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评“二美合一”说──兼论《红楼梦》脂本、程本之差异白盾“二美合一”说是《红楼梦》讨论中的热点之一。它牵涉到曹雪芹原稿的根本构思的思想倾向与审美情趣,是解读“文本”和探寻脂本、程本不同面目与性质及作者思想取向的重要命题。百廿回程本《红楼梦》流行近两个...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红楼梦>"两大版本系统"说辨疑》一文提出的新说入手,比较脂本与程本的异同,证明脂本系统与程本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难以否定.文章考证现存脂本的评阅、藏抄、作序和流传的时间,从时间上判定刘铨福伪造脂本新说不能成立,区分脂本系统和程本系统仍然是红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并强调版本研究要从版本的全部事实以及事实之间的联系出发,力求避免主观性,更不能用主观的想象代替客观存在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高鹗续写。高鹗续书的证据似是而非;高鹗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续写二十多万字的后四十回;从程甲本和程乙本的异文中,特别是根据程甲本正确,程乙本改错的事实,可以充分证明高鹗没有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  相似文献   

4.
年过花甲的南京钟山学院原动漫系教授贾美孙,是一位非常特殊的爱“龟”人.10多年来,他从全国各地收集到200多个古今中外的龟形艺术品。在自家居室建成了金陵首家“奇龟陈列馆”。他不仅收藏的“龟”奇奇怪怪,而且藏“龟”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探佚学”是建立在小说的后40回是后人续补的前提之上的。本文通过版本鉴定、版本考证,证明在程本刊行以前,就有120回的《红楼梦》全本存在,后人对后40回非原著的怀疑,统统来自对旁证的曲解乃至一己的主观臆断。“探佚”的前提是不能成立的,“探佚学”完全是自误误人的。  相似文献   

6.
贾题韬(1909-1995),当代著名佛学家、象棋理论家。山西洪洞人。193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学院,先后任山西大学、金陵大学、成华大学教授。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四川省棋类协会副主席等职。求学并州,得道“亚仙”少年贾题韬天资聪颖,才思出众,思维灵活敏捷,常能“举一反五”。老师出一道题,他可以从五种不同角度,运用五种不同的文体,写出五篇佳文。老师抚其头赞叹:“小子前途不可限量。”贾题韬每见人下棋,总爱就前细心观看,并很快迷上了象棋。课余闲暇,经常向…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在不同版本中出现的语言、内容以及书写习惯等异文,为我们了解蒙府本和戚序本、甲辰本和程甲本、程甲本和程乙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比较重要的信息。由词语简化、内容润色及特殊的书写习惯可见戚序本对蒙府本的承继,从字词和内容的修改中可见戚序本对蒙府本的改造特征;甲辰本与程甲本在数量词的运用及香菱学诗情状的描述方面极为相似,而程甲本较甲辰本更为注重语言的通俗和内容的精炼;程乙本对程甲本的改造更侧重于口语化、大众化的方面。诸版本的修改有得有失,应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脂本和程本中两个尤三姐形象的分析,批评了红学界长期以来据脂本尤三姐形象否定程本尤三姐形象的倾向,认为在尤三姐人物形象塑造上,程本优于脂本。  相似文献   

9.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为了全面彻底地理解这两句录文,古今不少注家几乎绞尽了脑汁。杨慎说,“观太白自叙之书云:白家世本金陵,此其自状明甚。……唐之先仕于后周,岂有  相似文献   

