愿,对于推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至关重要.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为例,从认知维度、价值维度和情感维度出发探究村民对文化遗产的感知意向,从行为维度出发探究村民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意愿,运用因子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村民感知意向与传承意愿的整体特征、影响因素、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张谷英村村民对本地文化遗产的总体认同度高,村民的感知意向和传承意愿得分均处于高值区[3.5,5],但感知意向(3.73)略高于传承意愿(3.70);2)年龄和居住时间是影响村民文化遗产总体认同度的重要因素,其中感知意向主要受年龄和居住时间影响,传承意愿仅受居住时间影响;3)在探明村民感知意向与传承意愿呈极显著正相关基础上,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以感知意向的认知维度、价值维度和情感维度为自变量、以传承意愿的行为维度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验证了感知意向与传承意愿间真实存在因果关系,其中情感维度对行为维度的影响最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以村民为核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宅门往往雕刻精美,设计考究,代表了宅主人的“脸面”。徽州传统民居宅门通过门罩形式和雕刻差异凸显了宅主人不同的身份地位与审美意趣,以门罩为核心的宅门装饰做法与比例关系体现了当地居民对建筑装饰独特的美学理解与营建逻辑。通过对黟县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宅门尺寸的测绘,梳理不同类型宅门的尺寸区间,分析宅门立面构图,总结宅门尺度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出黟县传统村落宅门设计中或在宅门整体构图上或在局部构图中,都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方圆构图比,反映出传统方圆比不仅在官式建筑上有着普遍应用,乡土建筑的设计营造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方圆比在传统民居中的应用对古建修复提供理论支持的同时也给现代建筑的民族性表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引入自组织理论的相关方法,探寻适宜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的模式.分析了传统村落的自组织特性,认为传统村落具有开放性、非线性和远离平衡态;提出以村民为实施主体,以自我管理为核心,以内部机制为动力的自组织更新模式;并建构自组织更新模式的框架体系——由学习模块、组织模块、动力模块、控制模块构成;结合武夷山城村实践,探讨了自组织更新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胶东沿海地区渔村在村落空间、道路结构、院落布局、单体形式等构成要素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分析传统渔村村落与民居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要依据传统渔村村落与民居的形成条件和发展历史,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及更新措施:选择性保留、创造性改造和适时性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