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概率的解释问题是现代归纳逻辑中长期争论的基本问题之一。给概率概念一个定义,就是给概率演算以一个解释。由于概率的解释不同,以致于测定概率值的方法和构造该方法的推理规则就不同,由此便导致了不同的概率解释理论。概率解释理论主要分为三个派别——频率主义、逻辑主义和主观主义。本文试图以理论和技术上的完备性以及与科学验证、评价的实际过程的一致性为标准,具体分析这三派概率解释理论的成功之处和根本缺陷,并简要地阐明关于概率解释的多元性观点。一频率主义解释关于概率的精确定义是1919年由频率主义的创始人冯·米塞斯(K·Von Mises)给出的;他把概率定义为:在长序列中事件发生的相对频率的极限,记作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在交往行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商谈伦理学,指出交往行动实质上是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的商谈(对话)关系。商谈是其核心概念,普遍化原则和话语原则是其两大原则,认知主义和程序主义是其基本特征。通过商谈伦理学的建构,完成了他的交往理论的论证过程,把理论层面的交往理性扩展到实践层面的交往理性,并将商谈伦理学作为交往行为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批判的社会理论的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3.
概率的解释问题是现代归纳逻辑中长期争论的基本问题之一。给概率概念一个定义,就是给概率演算以一个解释。由于概率的解释不同,以致于测定概率值的方法和构造该方法的推理规则就不同,由此便导致了不同的概率解释理论。概率解释理论主要分为三个派别——频率主义、逻辑主义和主观主义。本文试图以理论和技术上的完备性以及与科学验证、评价的实际过程的一致性为标准,具体分析这三派概率解释理论的成功之处和根本缺陷,并简要地阐明关于概率解释的多元性观点。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汉学主义?——探索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学主义(Sinologism)是近几年中西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既不是汉学的一种形式,也不是东方主义和其他理论的翻版,而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的一种隐性意识形态。本文从汉学主义概念的产生和东方主义及后殖民理论的局限入手,提出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汉学主义批评理论,对汉学主义的核心问题进行概念性的探讨,包括:汉学主义理论的意义,研究领域和范围,内在逻辑、工作原理、性质和定义,以及该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汉学主义既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知识生产的一种实践理论,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建立在以西方为中心的种种观点、概念、理论、方法和范式的总体基础之上的智性无意识或学术无意识。但汉学主义的理论不应成为后殖民主义的政治批判理论,而应成为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学术批评理论,把追求尽可能客观、公正、科学的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作为终结目标。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下,很有必要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术思想的二次解放,克服汉学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惰性,建立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假资本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寡头政治还是民主政治? 俄罗斯面临一个分水岭式的决定。对俄罗斯来说,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是,它将成为一个具有社团主义(一种把整个社会纳入极权政府指挥下的各种组合的理论和实践,又称组合主义——译者注)和犯罪特征的类乎民主政体的寡头统治的国家,还是走  相似文献   

6.
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研究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总结归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三个主要流派主要特点及其对制度有效性的理解,建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域下制度有效性理论的分析框架,使其能够为教师资格制度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对目前三种新制度主义视角以及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进行梳理,试图用结构化理论的行动流概念来消解新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以及历史制度主义——中行动与制度之间非此即彼的决定论倾向,为新制度主义提供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乡村社会学研究"去农业化"的趋势,带来了农业研究与乡村研究的二元分立。同时,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概念,不仅是对西方国家乡村转型与变迁过程的理论抽象,"农民的终结""农业的终结"也成为逻辑推演的必然结果。文章以江西垣村生态农业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如何重新将农业与乡村结合起来分析;(2)新生产主义乡村如何可能;(3)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理论命题及其挑战。生态农业技术和产量、合作社的生产组织过程、生产端中心的产消连接、新型城乡关系形塑、乡村社会运作及与国家关系六个层面上出现的新变化、新组合,使新生产主义乡村成为中国乡村一种极为重要的(新的)发展类型与形态。如何面对生态农业对农业种植与乡村社会的重塑,如何面对中国社会食物需求上的转型及其引发的对乡村与农业和广义城乡关系的重新定义和塑造,是生态农业带来的理论命题及研究上的挑战。文章以中国乡村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抽象,提示乡村转型一种重要发展类型和形态之外,丰富和推进乡村社会学对农业与乡村关系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独占主义抑或工具主义——《知识产权哲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哲学》(APhilosophyofIntellectualProperty)以财产权制度产生、发展及相关理论为脉络 ,提出要用工具主义而不是独占主义的哲学态度来指导建立互相制约的知识产权方法和理论。这些论述 ,勾勒出了知识产权哲学的一些轮廓 ,对于我国知识产权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审美意识形态"与批判理论的学科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人文学科理论建构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早期批判理论的学科化。以“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例:它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将“意识形态”概念抽离出来,将其与“审美”嫁接为一种逻辑上的种属关系,并以之为一个学科式定义的基本命题,由此而延伸出整个“文学理论”的学科知识体系。这种学科理论的建构方式导致批判理论知识性质的改变,隐藏着一种一统化、同质化的本质主义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