10.
自1991年欧阳健在《〈红楼梦〉“两大版本系统”说辨疑———兼论脂砚斋出于刘铨福之伪托》中提出脂本不能构成程本以外的一种系统,脂砚斋只是同治年间收藏家刘铨福的化名这一观点以来,他又陆续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对脂本、脂批及脂砚斋其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认为脂本只是后出的伪本,程本才是真本;脂砚斋是为了迎合胡适“观念”而出现的古董商人,等等。欧阳健的“辨伪”脂本研究结论目前在红学界受到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11.
(一) 《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是程伟元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萃文书屋木活字本一百二十卷。第二年,即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程伟元因为“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红楼梦引言》),出了第二个萃文书屋木活字本。《红楼梦》的印本,因是程伟元所主持的,人称“程本”,为了便于区别,又把辛亥本称为“程甲本”,壬子本称为“程乙本”。一百多年来,几乎所有的《红楼梦》坊刻本,都是以程甲本为底本的;关于《红楼梦》的版本,人们也一致相信程伟元《红楼梦序》中的话:第一,“《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第二,此书开始的以抄本流传,“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第三,此书“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祗八十卷,殊非全本”;第四,程伟元数年以来,“竭力搜罗”后四十卷,先是积有廿余卷,又“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和朱熹都是世界文化史上弃诗从道的哲学巨人,柏拉图批判荷马接续“诗哲之争”;朱熹批评苏轼则终结“文道之争”.诗哲争强调诗哲二分,哲学超越诗歌;文道争主张以道为本、文与道合.两者对诗文的批评都包容着对诗文最深刻的认识,柏拉图对真理的强调是他批判诗歌不“真”的根据,朱熹哲学的道本论特征是他强调诗本性情之“正”的前提.强调“真”与凸显“正”是柏拉图诗学与朱熹诗学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3.
尤三姐是《红楼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形象。由于《红楼梦》在版本上有“脂本”、“程本”两大不同系统 ,不同版本系统中的尤三姐的艺术形象也就有很大不同。对此 ,红学史上是有争议的 ,但是争论者往往各执一词 ,常常出现片面和偏激。平心而论 ,两个尤三姐形象的塑造 ,其实各有所短 ,亦各有所长 ,人们不应该轻易肯定或否定。然而如果认真比较分析 ,就尤三姐形象的悲剧意义和可信程度而言 ,笔者认为“脂本”系统高于“程本”系统。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至今,发生了两次姓“资”姓“社”的争论。改革开放之初的争论是由于改革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许多人囿于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社会转型期的争论主要是因为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引发的,这些问题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要从根本上消除姓“资”姓“社”的争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一是要加强理论创新,用令人信服的理论及时祛除人们头脑中的疑惑;二是要深化改革,把改革引向深度和广度,用改革与发展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写出的“黛玉之死”的现实主义悲剧的卓越艺术成就.从人物的心理描写,事物发展的具体描绘和两个必然因素的巧合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说明“黛玉之死”是合符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创作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我写下的这个作为题目的问句,如要我回答,那么,我可以说:又能,又不能。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有愿试的,你可试试看;历史上也有人试过的,如程本《红楼梦》后四十回和其它续书,都曾假托雪芹。这可以说是“能”。但是,假托的这些东西,迟早会为人识破揭穿,鱼目焉能混珠?这就是“不能”。所以,我说“又能,又不能。”  相似文献   

17.
秦及汉初官文书中以“族某氏”表述吏民的氏,说明不晚于战国晚期秦庶民已经较普遍拥有氏。西汉中期以后,《史记》、西北汉简则广泛使用“姓某氏”,甚至成为官文书的固定格式。私名前的称呼在汉初之前应被视为氏,而非姓或后人惯称的姓氏。姓在汉代官文书中的使用可能是改从周道并修订律令导致的统一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正向着电脑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信息输入、传递,最方便、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是有声语言。现代通讯、人机对话等方面,要求人们把话说得准确、流利、简明、达意。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的语文教学,更要重视“说”的训练。其实“语文”本身也就包含着“语”和“文”两方面,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重文轻语”的偏向,因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地十分薄弱。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  相似文献   

19.
(一) 区别姓“资”还是姓“社”,实际上至少有两个层次,或两种角度、两种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就某些事物本身的性质而言的,比如“三资”企业是什么性质的,私营雇工经济是什么性质的,等等。我们常说,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三资”企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也就是说,后者在本质上不是  相似文献   

20.
“三个是否有利于”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确立后,“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是否仍然有必要提出或讨论,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了淡化“姓社姓资”问题的主张.是否有必要淡化“姓社姓资”问题呢?笔者认为,所谓“姓社姓资”问题本身包含着两层含义.只有弄清了这两层含义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进而充分认识到在这一问题上各种错误思维方式或主张的实质及其危害性,才能对是否有必要淡化“姓社姓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